博力威(688345):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报问询函相关问题的核查意见
原标题:博力威: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报问询函相关问题的核查意见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报问询函相关问题的核查意见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公司管理部: 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博力威”)于近日收到贵所下发的《关于对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上证科创公函【2025】0213号,以下简称“问询函”)。根据问询函,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荐机构”)对涉及发表意见的问题进行了核查,现就问询函所涉及问题回复如下: 在本问询函相关问题的核查意见中,若合计数与各分项数值相加之和或相乘在尾数上存在差异,均为四舍五入所致。 问题1.关于经营业绩 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与销售,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4亿元,同比减少17.48%,其中外销收入7.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同比减少21.95%;归母净利润-0.97亿元,上年同期为-0.34亿元,连续亏损且亏损规模扩大。年报称,主要系因下游企业去库存、原材料价格下降、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因素,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请公司:(1)结合公司产品的供需情况、产品价格、销量及原材料成本波动情况等因素,量化分析不同产品(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消费电子类电池、储能电池等)收入及毛利率变动的具体驱动因素;并进行同行业比较分析,说明业绩持续亏损的原因及合理性。(2)结合市场竞争趋势、公司一季度业绩、产能利用率、产能规划及在手订单情况等因素,说明公司是否存在业绩持续亏损风险。(3)结合公司业务布局、主要产品境外市场情况、境外客户的开拓情况等说明公司海外业务收入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并结合重要合同、出库单及与境外销售相关的第三方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海关数据、出口退税、外管局收汇数据、中信保数据、物流费等)的验证及匹配情况说明境外收入的真实性以及收入确认时点的准确性,相关产品是否实现终端销售。 请年审会计师对上述问题发表明确意见,并说明针对境外收入执行的审计程序及获取的审计证据,具体核查范围及比例、核查手段及核查结论。 [回复] (1)结合公司产品的供需情况、产品价格、销量及原材料成本波动情况等因素,量化分析不同产品(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消费电子类电池、储能电池等)收入及毛利率变动的具体驱动因素;并进行同行业比较分析,说明业绩持续亏损的原因及合理性。 一、结合公司产品的供需情况、产品价格、销量及原材料成本波动情况等因素,量化分析不同产品(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消费电子类电池、储能电池等)收入及毛利率变动的具体驱动因素 (一)产品的供需情况 近年来,锂电池行业整体快速发展,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锂离子电池的产量为324GWh,2022年提升至750GWh,达到增速高峰,2023年-2024年产量延续增长态势,产量分别为940GWh、1,170GWh,但增速有所放缓。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至2024年,全国锂电池出口数量分别为37.73亿个、36.21亿个和39.14亿个,2023年经历略微下滑后在2024年实现了增长。因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及大规模投资形成的产能逐步释放,而预期的市场需求并未能匹配产量增加,行业竞争加剧,叠加自2022年底以来上游原材料碳酸锂市场价格整体震荡下行,锂电池行业整体价格呈现下跌趋势。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调研,2024年度锂离子电池组的加权均价为115美元/kWh,较2023年下跌20%。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度、2024年度全国锂电池行业产值分别为超过1.4万亿、1.2万亿元,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全国锂电池出口总额分别为4,574亿元、4,348亿元,受价格下跌影响导致整体市场规模有所下降。 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方面,近年来中国两轮车锂电池出货量呈现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2021年中国两轮车锂电池出货量为10.5GWh,2022年度下降至8.5GWh,2023年进一步下降至8GWh,GGII预计2024年度中国两轮车锂电池出货量为9GWh,同比增长12.5%。