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川科技(603052):苏州可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修订稿)

时间:2025年06月30日 17:11:41 中财网

原标题:可川科技:关于苏州可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修订稿)

股票简称:可川科技 股票代码:603052 关于苏州可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文件的 审核问询函的回复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南京市江东中路389号
二零二五年六月
上海证券交易所:
贵所于 2025年 4月 8日出具的《关于苏州可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上证上审(再融资)〔2025〕91号)(以下简称“审核问询函”)已收悉。

苏州可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公司”、“可川科技”)会同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荐机构”)、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申报会计师”)、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发行人律师”)等中介机构,本着勤勉尽责、诚实守信的原则,就审核问询函所提问题逐项进行认真讨论、核查与落实,并逐项进行回复说明。

如无特殊说明,本审核问询函回复中使用的简称或名词释义与《苏州可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申报稿)》(以下简称“募集说明书”)中的简称具有相同含义。

本审核问询函中的字体代表以下含义:

字体内容
黑体审核问询函所列问题
宋体对审核问询函所列问题的回复、中介机构核查意见
楷体(加粗)对募集说明书、审核问询函回复相关内容的修订
本审核问询函回复中若出现总计数尾数与所列数值总和尾数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所致。


目录
问题 1:关于本次募投项目 ........................................................................................ 3
问题 2:关于融资规模与效益测算 .......................................................................... 49
问题 3:关于经营情况 .............................................................................................. 66
问题 4:关于应收账款和存货 ................................................................................ 136
问题 5:关于财务性投资 ........................................................................................ 154
问题 6:关于前次募投项目 .................................................................................... 161
问题 7:关于其他 .................................................................................................... 170

问题 1:关于本次募投项目
根据申报材料,1)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50,000.00万元,投资于锂电池新型复合材料项目(一期),所生产产品为报告期内尚未批量生产及销售的新产品;2)2023年,公司搭建研发团队,围绕复合铝箔生产工艺、技术难点展开技术攻关。

请发行人说明:(1)本次募投项目产品与公司现有产品在原材料、设备、技术、工艺、销售方式和渠道、下游客户等的具体区别与联系,与现有业务、产品是否具有较高协同性,募集资金是否主要投向主业;(2)本次募投项目的目前进展情况,是否涉及新技术,是否具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相应的人员、技术等能力储备,新产品是否中试完成或达到同等状态,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方面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3)结合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竞争格局、下游客户需求、同行业公司及发行人现有及在建拟建产能、产能利用率、募投项目产品研发生产及客户验证进展、在手订单及客户拓展情况等因素,说明本次募投项目的必要性、产能规划的合理性以及产能消化的可行性。

请保荐机构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回复】
一、本次募投项目产品与公司现有产品在原材料、设备、技术、工艺、销售方式和渠道、下游客户等的具体区别与联系,与现有业务、产品是否具有较高协同性,募集资金是否主要投向主业
(一)本次募投项目产品与公司现有产品在原材料、设备、技术、工艺、销售方式和渠道、下游客户等的具体区别与联系
1、本次募投项目产品介绍
本次募投产品为复合铝箔,是以 PET高分子材料作为中间层基膜,通过真空镀膜技术制备的具有特殊夹层结构的锂电池正极复合集流体材料。

相对于单一锂电池正极材料传统铝箔而言,复合铝箔表现为“铝-PET高分子材料-铝”的“三明治”结构,较传统铝箔具有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轻薄化等性能优势。因此,复合铝箔是极具潜力的新型锂电正极集流体材料,有助于解决锂电池痛点。随着技术工艺的不断升级以及下游市场需求的攀升,复合铝箔正逐步成为锂电池正极复合集流体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2、本次募投项目与公司现有产品的具体区别与联系
本次募投项目产品与公司现有产品在原材料、设备、技术、工艺、销售方式和渠道、下游客户等方面的具体区别与联系如下:
(1)原材料上的区别与联系
公司本次募投产品原材料主要包括铝丝与 PET膜材;公司现有产品主要原材料包括胶带类、原膜类和保护膜等,其中原膜类原材料具体包括PP、PC及PET等膜材。

公司本次募投产品与现有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 PET膜均为外购产品,本次募投产品使用的 PET膜材较现有产品使用的 PET膜强度更高。公司在现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 PET膜材相关的加工处理经验,为成功开发复合铝箔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设备上的区别与联系
公司本次募投产品生产主要使用的设备为蒸镀设备与分切设备;公司现有产品主要设备包括圆刀机、模切机及分切设备。

公司2023年2月设立可川青岛,组建专业团队从事复合铝箔的研发,并根据生产需求对蒸镀设备进行专业化更新调试,并使用了比公司原有分切设备精度更高的分切设备。

(3)技术工艺上的区别、联系及协同
公司本次募投产品生产主要包括蒸镀环节、分切环节、检验环节。

其中,蒸镀环节主要使用真空镀膜技术与放卷、收卷技术。公司 2023年 2月设立可川青岛,聘请专业人员、组建专业团队从事复合铝箔的研发,对复合铝箔的量产工艺开展了研发及测试工作,熟练掌握真空镀膜技术并形成技术储备;公司现有的放卷、收卷技术为复合铝箔在蒸镀环节生产过程中提高良品率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具体参见本回复报告“问题 1:关于本次募投项目之“二、(二)2、公司是否具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相应的人员、技术等能力储备”之“(1)公司本次募投项目的技术储备情况,具有技术可行性”之“①公司本次募投产品技术工艺概述”之“I、蒸镀环节”之相关回复内容。

公司现有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高精度分切技术,在本次募投产品分切环节生产过程中使用,其技术具有延续性和协同性:公司现有业务薄膜贴合、分切、双向加工及卷绕等技术工艺可运用于募投产品的高精度分切工序,具体参见本回复报告“问题 1:关于本次募投项目”之“二、(二)2、公司具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相应的人员、技术等能力储备”之“(1)公司本次募投项目的技术储备情况,具有技术可行性”之“①公司本次募投产品技术工艺概述”之“II、分切环节”之“ii、公司本次募投产品的分切工艺环节可充分利用现有业务的技术积累”之相关回复内容。

(4)销售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公司本次募投产品与现有产品的销售方式相同,均采用直接销售的方式。

(5)销售渠道、下游客户的区别和联系
公司本次募投产品复合铝箔为锂电池正极集流体材料,公司现有功能性器件产品为锂电池重要的辅助性材料,两者均为锂电池生产环节必不可少的电池材料,同属于锂电池上游材料领域,均应用于下游消费电子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最终应用于终端消费电子及新能源汽车。因此,公司本次募投产品与现有产品下游直接客户重合度较高,公司可通过现有产品的销售团队及销售渠道进行本次募投产品的市场开拓,公司本次募投产品与现有产品的销售渠道相同。

综上,公司本次募投产品与公司现有产品联系紧密:本次募投产品与公司现有产品应用领域相同,均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产品细分类别上均属于实现特定功能的电池材料产品,同属于锂电池上游材料领域,在生产所需原材料上具有相似性,部分机器设备具有关联性,在技术工艺上具有延续性及协同性,销售方式及销售渠道相同,在下游客户群体上具有较高的重合度。

(二)本次募投项目产品与现有业务、产品是否具有较高协同性
高的协同性,具体说明如下:
1、下游应用领域相同
公司本次募投产品复合铝箔与现有主要产品电池类功能性器件的下游产品均为锂电池,下游应用领域相同,均可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及低空飞行器等终端产品。

公司扎根于锂电池材料行业,自成立之初公司便精准定位于消费电子电池类功能性器件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2015年,公司凭借优秀的技术研发实力、丰富的生产设计经验和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优秀口碑,快速渗透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在多年的生产经营中公司不断扩宽业务条线,在锂电池材料行业地位稳步提升。近年来公司下游客户也提出了对新型高端电池材料的迫切需求。通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公司将实现在锂电池材料行业的横向延伸,公司本次募投产品复合铝箔与现有主要产品电池类功能性器件的下游产品均为锂电池,因此,公司本次募投项目产品与公司现有业务、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相同。

2、客户协同
公司在锂电池材料行业深耕多年,在长期业务发展过程中,凭借技术、产品及服务优势建立了稳定且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客户群,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品牌和信誉。公司自投资复合铝箔领域伊始就明确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与现有客户开展相关送样测试,并协同客户在潜在应用场景进行产业化探索。

