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购药人!今起不扫码医保不结算,还有哪些影响?

时间:2025年07月01日 13:55:16 中财网
  医药行业短期会有成本阵痛
  7月1日,药品“扫码结算”制度全面实施,全国范围内的药店和医疗机构买卖所有药品都须扫药品追溯码,不扫码无法进行医保结算。

  国家医保局提醒,医保购药者只买包装上有追溯码的药,不要买没有追溯码的药,不要买追溯码被撕掉或者损毁的药,在结算药款时须看售药人员是否会扫所购药品的追溯码,并养成验码习惯,不要当回流药的“接盘侠”。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对第一财经表示,全面落实药品追溯码医保监管应用对药品生产、流通、销售全产业链有着长远意义,追溯码延伸至集采和医保谈判领域,2025年新进医保目录的药品将承诺带码销售,虽然会有短期成本上升的阵痛,但正规药企和合规药店今后将受益于追溯码监管应用,消费者也能明明白白知道药品生产流通的各环节,实现更安全地用药。

  每天500万人次扫码查验药品真伪
  药品追溯码就是每盒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一盒药品的追溯码,只应有一次被扫码销售的记录,若重复出现多次,就存在假药、回流药或药品被串换销售的可能。

  2024年4月以来,国家医保局全力开展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应用工作,最新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6月16号,全国医保信息平台共归集的追溯码信息418.28亿条,覆盖了全部统筹区,接入的医药机构加起来是96.3万家,占比已超过99%。现阶段,每天约有500万人次消费者通过药品追溯码查验药品真伪并主动维权。

  日前,国家医保局等三部门下发加强药品追溯码采集应用的通知,2025年7月1日起执行“销售扫码即医保结算”,2026年1月1日起实现全机构追溯码覆盖上传。

  “无码不结算”标志着我国的药品流通和医保监管进入了追溯码时代,这也将对民众的求医问药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对第一财经表示,对于购药者来说,药品追溯码的采集应用一方面满足了知情权,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等渠道查询药品生产、销售路径等信息。另一方面确保了用药安全,若发现同一药品追溯码有异常结算记录,就可能是假药,可提醒消费者避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

  金春林认为,购药流程新增扫码验码环节,购药者从被动消费变为主动监督,识别回流药的能力也会提高,这些也会倒逼电商平台承担更多责任。

  从今天起的这半年时间是制度过渡的“窗口期”,对定点医药机构此前已采购的无追溯码药品,列入“无码库”管理,暂可进行医保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零售药店要在顾客购药小票上显示药品追溯码信息。

  国家医保局提示,从现在到今年年底之前,参保人确实还有可能在药店碰到一些合法合规的药没有追溯码,但目前中国有七十万家药店,医保定点药店超过四十万家,有追溯码的医保药品品规不计其数,每年接近七百亿盒的销量,同样功效的药品往往有很多种,可优先购买有追溯码的药品。明年起,对没有追溯码的药品,建议“敬而远之”。

  医药行业短期会有成本阵痛
  国家医保局在过去一年中密集推进药品电子追溯体系建设,药品追溯码采集应用的全面落地是医保数字化、精细化监管的关键政策,近期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医保监管、定点医药机构管理以及创新药、集采、药品目录等重要文件中都特别提及了药品追溯码的重要性。

  国家医保局近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把定点医疗机构入口关,申请成为医保定点的医疗机构应符合相关政策所要求的基本条件,并按规定使用药品耗材追溯码,实现“应采尽采、依码结算、依码支付”。同时要求省级医药集中采购平台要应用药品耗材追溯码,实现“无码不采”“无码不付”。

  7月1日上午发布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全面落实药品追溯码医保监管应用。

  金春林认为,“无码不结算”对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合规成本和生存红线之间的平衡。追溯码成为医保定点资格的核心指标,要求医药机构必须建立覆盖采购、验收、销售全链条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有效期预警、超量销售拦截等功能,药店的结算流程也会进行重构,先扫码后结算会增加系统改造和扫码设备投入的运营成本。

  邓勇表示,对药店和医疗机构来说,需规范经营流程,在采购、验收、销售等环节严格扫码,准确采集、核验药品追溯码并上传,可能要投入资金进行系统升级和扫码设备更新,尤其是小型单体药店和个体诊所。药品追溯码将纳入飞行检查范围,违规药店将面临重罚,甚至被吊销医保资格。

  对药企来讲,要完成“一物一码”的赋码,大小包装的映射,需要配合医保部门建立追溯码、医保编码和商品码的三码合一映射库,此外还要做好数据赋能和风险的防范,主动向国家医保平台上传数据。

  邓勇认为,药品追溯码有助于药企打击“回流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自身品牌商誉,因为“回流药”会侵占正规药品市场空间,损害药企品牌形象。同时,也有利于维护药企的利润空间,增强企业研发创新动力,促进整个医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将会终结回流药这个黑洞,对于医药产业链的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尽管暂时有成本上升的阵痛,但从长远来看,能够在药品流通环节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药企可以借势升级供应链数字化,以追溯码为纽带直接连接消费者。”金春林说。
...  ....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