其中,国内政策方面,伴随着新国标的落地与以旧换新政策的稳步推进,共同引领着行业变革,为电动两轮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海外市场方面,2024年欧洲市场仍面临着地缘冲突、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自行车市场整体销量低迷,欧洲主要国家的两轮车销售均有所下降,伴随着海外电助力自行车市场库存消耗、市场出清,欧洲电助力自行车市场预计未来将迎来缓慢修复阶段。 消费电子类电池领域,消费电子类产品覆盖面广,各类新兴消费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消费类锂电池行业在2022年经历需求疲软后迎来复苏。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消费锂电池出货量为48GWh,较上年减少11%,由于3C数码产品消费需求相对疲软,消费锂电池出货量有所下降;随着传统消费电子领域的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诸多新兴消费领域迅速兴起,国务院提出的“一万亿设备换新计划”推动AGV、电动叉车等锂电设备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等积极因素,引领消费锂离子电池实现新一轮增长。 2023年、2024年中国消费锂电池出货量分别达到49GWh、53GWh,同比分别增长2%、8%,呈现市场复苏的态势。 储能电池领域,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对储能设备的大小、容量、技术路线有不同的要求,储能电池产品主要可划分为便携储能、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大型储能等,不同储能电池产品的市场分化较为明显。公司销售的储能电池包括便携储能和户用储能等,便携储能方面,受益户外活动和家庭应急备电需求高增等影响,便携储能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行业内企业销售规模增幅较大。如国内便携储能龙头企业华宝新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6.06亿元,同比增长55.82%。 户用储能方面,在2023年三季度以来,以欧洲为代表的户储市场遇冷,南非市场户用储能需求下降等,储能电池库存高企,下游企业持续去库存压力增加。根据欧洲光伏协会报告,2024年欧洲户储新增装机10.8GWh,下降11%。以户用储能为主营业务的派能科技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05亿元,同比减少39.24%。 锂电芯领域,根据外形和包装材料不同,锂电芯通常可分为圆柱、方形和聚合物软包等,公司销售的电芯以圆柱电芯为主。由于在安全性、一致性、生产良率、机械强度、生产自动化程度方面具有优势,圆柱电芯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应用进一步加速,全球圆柱锂离子电池市场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根据伊维智库发布的数据,2022年度,全球圆柱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为119.6亿只,同比下滑1.8%;2023年度,全球圆柱锂离子电池的出货量达到123.7亿只,同比增长3.5%;2024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到128.2亿只,同比增长3.6%,其中中国企业在全球圆柱的市场份额由2023年的29.3%提升至2024年的43.6%,且GGII预计大圆柱渗透率将由2023年的12%提升至28%。但受行业竞争以及上游原材料碳酸锂市场价格的影响,圆柱电芯价格下滑幅度较大。根据同花顺数据,2022年至2024年,国产中端容量型圆柱(2000mAh/18650)的平均价格为7.29元/支、5.72元/支和2.68元/支,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二)公司产品价格、销量情况 2024年公司各类主营产品销售情况如下表:
(三)原材料成本波动情况 2024年度,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动如下表:
(四)量化分析不同产品(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消费电子类电池、储能电池等)收入及毛利率变动的具体驱动因素 1、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的量化分析情况如下:
2024年度,公司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毛利率为18.24%,较2023年提升2.31个百分点。受公司锂离子电池组材料采购价格下滑,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单位成本较2023年下降27.66%,对毛利率的影响为23.26%;而单位售价下降了25.62%,对毛利率的影响为-20.94%,单位成本的下降影响大于单位售价的下降影响,导致本年度毛利率上涨。 2、消费电子类电池的量化分析情况如下:
2024年度,公司消费电子类电池毛利率为17.45%,较2023年提升2.08个百分点。受公司锂离子电池组材料采购价格下滑,消费电子类电池单位成本较2023年下降32.28%,对毛利率的影响为27.32%;而单位售价下降了30.59%,对毛利率的影响为-25.24%,单位成本的下降影响大于单位售价的下降影响,导致本年度毛利率上涨。 3、储能电池的量化分析情况如下:
2024年度,公司储能电池毛利率为20.35%,较2023年提升1.54个百分点。 其中,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及原材料价格下降共同导致储能电池单位成本较2023年下降86.00%,对毛利率的影响为69.82%;而单位售价下降了85.73%,对毛利率的影响为-68.24%,单位成本的下降影响大于单位售价的下降影响,导致本年度毛利率上涨。 4、锂电芯的量化分析情况如下:
2024年度,公司锂电芯毛利率为9.48%,较2023年提升19.1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如下:2023年度,公司锂电芯毛利率-9.71%,因公司自制大圆柱锂电芯于2023年投产,处于市场验证阶段,市场尚未打开,产能利用率较低,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偏高。同时,电芯正极材料在2023年处于下行趋势,正极材料下行带动电芯售价下降,公司生产备料的价格处于高位导致材料成本高,因此大圆柱锂电芯成本高于售价,毛利率为负。2024年,在电芯正极材料继续下行趋势的背景下,因公司大圆柱电池具有产品结构设计差异化特点,以及随着锂电芯销量提升带来的规模效益,2024年锂电芯单位售价的下降幅度15.25%低于单位成本的下降幅度30.17%,导致毛利率上涨。 二、同行业比较分析 2024年,同行业可比公司业绩情况如下:
由上表可知,同行业可比公司与公司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变动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原因系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在细分产品结构、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差异。 具体对比分析如下: 天能股份主要从事电动轻型车用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收入主要来自铅蓄电池。天能股份锂电池2024年营业收入为4.93亿元,同比下降45.42%,收入变动趋势与公司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保持一致;天能股份的锂电池毛利率为-30.71%,比上年减少12.29个百分点,与公司轻型车用锂离子毛利率变动趋势不一致,主要原因是天能股份产品结构以铅蓄电池为主,锂电池收入占比较小,近年来天能股份锂电池毛利率均为负,其与公司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产品细分结构及客户群体存在差异。 欣旺达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消费类电池、电动汽车类电池、储能系统类和其他,其消费类电池收入占比较大。欣旺达消费类电池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52%,与公司消费电子类电池收入变动趋势不一致,主要原因是欣旺达消费类电池业务包括手机数码类业务、笔记本电脑类业务、消费电芯业务,而公司消费电子类电池以笔记本电池为主,与欣旺达细分产品及客户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欣旺达消费类电池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增加2.74%,与公司消费电子类电池毛利率变动趋势一致。 鹏辉能源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一次电池(锂铁电池、锂锰电池、锌空电池等)、钠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锂离子电池按照产品形态分为圆柱、方型、软包系列产品。鹏辉能源2024年锂离子电池营业收入73.63亿元,同比增长15.11%,与公司锂电芯收入变动趋势一致。鹏辉能源2024年锂电池毛利率11.40%,比上年减少4.35%,鹏辉能源毛利率变动趋势与公司锂电芯不一致,主要是因为公司大圆柱电芯产能利用率提升。 亿纬锂能主要从事消费电池(包括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圆柱电池)、动力电池(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其电池系统)和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24年度亿纬锂能营业收入为486.15亿元、毛利率为17.41%,相较于2023年收入略有下降,毛利率增加0.77%,营业收入与毛利率的变动趋势与公司一致。 华宝新能主营产品为不同场景和不同规格的便携储能、家庭储能及光伏产品。 华宝新能2024年营业收入36.06亿元,同比增长55.82%,与公司储能电池收入变动趋势不一致,主要是华宝新能主营便携储能产品,公司2024年储能电池收入下降主要是户用储能销量下降影响,而便携储能收入变动趋势与华宝新能一致;华宝新能2024年毛利率44.05%,比上年同期增加5.07%,与公司储能电池毛利变动趋势一致。 派能科技主要从事储能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派能科技2024年营业收入20.05亿元,同比下降39.24%,与公司储能产品收入变动趋势一致。派能科技2024年毛利率28.94%,比上年同期减少2%,公司储能电池比上年同期增加1.54%,变动趋势不一致,主要是与公司产品结构存在差异,派能科技产品主要应用于户用储能。 综上,由于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产品结构、应用领域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变动存在的差异具有合理性。 三、业绩持续亏损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2024年主要经营业绩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二)受南非市场户用储能需求下降,下游企业持续去库存压力增加的影响,公司部分客户回款缓慢。