公司现有客户包括 ATL、LG化学、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瑞浦能源等知名锂电池制造商,终端厂商包括苹果、联想、华为等知名消费电子厂商和上汽、特斯拉等知名新能源汽车厂商。本次募投项目目标客户与公司现有客户群体重合度较高,公司已获取客户 B的首笔复合铝箔订单并向客户 F送样。因此,公司可向现有客户导入复合铝箔产品,公司本次募投项目产品与公司现有业务、产品具有较高的客户协同性。

综上,公司本次募投项目与现有业务高度相关,属于公司围绕主业在同一行业内拓展的新产品、新业务,本次募投项目产品复合铝箔与现有产品均属于锂电池材料,产品下游应用领域相同,客户群体重合度较高。因此,本次募投项目产品与现有业务、产品具有较高协同性。

(三)募集资金是否主要投向主业
公司主要从事功能性器件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现有产品主要聚焦于消费电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两大领域,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的电芯及电池包。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JR/T0020-2024),公司所处行业类别为“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类代码C39)。

公司现有产品为功能性器件,产品可以划分为电池类功能性器件、结构类功能性器件及光学类功能性器件。报告期内,公司电池类产品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9.52%、73.86%及72.62%,系公司最主要销售产品类型。公司电池类功能性器件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类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产品中,起到绝缘、保护、固定等功能,系保障电池正常运作的重要辅助性器件,属于锂电池辅助材料。

公司本次募投项目产品为复合铝箔,应用于消费电子类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产品中,起到承载活性物质、汇集电极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并输出的功能,属于锂电池正极集流体材料。

综上所述,本次募投项目系公司在深度挖掘客户产品迭代需求的基础之上,由锂电池辅助材料向锂电池正极集流体材料的横向延伸,符合“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的要求。

二、本次募投项目的目前进展情况,是否涉及新技术,是否具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相应的人员、技术等能力储备,新产品是否中试完成或达到同等状态,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方面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一)本次募投项目的目前进展情况
本次募投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可川新材料技术(淮安)有限公司,实施地点为淮安市经济开发区。本次募投项目履行相关备案和核准等情况具体如下:

序 号项目 名称审批备案环评批复是否取 得建设 用地规 划许可是否取 得募投 土地产 权证明是否取得建设 工程规划许可是否取得 建设工程 施工许可
1年产 18,50 0万平 方米 功能 薄膜 项目《可川新材料 技术(淮安) 有限公司年 产 18500万平 方米功能薄 膜项目节能 报告》(淮安 区审批能审 [2024]1号)《淮安市生态 环境局关于可 川新材料技术 (淮安)有限公 司年产 18500 万平方米功能 薄膜项目环境 影响报告表的 批复》(淮环 表(安)复 [2024]6号)已取得, 建设用 地规划 许可证 号:地字 第 3208032 024YG0 017414 号已取得, 不动产 权证号: 苏(2024 )淮安市 不动产 第 0013804 号已取得,建设工 程规划许可证 号:建字第 3208032024GG 0037445号、 3208032024GG 0038469号、 3208032024GG 0093489号已取得, 建设工程 施工许可 证号: 32080320 24042902 、 32080320 25022401 01
由上表可知,本次募投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设备案、环评批复等关键审批手续,所涉及土地已取得土地使用权证,本次募投实施涉及的审批程序、相关许可均已取得。

截止本回复报告出具日,本次募投项目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序 号项目名称投资总额拟投入募集 资金金额当前项目所处状 态后续投资进度安排
1锂电池新 型复合材 料项目(一 期)74,838.1850,000.00项目已完成主厂 房建设,现正在竣 工验收过程中;一 条生产线已安装 完毕,正在调试过 程中。后续投资主要为生产设备 购置及工程建设投入,预 计 2027年完成项目建设, 2028年项目完全达产。
综上,本次募投项目已具备实施的准备条件,当前正在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二)本次募投项目是否涉及新技术,是否具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相应的人员、技术等能力储备,新产品是否中试完成或达到同等状态,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方面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1、本次募投项目是否涉及新技术
本次募投项目核心技术为真空镀膜技术,该技术系行业内复合铝箔产品已普遍应用的技术,不属于行业内新技术,公司现有产品未使用真空镀膜技术,但公司已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了相应的技术储备并已熟练掌握。

真空镀膜技术通过高温将熔化的金属材料蒸发到 PET基膜上实现镀膜,由减少高温使基膜变形等问题的发生,因此,复合铝箔与真空镀膜技术的适配性较好。真空镀膜技术在复合集流体的运用经历了概念提出、技术突破和快速增长等多个阶段,在技术运用方面,以真空镀膜为核心技术的蒸镀工艺在行业内复合铝箔产品上已普遍应用,具体情况如下:

公司名称应用情况
英联股份 (002846.SZ)英联股份复合铝箔产品采用一步蒸镀工艺,即将卷绕系统、铝丝传送系统、 蒸发系统、真空系统多系统配合,一次性在基膜上形成1,000纳米的导电 铝层,制备出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满足电池需求的复合铝箔。
洁美科技 (002859.SZ)洁美科技复合铝箔(PET铝箔)是通过蒸镀工艺制备的具有特殊夹层结构 的复合材料,用于替代锂电池正极铝箔集流体,运用后在有效减薄集流体 厚度下可大幅度减少集流体之间内短路带来的起火爆炸现象,有效提高电 池安全性能。
元琛科技 (688659.SH)元琛科技复合铝箔产品系将PET等高分子薄膜材料表面用蒸镀等方式镀铝 形成三明治结构复合材料,作为锂电池的正极集流体。
公司现有产品未使用真空镀膜技术,但公司已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了相应的技术储备并已熟练掌握,具体参见本回复报告“问题1:关于本次募投项目”之“二、(二)2、公司是否具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相应的人员、技术等能力储备”之相关回复内容。

2、公司是否具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相应的人员、技术等能力储备
公司具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相应的人员、技术等能力储备,具体说明如下: (1)公司本次募投项目的技术储备情况,具有技术可行性
公司本次募投产品蒸镀工艺环节的真空镀膜技术系本次募投项目的核心技术,该技术虽为公司现有产品未曾使用的技术,但公司已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了相应的技术储备并已熟练掌握;此外,公司还针对蒸镀工艺环节进行了工艺改良,提高了本次募投产品的成膜速度、良率和稳定性。同时,在本次募投产品的分切工艺环节,公司充分利用现有产品积累的薄膜贴合、分切、双向加工及卷绕等工艺技术,提高了本次募投产品分切环节的精密度,实现了技术工艺上的协同。因此,公司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具有技术可行性。

①公司本次募投产品技术工艺概述
公司复合铝箔产品具有定制化特点,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应用场景、特定功能用途、产品尺寸大小、结构复杂程度等进行技术论证、外观设计、材料选取、司本次募投产品复合铝箔生产主要包括蒸镀、分切及检验三个主要工艺环节,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I、蒸镀环节
蒸镀环节核心技术为真空镀膜技术,真空镀膜技术是将高分子基材的表面进行金属化,即在高真空环境下使铝丝加热后形成的铝蒸汽在 PET膜材表面沉积,从而形成导电性能良好的正极复合集流体材料。蒸镀环节的工艺流程均通过真空镀膜机完成,主要包括进料、放卷、真空镀膜及收卷共4个工艺流程。

i、真空镀膜系蒸镀环节的核心技术工艺,公司已具备真空镀膜相关的技术储备
真空镀膜是蒸镀环节的核心技术工艺。该技术工艺使用PET薄膜作为基膜,使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在真空状态实现铝在基膜表面沉积,使用蒸发舟作为铝的蒸发载体,向高温的蒸发舟上送入铝丝,加热方式为电加热,利用热传导的方式在 950-1000℃的条件下,使固态铝转变为气态铝,气态铝原子的平均自由程大于蒸发源和基膜之间的距离,而后沉积到 PET薄膜表面,形成具备特殊性能的复合铝箔产品。整个镀膜过程在真空室内进行,且膜面背面紧贴通入-20℃至-30℃冷却液的钢辊,使膜在受热的同时可以进行急速降温,使铝蒸汽迅速凝结在膜面,加工过程需要通过控制冷却液钢辊的温度保证膜面温度可始终保持在膜热熔软化温度以下,不会使膜发生形变。真空镀膜环节加工示意图如下: 公司在深度挖掘客户产品迭代需求的基础之上,于2023年2月设立可川青岛,聘请专业人员、组建专业团队从事复合铝箔的研发,对复合铝箔的量产工艺开展了研发及测试工作,熟练掌握真空镀膜技术并形成了技术储备。

ii、放卷与收卷工艺是蒸镀环节良品率的有效保障,公司已具备放卷与收卷相关的技术储备
复合铝箔在生产过程中,一面利用热传导的方式在 950-1000℃的条件下,使固态铝转变为气态铝,膜面背面紧贴通入-20℃至-30℃冷却液的钢辊,使膜在受热的同时可以进行急速降温,使铝蒸汽迅速凝结在膜面;同时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需要对宽幅面的 PET膜进行连续加工。能否有效保证其不断裂、不变形,对放卷与收卷工艺有很高的要求,公司现有业务的技术积累为其提供了有效保障,具体情况如下:

