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N 中财网

亿纬锂能(300014):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时间:2025年07月01日 00:00:56 中财网
原标题:亿纬锂能: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创业板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项 目 本次评级结果 上次评级结果 本次评级时间
+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AA /稳定
AA /稳定
2025/06/30
+
+
亿纬转债 AA /稳定
AA /稳定
评级观点 跟踪期内,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亿纬锂能”)仍主要从事锂电池的研发、生
产和销售。公司产品线覆盖广泛,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维持了较强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优势,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海外产能优势。2024年,公司产品出货量大幅增长,但受市场竞争激烈影响,营业总收入变化不大,利润总额小幅下降,财务表现仍处于同行业较好水平。整体看,公司自身竞争力仍很强,经营风险尚可。跟踪期内,公司整体资产质量好,资产受限程度低。负债总额有所增长,债务负担尚可,盈利指标较稳定,费用管理较好,投资收益对利润总额影响不大,短、长期偿债指标表现有所弱化但仍很强,具备直接融资渠道,间接融资空间非常充裕,财务风险仍很低。综合公司经营和财务风险表现,其偿还债务的能力仍很强。本报告所跟踪的“亿纬转债”设置有转股条款,有望通过转股降低偿付压力。总体看,“亿纬转债”违约概率仍很低。

个体调整:无。

外部支持调整:无。

公司在建项目主要为产能建设,待投资规模大,资本支出压力大。在建工程投产后,公司全球化水平有望评级展望
提高,产业链一体化程度有望提升,供应能力及成本管理能力有望增强,行业地位及竞争力有望保持。未来,若公司在港股上市成功,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高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可能引致评级上调的敏感性因素:动力电池行业供需关系恢复正常水平,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大幅提升;储能电池市场保持快速发展,公司储能电池业务收入及利润大幅增长;公司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等研发项目进展顺利,使得公司产品竞争力与盈利水平持续大幅提升;公司投资收益大幅提升,带动公司利润持续大幅增长;其他可能影响公司信用水平的有利因素。

可能引致评级下调的敏感性因素: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公司动力电池业务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储能市场需求增幅不及预期,公司出现较大产能消化压力;公司不能适应电池领域重要技术路径变更,产品竞争力下降,盈利能力显著弱化;公司债务规模大幅攀升,偿债能力明显恶化;公司重要投资收益不及预期,以致造成重大损失;公司实控人、管理层发生重大变更,以致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其他可能影响公司信用水平的不利因素。

优势
? 公司维持了技术工艺和客户资源优势,全球出货量排名靠前。根据 SNE Research统计,2024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全球排
名第 9,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排名第 2。截至 2024年底,公司拥有约 23万㎡研究院及 6068名研发人员。2024年,公司研发
投入 30.60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6.29%,主要研发方向包括飞行器电池、人形机器人电池技术、医疗电池、全固态电池等。

? 公司产品线覆盖广泛,盈利情况在同行业中表现良好。公司产品线覆盖消费、动力、储能等多个领域。2024年,公司实现营
业总收入 486.15亿元,利润总额 46.38亿元,消费、储能电池业务对公司利润形成了有力支撑。与所选公司相比,2024年,
公司销售毛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较高,总资产周转率较高。

关注
? 动力储能电池行业竞争加剧,盈利承压。2024年,全球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但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电池产品单价

? 资本支出压力大,筹资压力较大。截至 2024年底,公司主要在建项目尚需投资 382.9亿元,未来可使用募集资金 25.0亿元,
还需自筹 357.9亿元,自筹资金来源为利润返投、银行融资、上市公司再融资、发债融资等,待投资规模大,资本支出压力
大。2025年 3月,“亿纬转债”成功募资 50.00亿元,为公司在建产能提供了较大支持,但公司筹资压力仍较大。未来若公
司于港股上市成功,或将进一步减轻公司筹资压力。


2024年底公司资产构成 2024年底公司资产构成
评价结果风险因素评价要素
B经营环境宏观和区域风险
  行业风险
 自身竞争力基础素质
  企业管理
  经营分析
F1现金流资产质量
  盈利能力
  现金流量
 资本结构 
 偿债能力 
   
   
   
   
   
合并口径

2023年 163.95 943.55 380.05 125.69 168.67 294.36 487.84 48.29 70.06 86.76 16.32 11.89 59.72 43.65 97.08 22.90 1.30 8.82 4.202024年 176.26 1008.91 409.99 129.60 181.80 311.40 486.15 46.38 80.35 44.34 16.99 10.30 59.36 43.17 95.35 11.13 1.36 10.29 3.88