公司根据客户的经营及回款情况,对部分大额应收账款进行专项计提,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4,841.54万元。 (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公司对报告期内存在的未决诉讼或仲裁案件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进行合理预计并确认相关的预计负债,本年度营业外支出达到1,806.98万元。 综上,近年来全球宏观环境变化,行业周期与产能消化及主要材料剧烈波动与大幅下降,公司2024年度收入及毛利额有所下滑,加之公司本年度计提大额信用减值和预计负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公司2024年度业绩持续亏损,具有合理性。 (2)结合市场竞争趋势、公司一季度业绩、产能利用率、产能规划及在手订单情况等因素,说明公司是否存在业绩持续亏损风险。 一、市场竞争趋势 近年来,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行业产能持续扩张,在进入了市场竞争加剧的筑底阶段后,国内锂电池排产整体有望呈现回暖态势。根据工信部数据,2025年1-4月,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473GWh,同比增长68%,全国锂电池出口总额达到1,554亿元,同比增长25%,产业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根据伊维智库发布的数据,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899.3GWh和5,127.3GWh,行业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轻型两轮车领域,全球电动两轮车销售有望稳步上扬,市场潜力尚未完全释放。一方面,随着国内新国标的落地与以旧换新政策的稳步推进,供需合力推动终端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欧洲电助力自行车库存逐渐出清,市场逐渐升温,带动锂电池出货需求;东南亚地区凭借其独特的经济活力、人口密度及政策导向,逐渐成为全球电动两轮车市场的战略高地,中国电动两轮车企业纷纷出海东南亚,抢占东南亚电动两轮车市场份额。 消费电子领域,消费电子类产品覆盖面广,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电动工具、AR/VR等领域,产品更新周期普遍较短,且产品款式多样,在形态、性能等方面持续对电池提出要求。新兴消费领域迅速兴起,传统消费锂电池市场集中度较高,新型消费电子领域不断涌入新玩家,为消费类锂电池创造巨大潜在需求。 储能领域,便携储能方面,受到欧美发达国家户外活动普及率较高、国内户外活动不断普及的影响,便携储能产品向户外活动领域的不断渗透,便携储能产品市场需求有望继续快速增长。根据CIAPS、Frost&Sullivan分析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便携式电源站出货量将达到940万台,到2029年,全球便携式电源站出货量预计将达到约2,040万台,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17.3%。户用储能方面,因部分欧洲市场仍受到库存压力的影响,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户储企业也将进入生态整合阶段。而东南亚、中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在“双碳”战略和区域能源结构调整的推动下,储能需求有望持续上升。 锂电芯领域,大圆柱电池在锂电二轮车市场中,对比小圆柱电池,在成组效率、成本、能量密度等方面竞争优势明显,GGII预计未来将替代小圆柱95%以上的市场,到2025年中国电动二轮车用大圆柱锂电池出货有望达2.5GWh,并在2030年有望达到10GWh、市场渗透率达34%。 综上,面对锂电池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及多方面的新兴市场领域需求,国内锂电池排产整体有望呈现回暖态势,但锂电池仍面临着行业激烈竞争以及市场低价延续冲击的影响。 二、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各主营产品收入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63.56万元,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增加3,328.81万元,主要系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73.36%,增加毛利额4,031.04万元所致。 三、主要产品产能规划及产能利用率 公司主要产品2024年度产能利用率情况如下:
2025年一季度,公司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普遍有所提升。其中,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和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分别从82.34%提升至89.89%、77.27%提升至91.63%。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圆柱电芯产能利用率提升,产能利用率从20.95%提高至47.29%,大圆柱电芯的产品应用及市场开拓成效。消费电子类电池产能利用率较低,随着新兴消费电子领域的不断开拓,公司将持续发力清洁电器、AGV、医疗器械等应用领域,优化产能结构、响应市场需求。小圆柱电芯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2025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减少至24.26%,公司将持续关注小圆柱的市场动态,及时关注并调整销售经营策略。总体来看,公司2025年一季度,公司主要产品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未来,公司将根据市场开拓进展及订单需求变化,动态评估产能结构优化方案,并同步调整长期产能规划。 四、订单情况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手订单金额为5.15亿元(不含税),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综上,锂电池未来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及多方面的新兴市场领域需求,2025年一季度公司的经营业绩有所改善,实现了扭亏为盈,盈利源于主营业务改善,2025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较2024年度有所提升,在手订单情况良好,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将有利于公司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改善公司的盈利情况,公司2025年一季度扭亏为盈具备可持续基础,业绩持续亏损风险较低。 (3)结合公司业务布局、主要产品境外市场情况、境外客户的开拓情况等说明公司海外业务收入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并结合重要合同、出库单及与境外销售相关的第三方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海关数据、出口退税、外管局收汇数据、中信保数据、物流费等)的验证及匹配情况说明境外收入的真实性以及收入确认时点的准确性,相关产品是否实现终端销售。 一、业务布局 公司专注于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与销售,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绿色的能源解决方案,主营产品包括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子类电池、锂电芯四大类别。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电助力自行车电池和电动摩托车电池等。电助力自行车电池主要面向欧美市场,公司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自主BMS配以全球范围内成本与性能最合适的电芯,为电助力自行车定制锂电池解决方案,并生产加工电池组销售给客户,灵活的设计方案和安全的电池产品受到骑行文化深厚的欧洲市场欢迎。电动摩托车电池广泛应用在越野、换电、共享等应用场景,主要面向国内、欧洲、东南亚及非洲等地区电动摩托车市场。储能电池主要包括便携储能、户用储能和工商业储能,采用ODM或OEM的生产模式为国内外的储能厂商提供产品与服务。除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与储能电池,公司将笔记本电脑电池、无人机电池、智能机器人电池、音响电池、家用电器电池等归类为消费电子类电池。一方面传统的笔记本电脑电池业务发展稳定,另一方面公司密切关注消费电子类锂电池新应用场景、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发展动态。公司的锂离子电芯型号包括18650小圆柱电芯和34145大圆柱电芯。 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34系列大圆柱电芯成功应用在公司的电动两轮车电池和便携储能等产品上。 公司未来主要从几方面进行业务布局:第一,不断扩大大圆柱电芯在两轮车换电与共享、储能领域的应用范围;第二,加速对欧洲电助力自行车市场的开拓;第三,公司积极拓展消费电子应用场景,增加在机器人领域清洁设备、AGV、人形机器人等的电池出货量;第四,印尼子公司全球化战略部署,将34145大圆柱“金箍棒电池”引入东南亚,优化本地电动两轮车电池性能。 二、主要产品境外市场情况、境外客户的开拓情况 2024年,公司主要产品境外市场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由上表,2024年度,公司主要产品境外收入同比减少44,221.73万元,其中亚洲地区储能电池销售收入同比下滑36,703.24万元,较2023年度减少90.86%,是境外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受到终端客户南非户储厂商库存积压影响,公司2023年度境外第一大客户A13在2024年度需求下滑,在2024年度退出前五大境外客户,公司海外业务收入下降的原因具有合理性。 三、境外销售相关的第三方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海关数据、出口退税、外管局收汇数据、中信保数据、物流费等)的验证及匹配情况 2024年度,公司境外收入与第三方数据匹配情况如下: (一)与海关数据匹配情况 单位:万元
由上表,2024年出口报关金额79,621.05万元,与境外收入存在2,148.51万元的差异,占境外收入的比例为2.74%,差异的主要原因系2024年度部分发货的产品在2024年12月份结关,计入海关数据,但是该部分发货的产品提单或签收日期为2025年度,公司未在2024年度确认收入而在2025年度确认收入,因此导致2024年度海关报关金额大于2024年度境外收入。 (二)与出口退税数据匹配情况 单位: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