序 号公司现有 产品专利专利号技术描述该技术在本次募投产品的应用情况
1一种LENS 贴合卷料 的卷收方 法20241027 05706一种保护膜卷收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包括沿竖 直方向平行设置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 和右侧板之间设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下横板和上 横板,且所述上横板位于下横板的上方;所述左 侧板和右侧板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同样大小且平 行设置的引入辊和引出辊,引入辊和引出辊的轴 线在同一水平面内且位于上横板的下方;所述机 架内在引入辊和引出辊的上方设有保护膜喷涂机 构;机架内在所述气缸体的周围设有喷涂管系, 所述机架内在所述气缸体的上方设有用于驱动活 塞杆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在下横板的下方设有 左卷收辊和右卷收辊;该保护膜卷收装置不仅结 构简单而且工作的时候能够同时对两卷保护膜进 行卷收,并通过防偏机构保证收卷整齐,大大提 高生产效率。通过闭环张力控制,采用磁粉制动器或离 合器、伺服电机加减速器等执行机构,搭 配张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张力值,通过 PLC 或运动控制器动态调整扭矩,确保张力恒 定(波动范围±5%以内)。通过分段张力 控制,在放卷、分切、收卷各阶段设置不 同张力梯度,例如放卷初期高张力展平薄 膜,收卷后期降低张力避免压痕。通过锥 度张力控制,收卷时逐渐减小张力,补偿 卷材半径增大带来的惯性力矩,防止外层 薄膜挤压内层导致褶皱或偏移。利用 CCD 视觉纠偏通过工业相机实时拍摄薄膜边缘 或图案,经图像算法计算偏移量,控制精 度可达±0.1mm,可检测复杂轮廓或动态变 化的边缘。
iii、公司针对蒸镀工艺环节的主要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改良
公司针对蒸镀工艺环节进行了针对性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复合铝箔的成膜速度、良率和稳定性。

II、分切环节
i、分切环节技术工艺概述
蒸镀环节完成后,双面镀铝的 PET薄膜半成品通过真空镀膜机的收卷系统收卷进入分切环节,按照不同客户需求,通过高精度分切机完成分切。由于复合铝箔使用“铝—高分子材料—铝”的“三明治”结构,在分切环节需注意确保镀层与基膜之间不发生分层,且铝层及 PET基膜层的厚度为微米级,分切过程需通过张力控制系统和分切速度控制配合切刀完成精密分切,以确保精确度。

ii、公司本次募投产品的分切工艺环节可充分利用现有业务的技术储备 公司现有业务部分技术可运用于复合铝箔分切工艺环节,有效提高复合铝箔产品精密程度,具体说明如下:

序 号公司现有 产品专利专利号技术描述该技术在本次募投产品的应用情况
1一种异形 片料与薄 膜的贴合 压片工艺20241105 67801一种异形片料与薄膜的贴合压片工艺,包括基座, 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还包括:液 压缸,该液压缸固定连接在支撑架顶部,所述液 压缸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 部固定连接有压合板,所述压合板的顶部固定连 接有固定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吹风 组件;安装组件,该安装组件滑动连接在基座顶 部,本发明涉及贴合压片技术领域。该异形片料 与薄膜的贴合压片工艺,从而对压合板对薄膜的 挤压进行控制,防止压合板接触薄膜时接触不充 分造成压合不传递的情况,进而确保压合板对薄 膜压合的精准度,辅助组件在基座上能够对安装 组件压合后薄膜进行滚压,防止辅助组件接触薄 膜时的力度过大导致薄膜损伤。应用于辊压分切一体技术,传统复合铝薄 膜生产需先分切再复卷,而辊压分切一体 技术通过整合分切刀具、张力控制系统、 复卷机构等模块,在同一设备上完成分切 与复卷。辊压分切一体化设备将传统两条 线合并,实现“辊压→分切→复卷”的连 续化生产,一体化设备减少搬运和二次处 理,生产效率较传统分步工艺提升 30%-50%。设备采用伺服电机、高精度传感 器和闭环控制系统,实现分切宽度精度± 0.1mm,复卷张力波动控制在极小范围。设 备通过AGC伺服液压缸和外置测距传感器, 位移控制精度达±1μm,压力调控精度± 0.5吨,确保分切与复卷的一致性。
2一种贴合 分条一体 机20222360 16835一种贴合分条一体机,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 对称设置有两组;通过将贴合有离型纸的胶黏材 料收卷在卷膜筒上,将胶黏材料通过切割辊切割 分条后收卷于上收卷辊以及下收卷辊侧壁,当需 要改变胶黏材料的分条宽度时,可以通过拉动切 割刀改变切割刀位置,切割刀内壁的弹簧卡扣会 被挤压进入切割刀内壁,将切割刀拉动至需要移 动的位置,将弹簧卡扣对准凹槽,弹簧卡扣便被 卡接进入凹槽内,切割辊转动时会带动切割刀转 动对胶黏材料切割分条,本贴合分条一体机中的 切割辊侧壁的切割刀位置调节较为方便,无需螺 栓固接,既可以保证切割刀工作时稳定性,也可 以保证胶黏材料切割分条精确度。贴合分条一体机分切材料的宽度时,可以 通过拉动切割刀改变切割刀位置,切割刀 内壁的弹簧卡扣会被挤压进入切割刀内 壁,将切割刀拉动至需要移动的位置,将 弹簧卡扣对准凹槽,弹簧卡扣便被卡接进 入凹槽内,切割辊转动时会带动切割刀转 动对胶黏材料切割分条,本贴合分条一体 机中的切割辊侧壁的切割刀位置调节较为 方便,无需螺栓固接,既可以保证切割刀 工作时稳定性,也可以保证材料切割分条 精确度。
3一种从内 部对胶带 进行分切 卷绕的方 法20211102 21439一种从内部对胶带进行分切卷绕的方法,将大胶 带套在大胶带辊筒外,拉出大胶带内部胶带头, 贴合于小胶带盘上;驱动电机驱动小胶带支撑杆 转动,大胶带辊筒转动放卷的同时在弹性件的作 用下向远离小胶带盘的方向移动;若干切刀将贴 合于小胶带盘上的大胶带分切;小胶带盘卷绕完 成后,驱动电机停止运行,切断连接大胶带辊筒 与小胶带盘的大胶带;将小胶带盘从小胶带支撑薄膜分切拉伸变形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需要从材料选择、工艺优化和设备改进等 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应对。通过实施这些策 略,可以有效减少聚酯薄膜在分切过程中 的拉伸变形问题;首先需要将卷材送入机 器。引导装置通常由辊子和张力控制系统 组成。辊子的作用是将卷材引导到分条机 的进料区域,并保持其平整。张力控制系
   杆上取下;更换小胶带盘,重复上述步骤至大胶 带完全被分切。本发明内部对胶带进行分切、卷 绕,且先卷绕、后分切,防止窄幅胶带发生扭曲、 翻折的情况,克服了现有工艺的难点,收卷整齐 且稳定,提升良品率。统可以调节卷材的张力,以确保进料过程 中的平稳运行,按所需宽度裁切收卷包装。
4一种多层 薄膜中夹 层撕手的 制备方法20211098 15309一种多层薄膜中夹层撕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S1、在撕手膜料带的两侧涂覆激光屏蔽材 料,风干后形成激光屏蔽涂层;S2、在撕手膜料 带的两侧依次贴敷泡棉料带和保护膜料带,形成 多层复合膜料带;S3、将多层复合膜料带裁切成 块状的多层复合膜片;S4、通过撕手膜外形冲切 刀对多层复合膜片进行整体切割,形成带有撕手 部的多层复合膜片;S5、采用激光裁切设备对复 合片的撕手部从上下两侧进行激光切割,将泡棉 和保护膜的撕手部切掉,激光屏蔽涂层保护撕手 膜的撕手部。本技术的多层薄膜中夹层撕手的制 备方法,先完成多层薄膜贴合后,采用整体冲切 和局部激光切割的方式配合,保证多层薄膜外形 为一刀成型,满足图纸上的尺寸公差要求。复合薄膜分切机刀具采用φ150mm双圆刀, 刃口半径需控制在 1-5μm,刀刃表面金刚 石涂层(厚度 2-3μm),镜面抛光(Ra≤ 0.1μm),确保无微观缺口导致膜材撕裂, 圆刀厚度公差≤±0.002mm,端面跳动≤± 0.005mm,避免分切时产生横向偏移,同时 圆刀分切时,上下刀刀刃间隙需调整至膜 厚的 1.2-1.5倍,避免挤压破损,上下刀 配合形成剪切力,切割精度高(误差± 0.1mm),边缘无毛刺,刀具锋利度、耐磨 性、抗粘性极高,适合连续高速分切作业; 切割方式为剪切式分切,线速度 200-500m/min,配合静电吸附装置收集铝 粉;并配备检测装置在线 CCD视觉检测边 缘粗糙度(要求≤5μm)。
5一种PC薄 膜与背胶 精密贴合 装置及贴 合方法20211091 71566一种PC薄膜与背胶精密贴合装置及方法,该方法 包括:A、将背胶卷材置于第一放料轴上,将 PC 薄膜卷材置于第二放料轴上;B、将上辊向上调节 使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的间隙变大,将背胶和 PC 薄膜牵引并穿过间隙,并使定位珠穿过背胶和 PC 薄膜上的定位孔对背胶和 PC薄膜进行定位;C、 将上压辊向下调节使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的间隙 变小,使得上压辊和下压辊将背胶和PC薄膜压紧; D、上压辊和下压辊转动,对背胶和 PC薄膜进行 压合,同时牵引背胶和PC薄膜向前运动,弹簧柱 塞在上压辊和下压辊对PC薄膜和背胶进行压合之 前,通过定位珠与定位孔配合,将PC薄膜和背胶 对位。该技术具有结构合理、对位精度高、贴合 效率高的优点。复合薄膜分切机采用高精度导辊设计防止 薄膜褶皱,导辊表面镀硬铬或陶瓷涂层, 提高耐磨性和表面粗糙度均匀性(Ra≤0.8 μm);辊筒动平衡精度达 G2.5级,减少 高速运行时的振动。使用弧形辊或展平辊, 通过辊面弧度或螺旋槽设计,消除薄膜褶 皱并引导横向微量移动,防止局部应力集 中导致的偏移,并通过转矩控制模式避免 收卷过紧或过松;导辊安装与校准时使用 激光准直仪调整导辊平行度(偏差< 0.1mm/m),确保薄膜运行路径直线度;定 期检查导辊轴承磨损情况,避免因间隙过 大引发偏移。
由上表可见,公司现有产品薄膜贴合、分切、双向加工及卷绕等工艺技术可运用于本次募投产品的分切工艺环节从而提高其精密度。

III、检验环节
该环节主要对分切后产品进行检验,检验指标主要为外观及孔洞、厚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模量等,经检验合格后即可包装入库。

②公司本次募投产品的技术优势
I、产品性能稳定
公司复合铝箔产品采用一次蒸镀成膜的真空镀膜技术工艺,产品具有合理的方阻,拉伸延展度好、强度高,铝层粘接力好,产品性能稳定。

II、减重减薄优势突出
μm(PET膜材6μm+2μm铝层)。公司已开发出总厚度为6.5μm(PET膜材4.5μm+2μm铝层)及总厚度为6μm(PET膜材4μm+2μm铝层)的复合铝箔产品,并通过客户产品验证,具有突出的减重减薄优势。

综上,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已形成了本次募投项目相应的技术储备并已熟练掌握,公司本次募投产品具有性能稳定及减重减薄等技术优势,公司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具有技术可行性。

(2)公司本次募投项目的人员储备情况
①本次募投项目技术研发及生产人员的配备情况
考虑到公司现有产品及本次募投产品在客户资源、销售渠道及材料采购方面的协同性并结合公司现有管理架构,本次募投项目将与公司现有业务共用主要销售人员及采购人员。本次募投项目的人员储备主要为技术研发人员及生产制造人员,具体情况如下:

本次募投项目人员储备具体岗位人员配备数量本次募投项目专职人员
技术人员公司技术负责人1-
 研发副总11
 研发总监11
 研发经理1-
 研发工程师2-
 技术营运副总11
 工艺工程师2-
 工艺经理1-
 工艺课长11
生产人员生产助理11
 设备课长11
 生产课长11
 生产组长1-
 品质工程师21
 品质课长1-
 品质经理1-
销售人员销售经理1-
行政人员行政经理11
本次募投项目人员储备具体岗位人员配备数量本次募投项目专职人员
合计219 
截止本回复报告出具日,公司本次募投项目共配备了 21名人员,由 11名技术人员、8名生产人员、1名销售人员及1名行政人员组成,其中,有4名技术人员、4名生产人员专职于复合铝箔生产及研发。

②本次募投项目主要技术人员情况
公司通过多年的培养和引进,在锂电池板块已建立了技术专业、结构合理、建设完善、研发经验丰富的技术和研发人员团队,在公司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路线和目标下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为加速推进复合铝箔产业化进程、不断保持技术先进性、顺应下游市场需求、巩固在锂电池领域的竞争优势,公司已搭建了复合铝箔产品的技术团队,主要技术人员具体情况如下:

主要技术人员学历专业主要技术经验
崔先生硕士电气工程 及其自动 化专业在大型卷对卷磁控溅射机设备工艺、双面双向磁控溅 射镀膜设备设计制造以及双面双向磁控溅射蒸镀一 体机设备制造和镀膜工艺技术攻关等领域积累了丰 富的技术经验,并作为主要发明人参与了公司复合铝 箔专利技术的研发工作。
王先生本科材料化学 专业长期从事锂电池产品和技术开发工作,包括3C电芯 产品开发与材料开发,动力电池、模组、PACK产品的 技术开发,对材料性能测试、开发应用和产品的失效 分析有深刻的理解,可从下游客户的角度给与复合集 流体开发工作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
项先生本科机电一体 化专业长期从事制造业的技术营运管理,从元器件制造到结 构组装,表面贴装等各行业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营运管 理经验,拥有电容器件相关的产品研发及产线架设经 验,对电容膜真镀设备和现有复合集流体真镀设备原 理的共通性和差异性有清晰的理解和应用上的经验。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锂电池复合铝箔板块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晋升发展机制,通过外部引入与内部培养并行的方式,不断稳定和壮大管理及技术人才队伍,以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

综上,公司本次募投项目将与公司现有业务共用主要销售人员及采购人员,公司为本次募投项目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及生产人员,主要技术人员具有募投产品相关的技术经验,本次募投项目人员储备充分。

3、新产品是否中试完成或达到同等状态
比照电池材料行业惯例,公司本次募投新产品已完成中试或者达到同等状态,具体说明如下:
(1)公司本次募投产品验证过程概述
公司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复合铝箔产品具有定制化特点,产品具体研发及生产过程一般分为研究、小试(样品验证)、中试(中等规模试产)及批量生产阶段。

①研究阶段
公司2022年启动复合铝箔的研发工作,2023年设立可川青岛并组建专业团队从事复合铝箔产品的技术研发。公司根据客户的具体应用场景、特定功能用途、结构复杂程度等进行新产品设计与改进,就其可行性与客户进行充分探讨,进行研发立项及前期基础研究。研究阶段,公司已累积投入40.60万平方米PET膜材,对复合铝箔生产线的卷绕系统、离子处理系统、在线方阻测试系统、冷却系统、送丝机构、蒸发舟和挡板部件的工艺参数以及镀膜厚度、镀膜效果及镀膜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论证。

②小试阶段
公司在基础研究完成后进入小试阶段,根据与客户确认后的产品图纸通过生产线进行样品试生产。为满足样品方阻参数、厚度重量、拉伸强度及铝层粘接力的测试要求,公司已累积投入2.60万平方米PET膜材生产复合铝箔,并有三种规格复合铝箔通过了现有客户B的验证。

③中试阶段
公司完成样品验证后,公司将生产线在设定的卷绕速度、蒸发功率、送丝速度及在线方阻等工艺参数下可连续稳定生产5,000平方米以上视同完成中试,该阶段公司已累计生产了 19.78万平方米复合铝箔产品,并将连续生产的批量产品交由电池厂商客户制成电芯后送至终端厂商验证,公司上述产品已交由手机厂商进行终端产品验证。因此,公司已具备中等规模稳定生产的能力。

复合铝箔生产设备属大型设备,在可川淮安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前,可川青岛研发人员与可川科技部分生产人员在设备厂商提供的生产基地,对两条复合铝箔生产线进行调试及优化,并进行了连续生产。截止本回复报告出具日,上述两条生产线中的一条已迁入淮安工厂,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④量产阶段
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上半年,预计将有两款搭载以复合铝箔为材料的锂电池手机新品发布,其中一款手机配套电池已在电池厂商量产过程中,公司复合铝箔产品已在该终端产品试验中使用。在可川淮安设备调试完成正式投产后公司预计将成为该终端产品的配套供应商之一,公司复合铝箔产品将进入量产阶段。

(2)公司本次募投产品验证过程符合锂电池材料行业惯例
根据盟固利(301487.SZ)招股说明书及审核问询函回复中披露的内容,下游锂离子电池厂商对锂离子正极材料供应商的认证一般包括供应商主体资格认证及具体产品质量方面的认证:①对于供应商主体资格认证,供应商向客户供货前,均需通过客户审核认证,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只有合格供应商名录内的厂商才有资格向客户提供锂电池正极材料;②具体产品质量认证方面,供应商根据与客户约定的产品标准进行小试,并向客户送样测试,小试通过后,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中试,取得客户生产稳定性认可,中试完成后,进入量试阶段,满足客户要求后进入量产阶段。因此,公司本次募投产品验证过程与电池材料行业其他企业类似,符合锂电池材料行业惯例。

综上,截止本回复报告出具日,客户 B已完成了对公司本次募投产品的验证,公司在设备厂商场地投放的生产线具备连续稳定生产 5,000平方米以上能力,并已生产合格产品 19.78万平方米,达到了中等规模稳定生产的能力,比照电池材料行业惯例已完成中试或者达到同等状态,公司已将一条生产线迁回可川淮安进行安装调试,待生产线调试完成后,即可进入量产阶段。

4、本次募投项目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方面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公司本次募投项目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方面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具体说明如下:
次募投项目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具体参见本回复报告“问题1:关于本次募投项目”之“二、(二)2、公司是否具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相应的人员、技术等能力储备”之“(1)公司本次募投项目的技术储备情况,具有技术可行性”之相关回复内容。

在产品生产方面,公司验证了“基膜送料-物理气相沉积-分切”的一步法真空镀膜工艺流程并已开始有序生产。公司本次募投项目采用相关技术路线系目前行业最主流、产业化进程最快、产业化确定性较强的技术路线。产线建设上,为抓住复合铝箔市场增长窗口期,公司于 2023年开始采购各类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并开始调试,针对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修以及生产线的布局和规划积累了成熟的经验。截止本回复报告出具日,公司本次募投项目已投放部分复合铝箔产线,未来将加快产能布局,以期充分把握锂电池正极集流体材料向复合铝箔方向发展的重要机遇,实现市场份额的占领和行业地位的巩固。

在生产培训上,公司持续对操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包括设备的操作原理、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

公司已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公司持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的按时交付,并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本次募投项目核心技术为真空镀膜技术,该技术系行业内复合铝箔产品已普遍应用的技术,不属于行业内新技术,公司现有产品未使用真空镀膜技术,但公司已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了相应的技术储备并已熟练掌握。公司具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相应的人员、技术等能力储备,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本次募投新产品已完成中试或达到同等状态,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方面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三、结合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竞争格局、下游客户需求、同行业公司及 发行人现有及在建拟建产能、产能利用率、募投项目产品研发生产及客户验证 进展、在手订单及客户拓展情况等因素,说明本次募投项目的必要性、产能规 划的合理性以及产能消化的可行性 (一)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锂电池正极集流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 公司本次募投项目系公司在深度挖掘客户产品迭代需求的基础之上,由锂电 池辅助材料向锂电池正极集流体材料的横向延伸。公司本次募投产品复合铝箔的生产制造属于锂电池正极集流体行业,位于产业链中游,公司所生产的复合铝箔面向的产业链下游客户主要为消费电子电池厂商(ATL等)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厂商(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面向的终端产品厂商主要为手机厂商以及新能源汽车厂商,公司本次募投产品复合铝箔上下游产业链具体情况如下:
锂电池正极集流体行业内企业生产的铝箔,经过多年的摸索和迭代,目前处于以压延技术为代表的传统铝箔及以真空镀膜技术为代表的复合铝箔两种技术路线并存的局面。公司锂电池正极集流体材料采用复合铝箔技术路线,对比使用传统铝箔作为正极集流体的产品,采用复合铝箔的锂电池产品具有安全性高、轻量化、能量密度高等优势。随着产业链上下游生产工艺的不断突破完善 和量产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行业内部分手机、新能源汽车等终端产品已实现 量产销售,复合铝箔技术路线亦将逐步成为锂电池正极集流体行业的重要发展 方向,复合铝箔的市场占有率将不断提升,复合铝箔产业化进程亦将进一步加 速。 2、锂电池正极集流体材料介绍 锂电池主要由正负极材料、电解液、正负极集流体及隔膜等构成,其中集流 体为锂电池关键部件之一。在锂离子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活性颗粒内部的电子 在各个颗粒间传输后,需要汇流到集流体上,然后通过外部电路传输到负极, 完成一个完整的放电循环过程。因此锂电池集流体起到的作用为降低电池的内 阻,提高电池的库伦效率、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电池集流体功能主要有两点, 一是承载活性物质,二是汇集电流,因此理想的集流体往往需要具备电导率高、 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好、成本较低等多方面综合性能。 一般而言,在锂电池集流体中,正极通常使用铝箔,负极使用铜箔,原因 在于:正极电位较高,负极电位较低。铜箔在较高电位时容易被氧化,故主要 用作负极集流体材料。铝箔在较低电位时腐蚀问题严重,因此主要用作正极集 流体材料。 3、锂电池正极集流体技术路线概述 (1)锂电池正极集流体两种技术路线介绍 锂电池正极集流体主要存在两种技术路线,目前市场上形成应用的包括以 压延技术为代表的传统铝箔和以真空镀膜技术为代表的复合铝箔。 复合铝箔技术工艺与传统铝箔差异较大,具体比较情况如下:

产品类型传统铝箔复合铝箔
产品图示  
组成成分99.5%以上的纯铝组成PET薄膜为中间层,双面镀铝
工艺原理压延真空镀膜
工序长度8-94-5
生产环境敞开的车间环境,粉尘大真空腔体构成了密闭环境
资料来源:太平洋证券研究所
复合铝箔采用真空镀膜的方式,在塑料膜上附上一层气化金属制得,相较传统铝箔的压延法,工艺流程大大缩短,同时避免了原有工艺尘埃大、油污多等的问题,是一种高效、简洁、清洁的生产工艺。

两种技术路线在不同种类锂电池的应用具体情况如下:

锂电池主要分类锂电池正极集流体采取的 技术路线 主要应用领域复合铝箔技术 路线应用前景 
 传统铝箔复合铝箔   
三元电池高镍三元电池消费电子电池、 新能源汽车动 力电池良好
 其他三元电池  
     一般
磷酸铁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动 力电池不适用 
由上表可见,锂电池可分为三元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两大类,其中,三元电池又可分为高镍三元电池及其他三元电池。高镍三元电池由于镍含量高,热稳定性较差,热失控风险显著高于磷酸铁锂电池,复合铝箔通过物理熔断机制提升安全性,成为解决高镍三元电池安全性的“刚需”方案,故复合铝箔技术路线在高镍三元电池正极集流体的应用前景良好。

(2)锂电池正极集流体两种技术路线的代表性企业
锂电池正极集流体两种技术路线的代表性企业如下:

技术路线传统铝箔复合铝箔
企业名称鼎胜新材(603876.SH)英联股份(002846.SZ)
 永杰新材(603271.SH)洁美科技(002859.SZ)
 南山铝业(600219.SH)元琛科技(688659.SH)
 华北铝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由上表可见,锂电池正极集流体两种技术路线均有多家代表性企业,公司锂电池正极集流体材料采用了复合铝箔技术路线,并重点开发了 6μm、4.5μm及4μm三种不同基膜规格的复合铝箔产品,可应用于消费电子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

(3)复合铝箔技术路线较传统铝箔技术路线的性能优势
复合铝箔技术路线较传统铝箔技术路线主要具有安全性高、轻薄化及能量密度高等性能优势,具体情况如下:

复合铝箔较传统铝箔技术路线的竞争优势 
安全性优势复合铝箔中间层使用了绝缘性好的PET膜材,用于电池材料安全性好
轻薄化优势复合铝箔中间层为高分子材料PET基膜,单位体积的重量较轻
能量密度优势复合铝箔厚度减小后增加了电池活性物质用量,提高了电池能量密度
①复合铝箔具有安全性高的竞争优势
锂电池材料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热失控引发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热失控造成的起火、爆炸事故频发,不仅导致巨大财产损失,更直接威胁消费者生命安全。2024年2月23日,南京市某电动车停放处起火引发火灾致15死44伤;2025年6月3日,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汽车运输船"晨光号",在装载3159辆汽车横跨太平洋的第八天,发生因电动车锂电池引发的火灾持续时间超过 72小时的灾难性事故;2024年5月海南万宁光伏储能站、2025年1月美国莫斯兰丁储能站等因锂电安全性原因导致的公共安全事故频发。新能源汽车领域方面,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2019年至2025年初,中国累计报告超过1,630起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年均超过300起。消费电子领域方面,自从2016年“三星电池门”引发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锂电池安全性能担忧以来,各地因手机锂电池热失控引发火灾的报道屡见不鲜。

为应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和储能电池领域锂电池存在的安全风险,国家加速构建覆盖锂电池“全生命周期、全应用场景、全技术维度”的监管体系,推动产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安全优先”。2024年以来,一系列针对电池安全的国家标准应运而生,具体情况如下:

标准名称颁布部门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核心内容
《新能源汽车运行安 全性能检验规程》 (GB/T44500-2024)公安部2024-08-232025-03-01将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纳入 年检范畴,终结了“电车按油车标准检测” 的历史。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 电池安全要求》 (GB38031-2025)工信部2025-03-282026-07-01动力电池在热失控后必须保证2小时内不 起火、不爆炸;新增对底部撞击测试和300 次快充循环后的安全验证要求。
《锂离子电池编码规 则》 (GB/T45565-2025)国家市场 监督管理 总局2025-04-252025-11-01加强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与质量 管理,该标准赋予每个新生产电池产品唯 一身份编码,适用范围覆盖从单体电池到 电池系统的全层级产品。
《电能存储系统用锂 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 要求》 (GB44240-2024)国家市场 监督管理 总局2024-07-242025-08-01新增电芯层级振动、浅刺、强制放电测试, 过充电流要求比旧标提高30%,析锂风险 管控更严苛;要求企业建立故障预警与追 溯体系,推动从“事后灭火”转向“事前 防控”。
在主管部门出台上述国家标准的背景下,解决锂电池安全性问题迫在眉睫, 锂电池应用复合铝箔作为正极集流体材料是提高电池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2023年11月的极氪 009车辆冒烟事件中,应用了复合铝箔的整个电池包实 现了仅一颗电芯受损,其他电芯均正常的优良安全性能。 电池安全性失效的诱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制造缺陷为代表的内部因 素,另一类是机械滥用、电滥用、热滥用等外部因素。传统集流体材料受到穿 刺会产生大尺寸毛刺,刺穿隔膜导致内短路引起热失控,仅能以牺牲电池能量 密度为代价延缓内短路。而复合铝箔材料受穿刺时产生毛刺尺寸小,且高分子 基材熔点低,其金属导电层厚度在1μm左右,短路时会如保险丝般熔断,在热 失控前快速融化,电池损坏仅局限于刺穿位点形成“点断路”,控制短路电流 不增大,可有效控制电池热失控。 此外,复合铝箔能够有效防止机械变形导致的电池安全性问题:挤压、针刺等原因引发的隔膜局部应力集中而破裂,使电池内部形成放电回路、温度升 高,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复合铝箔通过提高材料抗冲击能力,避免传统铝箔在 受压时发生断带进而热失控的问题。 因此,复合铝箔中间高分子材料熔点较低,在电池内短路情况下,可充当保 险丝熔断功能,阻断内短路所产生的发热源,有效防止穿刺时热失控。同时高分 子材料具备不易断裂的特性,降低了毛刺刺穿隔膜并与电极接触的风险,在提高 锂电池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②复合铝箔具有轻薄化的竞争优势 传统压延铝箔的厚度一般为12μm,复合铝箔作为一种新型锂电池正极集流 体材料,使用“铝—高分子材料—铝”的“三明治”结构,目前主流的复合铝箔 厚度仅为8μm,某些类型可达4.5μm,减重减薄优势突出。由于PET基膜的密 度较铝金属小,使得其相对传统压延铝箔减重64%。根据测算,对于能量密度为 150Wh/kg的电池,以8μm复合铝箔替代原有的12μm传统铝箔,质量可减轻近 58%。 近年来,智能手机产品轻薄化趋势愈发明显。手机电池占手机体积的20%-40%。电池制造过程中,集流体相当于“传送带”,正负极活性物质通过搅拌、涂布在集流体上,最终经过辊压、分切、制片等环节完成电极极片制作,电芯制作过程包括叠片/卷绕等。复合铝箔厚度较传统铝箔厚度及重量的下降,在电芯制作过程中呈几何倍数的降低,电池空间的节省为降低手机厚度及重量提供了可能。

③复合铝箔使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的性能优势
锂电池提升能量密度的核心目标是解决终端应用的续航能力、空间限制、成本压力及环境可持续性问题。复合铝箔中间层高分子 PET膜材密度远低于金属铝,因此复合铝箔等体积质量相比传统铝箔有较大幅度降低,复合铝箔减重减薄特性可带来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

复合铝箔基于高分子材料密度低的特性,同等条件下可以有效减薄,从而增加了电池活性物质用量,提高了电池能量密度:

序号铝箔厚度对比 电芯能量密度提升情况
116μm14μm+0.67%
216μm12μm+1.01%
316μm10μm+1.58%
416μm8μm+2.02%
数据来源:CNKI《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开发策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目前传统铝箔厚度在 12μm,而采用复合铝箔可以轻松将其厚度降至 8μm以下,同体积下,电池活性物质用量可增加,体积能量密度由此提高。

(4)发展复合铝箔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在行业政策导向上,近年来国家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相关产业发展。复合铝箔作为锂电池的关键材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亦将受到更多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23年 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新能源、半导体照明、电子领域用连续性金属卷材、真空镀膜材料、高性能箔材列为鼓励类。2023年 1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23)》,将复合集流体及相关基材(复合集流体主要以 PET、PP、PI等高分子薄膜为基底,双面磁控溅射镀铜(铝)+水电镀铜(铝)的方式加工而成即“铜(铝)—PET/PP/PI—铜(铝)”)列入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23年 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鼓励围绕提高电池能量密度、降低热失控等方面,加快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原电池等领域关键技术及材料研究应用。大力发展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产品,扩大在新能源汽车、储能、通信等领域应用。2021年 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年版)》将高性能动力电池铝箔列为“先进基础材料”,并明确动力电池集流体用铝箔定义为厚度小于 15μm,抗拉强度大于 195MPa,延伸率大于 3.3%的铝箔材料。

2025年 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 2026年 7月 1日起开始实施。本次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待测电池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观察时间、整车测试条件,技术要求从此前的着火、爆炸前 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等,调整为不起火、不爆炸,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等。新国标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技术储备上升为强制性要求,彻底终结了锂电池生产商对热失控风险的侥幸心理,标志着动力电池安全进入零容忍时代。2025年新国标的实施,加速了高安全、高性能电池的普及,迫使车企重新设计电池包结构,强化底部防护和热管理系统。

复合集流体材料因材料特性具备热失控抑制能力,将成为锂电池性能提升的突破口。

4、锂电池正极集流体——复合铝箔产业化进程加速,已具备规模化应用条件
(1)复合铝箔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技术储备充分
2017年,中国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企业,启动了复合铝箔的产业化进程。2017年至今,复合铝箔产业链中的设备、原材料、铝箔、锂电池等环节的企业纷纷入场,加入到复合铝箔产业的研发、调试行列。

对于公司下游锂电池厂商而言,以复合铝箔为原料生产电芯与以传统铝箔为原料生产电芯过程相比,主要需要新增滚焊环节,技术难度较大。骄成超声(688392.SH)2023年年度报告披露:“截至目前,公司应用于复合集流体焊接的贴边辊焊机和超声波滚焊机已获得小批量订单;公司激光焊接质量监控系统已通过多家客户验证并已获得小批量订单;公司推出的超声波除尘设备也获得了客户的定点通知。此外,公司自主开发的焊座振动监控系统在客户处已完成量产线验证,后续有望在行业内进一步推广。”骄成超声自主研发的复合集流体超声波滚焊设备,成功解决了复合集流体焊接难度大、效率低下的技术瓶颈,为极耳转印焊工序提供稳定的保障,有效助力2024年及以后年度锂电池正极集流体行业沿着复合铝箔技术路线快速发展。

复合铝箔属于复合正极集流体,经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截止本回复报告出具日,行业内企业累计已申请的与复合集流体相关的发明专利达 1,200余项,与复合铝箔直接相关的发明专利达120余项。

(2)经过多年发展,复合铝箔已在消费电子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上量产使用
消费电子电池领域,智能手机产品率先搭载了应用复合铝箔材料的锂电池。

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显示,OPPO早在 2021年就展示了搭载复合铝箔电池的产品,体现出更高安全性能和不错的循环性能。根据对公司客户 B的访谈,两款以复合铝箔为材料的锂电池手机拟于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上半年发布。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已有众多车型搭载了应用复合铝箔材料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广发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11月,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现8μm复合铝箔产品量产,该复合铝箔产品主供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客户。根据高工锂电发布的报告,2023年 3月,广汽埃安官方发布的弹匣电池2.0正负极均采用复合集流体样式设计。国元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4月,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全球量产首发车型极氪009正式上市,而麒麟电池正是采用了复合集流体 NP2.0技术的三元电池,电池全系都搭载了复合铝箔,推动了复合铝箔商业化落地。麒麟电池已在极氪 001、极氪001FR、极氪007、极氪009、极氪7X、极氪MIX、理想MEGA、小米SU7 PRO、小米SU7 ULTRA、红旗E-QM5、阿维塔07增程车型、阿维塔11增程车型、阿维塔12增程车型、长安启源A07增程车型、长安启源 E07增程车型、深蓝 L07增程版、深蓝 S07增程版、极狐阿尔法 T5、岚图知音长续航超充版、星途星纪元 ET、星途星纪元 ES、路特斯EMEYA及翼真L380等众多车型上使用。

综上,目前锂电池正极集流体行业处于以压延技术为代表的传统铝箔及以真空镀膜技术为代表的复合铝箔两种技术路线并存的局面。公司锂电池正极集流体材料采用复合铝箔技术路线,对比传统铝箔技术路线具有安全性高、轻量化、能量密度高等性能优势。随着产业链上下游生产工艺的不断突破完善和量产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行业内部分终端产品已实现量产销售,复合铝箔技术路线亦将逐步成为锂电池正极集流体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复合铝箔的市场占有率将不断提升,复合铝箔产业化进程亦将进一步加速。

(二)锂电池正极集流体行业竞争格局
锂电池正极集流体行业目前处于以压延技术为代表的传统铝箔及以真空镀膜技术为代表的复合铝箔两种技术路线并存的局面,复合铝箔技术路线将逐渐成为锂电池正极集流体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两种技术路线的竞争格局参见本回复报告“问题 1:关于本次募投项目”之“三、(一)3、锂电池正极集流体技术路线概述”相关回复内容。

1、消费电子电池领域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复合铝箔市场初步竞争格局
从锂电池正极集流体行业复合铝箔技术路线现状来看,复合铝箔市场整体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目前,消费电子电池领域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复合铝箔产品市场初步竞争格局如下:

公司名称锂电池复合铝箔产 能布局情况相关情况
英联股份 (002846.SZ)年产10,000万平方 米复合铝箔生产线英联股份江苏英联复合集流体有限公司获得韩国客户 U& SENERGY批量生产订单(10万㎡复合铝箔和5万㎡复合铜箔)。 英联股份2024年度锂电复合集流体营业收入42.34万元。
诺德股份 (600110.SH)年产 4,080万平方 米复合铝箔生产线诺德股份在湖北黄石投资建设复合集流体产业园,兼容生产复 合铝箔和铜箔,进一步降低材料成本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洁美科技 (002859.SZ)年产 7,200 万 -9,600万平方米复 合铝箔生产线2024年 12月末洁美科技将浙江柔震科技有限公司纳入合并财 务报表范围,浙江柔震科技有限公司已与国内外头部电池企业 及终端客户开展深度合作,且是部分锂电池客户复合铝箔的唯 一批量供应商。
劲嘉股份 (002191.SZ)年产 1,000万平方 米复合铝箔生产线劲嘉股份完成了车间环境的全面改造以及生产设备的安装与调 试工作,初步建成了具备生产能力的复合铝箔与复合铜箔生产 线体系,复合铝箔产线建设方向为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劲嘉 股份尚未披露复合铝箔产品收入。
重庆金美新材 料科技有限公 司满产后年产12亿平 方米的复合铝箔、 复合铜箔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启动8μm复合铝箔量 产,于2023年装车极氪009,目前正持续批量供货。
公司规划产能 9,500.00 万平方米复合铝箔公司已通过现有客户B的复合铝箔产品验证,获取首笔复合铝 箔订单并向现有客户F送样。
注:资料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信息、企业官方网站、艾邦锂电网。

由上表可见,行业内各主要企业为了提高供应能力,抢占有利竞争位置,均进行产能规划和建设,已有英联股份、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洁美科技实现量产,但尚未出现绝对领先的企业。行业内企业能否向下游有应用能力的电池厂商送样并通过验证,将影响产品量产进度,亦是获得先发优势的关键。

2、公司复合铝箔产品在消费电子电池领域市场占有率
结合对客户 B的访谈,公司复合铝箔产品 2026年至2028年在消费电子电池领域市场占有率情况如下:

项目2026年2027年2028年
预计公司复合铝箔产品在客户B的供应份额①34.65%24.71%20.35%
客户B在全球手机电池领域市场占有率②65.00%65.00%65.00%
手机产品占消费电子领域市场占有率③51.87%51.87%51.87%
预计公司复合铝箔产品在消费电子手机电池领域市 场份额④=①*②22.52%16.06%13.23%
预计公司复合铝箔产品在消费电子电池领域市场份 额⑤=①*②*③11.68%8.33%6.86%
注①、②:根据对客户B的访谈测算;
注③:按照Statista所预测数据,2026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销售额约10,053亿美元,其中智能手机销售额约5,214亿美元,占比约为51.87%,并假设后续年度数据不变。

由上表可知,2026年至2028年,公司复合铝箔产品在消费电子手机电池领域市场份额分别为22.52%、16.06%及13.23%,公司复合铝箔产品在消费电子电池领域市场份额分别为11.68%、8.33%及6.86%,上述数据系充分考虑市场竞争情况谨慎预计。

3、公司复合铝箔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市场占有率
结合行业报告、与客户F历史合作情况测算,公司复合铝箔产品2026年至2028年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市场占有率分别为0.20%、0.38%及0.57%,上述数据系充分考虑市场竞争情况谨慎预计,具体参见本回复报告“问题1:关于本次募投项目”之“三、(七)2、(2)复合铝箔下游客户需求持续增长,可充分消化公司后续年度募投项目产能”之“②公司本次募投项目后续年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产能消化分析”相关回复内容。

综上,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下游终端厂商需求的提升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技术工艺的不断突破完善,复合铝箔的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相关企业持续推进复合铝箔的产能布局,未来复合铝箔有望成为锂电池正极集流体行业重要的增长点。公司复合铝箔产品未来将在消费电子电池领域享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复合铝箔产品未来在该领域市场占有率不高,但随着公司持续推进产品送样及客户验证,公司在整个复合铝箔行业的销售规模将逐步提高。

(三)下游客户需求情况
公司本次募投产品复合铝箔面向的产业链下游客户主要为消费电子电池厂商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厂商,面向的终端产品厂商主要为手机厂商以及新能源汽车厂商。复合铝箔产品在消费电子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均已实现商业化应用,在储能系统、微型车、智能产品等其他领域亦有增长潜力,未来锂电池复合铝箔产品下游客户需求将持续提升,具体说明如下: 1、下游消费电子电池领域客户需求情况
(1)下游消费电子电池领域主要客户
消费电子电池领域,公司本次募投产品的主要下游客户为客户B,双方已合作 8年,公司是客户 B采购公司现有产品的同类第一大供应商,公司是客户 B复合铝箔产品现有两家供应商之一,公司本次募投产品已经通过其产品验证。

根据客户B所属集团公开披露的2024财年年度报告并结合对客户B的访谈,客户B在全球消费电子电池领域市场占有率为50%-60%,在全球手机电池领域市场占有率为65%。作为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世界领先企业,客户B直接推动了复合铝箔产品在下游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应用。

(2)公司客户B手机电池对本次募投产品的需求情况
根据对客户 B的访谈测算,客户 B手机电池对公司本次募投产品需求情况如下:
单位:万平方米

项目2026年 2027年 2028年
 谨慎预计乐观预计谨慎预计乐观预计合理预计
客户B手机电池对复 合铝箔产品的需求量4,678.297,017.4416,238.3520,982.1430,156.26
注:谨慎预计、乐观预计、合理预计系客户 B基于对复合铝箔在手机电池正极集流体的不同情形下所作的预测。

根据对客户B的访谈,采用复合铝箔技术路线的两款手机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上半年发布,其中一款手机的锂电池已处于量产过程中;上述手机产品发布后,客户 B会将其应用公司复合铝箔材料的电池产品向其他手机终端厂商送样,率先渗透至手机中高端手机市场,并于2027年扩展至全手机市场;手机产品的轻薄化趋势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续航能力的需求会使复合铝箔在手机电池正极集流体市场的占有率逐步提高。此外,客户 B采用复合铝箔技术路线的穿戴类锂电池产品处于与终端厂商共同设计开发过程中。

洪田股份(603800.SH)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华安证券研究所乐观性预计2026年PET复合铝箔市场需求量或将接近27亿平方米,对应PET基膜市场空间有望达6.85亿元。”根据上述华安证券研究报告乐观性预测,在市场渗透率为20%的假设条件下,2026年度复合铝箔在消费电池领域需求量为2.86亿平方米。华安证券研究报告所预计的消费电子领域对复合铝箔产品的需求量与客户B两种不同情形下的预计对比情况如下:
单位:亿平方米

项目2026年  
 谨慎预计乐观预计华安证券预计
客户B手机电池对复合铝箔产品的需求量①0.470.70-
客户B在全球手机电池领域市场占有率②65.00%65.00%-
手机产品占消费电子领域市场占有率③51.87%51.87%-
消费电子领域对复合铝箔产品的需求量 ④=①/②/③1.392.082.86
注①:谨慎预计、乐观预计系客户 B基于对复合铝箔在手机电池正极集流体的不同情形下所作的预测;
注②:根据对客户B的访谈确认;
注③:按照Statista所预测数据,2026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销售额约10,053亿美元,其中智能手机销售额约5,214亿美元,占比约为51.87%。

由上表可见,基于客户 B访谈测算的消费电子领域对复合铝箔产品的需求量对比华安证券研究所预计需求量较为谨慎,公司客户 B手机电池对本次募投产品的需求情况相关测算具有合理性。

(3)下游消费电子电池领域其他客户
公司本次募投项目与现有业务主要客户群体相同。在消费电子电池领域,公司现有消费电子电池厂商客户为满足下游终端产品的市场需求,已纷纷形成了复合铝箔产品相关的技术储备,具体情况如下:

序 号现有业务主要消 费电子电池厂商 客户名称与公司合作 年限复合铝箔相关 技术储备情况客户介绍
1LG化学10年“集流体”等所属集团为世界 500强企业,LG化学拥有电池材 料、可持续材料、生物等多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 新一代增长引擎。
2三星视界8年“具有复合集所属集团为世界500强企业。三星视界将环保能源
   流体的燃料电 池模块”等和尖端材料作为事业的两大轴心,正在开发和生产 电动汽车、储能装置(ESS)、IT机器等搭载的电池 以及用于半导体、显示器等的电子材料。
3珠海冠宇 (688772.SH)8年“一种带复合 集流体的电极 及锂离子电池” 等珠海关于持续保持在消费类电池领域的行业头部 领先地位,长期服务于全球知名的笔记本电脑、平 板电脑及智能手机品牌厂商,是全球消费类电池主 要供应商之一。
注:客户介绍资料来源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企业官网。

除客户 B以外,公司也在积极与上述消费电子电池厂商客户针对复合铝箔产品需求进行接洽,并将择期进行送样验证。

2、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客户需求情况
(1)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主要客户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公司本次募投产品的主要下游客户为客户F,双方已合作 9年,公司是客户 F采购公司现有产品的前五大供应商,公司本次募投产品已向客户 F送样,目前处于验证过程中。根据 SNE Research研报显示,2025年1-4月客户F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市场占有率约3.9%。

(2)公司客户F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对本次募投产品的需求情况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根据分类的不同,复合铝箔技术路线仅在三元电池产品中应用,且不同三元电池由于镍含量不同,复合铝箔技术路线的应用前景亦不相同,具体参见本回复报告“问题1:关于本次募投项目”之“三、(一)3、锂电池正极集流体技术路线概述”之“(1)锂电池正极集流体两种技术路线介绍”相关回复内容。

复合铝箔技术路线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市场占有率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

新能源汽车动力 电池主要分类复合铝箔 技术路线 应用前景三元电池在新 能源汽车动力 电池市场占有 率①不同三元电池在三元电 池市场占有率②  复合铝箔技术路线在不 同三元电池市场占有率 ③  复合铝箔技术路线在新 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 市场占有率④=①*②*③   
  2026-2028年2026 年2027 年2028 年2026 年2027 年2028 年2026 年2027 年2028 年 
三元 电池高镍三元 电池良好49.3083.2785.2985.2960.0080.0080.0024.6333.6433.64
 其他三元 电池一般          
    16.7314.7114.717.0010.0010.000.580.730.73
合计25.2134.3734.37         
注①:GGII数据显示,2024年,三元装机占比 49.3%,铁锂装机占比 50.3%。基于谨慎原则,上表三元电池2026年-2028年三元电池市场占有率统一按照49.3%假设; 注②、③:2026-2027年数据来自华泰证券研究报告,该研报未测算2028年数据,故基于谨慎原则,假设2028年市场占有率与2027年保持一致。

结合野村证券于2025年4月发表的报告,测算得出客户F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对公司本次募投产品的需求情况如下: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2026年2027年2028年
复合铝箔技术路线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 市场占有率④25.21%34.37%34.37%
野村证券研报预测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销售量(GWh)⑤1,1691,3311,497
复合铝箔耗用量(亿平方米/GWh)⑥0.130.130.13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复合铝箔预计市场需 求量(亿平方米)⑦=④*⑤*⑥38.3159.4666.88
客户F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⑧3.9%3.9%3.9%
客户F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对本次募投产品的 需求量(亿平方米)⑨=⑦*⑧1.492.322.61
注⑤:根据华泰证券研究报告,2026年度及2027年度,锂电池预测销售量分别为2,767GWh、3,562GWh,由于野村证券预测更为谨慎,故此处市场预测销量采用野村证券口径; 注⑥:数据来源于华泰证券研究报告;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