2023年 323.99 195.72 87.26 92.61 2.44 39.59 30.84 145.05 26.762024年 351.04 204.01 96.35 116.07 19.06 41.88 32.08 136.25 -23.69
注:1. 公司及公司本部 2025年一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2. 其他流动负债中“已背书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调整至短期债务;长期应付款均调整至长期债务; 3. 本报告中部分合计数与各相加数之和在尾数上存在差异,系四舍五入造成;除特别说明外,均指人民币;4. “--”表示指标不适用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财务报告整理


跟踪评级债项概况

发行规模(亿元) 50.00债券余额(亿元) 50.00到期兑付日 2031/03/24
注:上述债券仅包括由联合资信评级且截至评级时点尚处于存续期的债券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整理
评级历史

债项评级结果主体评级结果评级时间 2024/05/24项目小组 王佳晨子 杨恒评级方法/模型 一般工商企业信用评级方法 V4.0.202208 一般工商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模型(打分表) V4.0.202208
+ AA /稳定+ AA /稳定   
     
     
     
注:上述历史评级项目的评级报告通过报告链接可查阅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整理

评级项目组


一、跟踪评级原因
根据有关法规要求,按照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关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
司”或“亿纬锂能”)及其相关债券的跟踪评级安排进行本次跟踪评级。

二、企业基本情况
公司成立于 2001年 12月。2009年 10月,公司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亿纬锂能”,股票代码为“300014.SZ”,
总股本 8800.00万股。后历经转增、股权激励、回购、增发等,截至 2025年 3月底,公司总股本为 2,045,721,497股,西藏亿纬控
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纬控股”)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直接持有公司 32.02%的股份;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刘金成、骆锦红夫妇,
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公司 39.85%的股权。截至 2025年 3月底,亿纬控股质押公司股份 35499.00万股,占其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
54.92%;刘金成质押公司股份 3871.00万股,占其直接持有股份的 49.99%;骆锦红质押公司股份 1020.00万股,占其直接持有公司
股份的 12.34%;以上三大股东合计质押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19.74%。

跟踪期内,公司仍从事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类型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按照联合资信行业分类标
准划分为电气设备行业(适用一般工商企业信用评级方法)。

截至 2025年 3月底,公司根据生产经营需求设立了多个职能部门,组织架构图详见附件 1-2。

截至 2024年底,公司合并资产总额 1008.91亿元,所有者权益 409.99亿元(含少数股东权益 34.18亿元);2024年,公司实
现营业总收入 486.15亿元,利润总额 46.38亿元。

截至 2025年 3月底,公司合并资产总额 1085.01亿元,所有者权益 412.52亿元(含少数股东权益 25.40亿元);2025年 1-3
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27.96亿元,利润总额 12.98亿元。

公司注册地址: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惠风七路 38号;法定代表人:刘金成。

三、债券概况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一、跟踪评级原因
根据有关法规要求,按照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关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
司”或“亿纬锂能”)及其相关债券的跟踪评级安排进行本次跟踪评级。

二、企业基本情况
公司成立于 2001年 12月。2009年 10月,公司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亿纬锂能”,股票代码为“300014.SZ”,
总股本 8800.00万股。后历经转增、股权激励、回购、增发等,截至 2025年 3月底,公司总股本为 2,045,721,497股,西藏亿纬控
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纬控股”)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直接持有公司 32.02%的股份;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刘金成、骆锦红夫妇,
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公司 39.85%的股权。截至 2025年 3月底,亿纬控股质押公司股份 35499.00万股,占其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
54.92%;刘金成质押公司股份 3871.00万股,占其直接持有股份的 49.99%;骆锦红质押公司股份 1020.00万股,占其直接持有公司
股份的 12.34%;以上三大股东合计质押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19.74%。

跟踪期内,公司仍从事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类型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按照联合资信行业分类标
准划分为电气设备行业(适用一般工商企业信用评级方法)。

截至 2025年 3月底,公司根据生产经营需求设立了多个职能部门,组织架构图详见附件 1-2。

截至 2024年底,公司合并资产总额 1008.91亿元,所有者权益 409.99亿元(含少数股东权益 34.18亿元);2024年,公司实
现营业总收入 486.15亿元,利润总额 46.38亿元。

截至 2025年 3月底,公司合并资产总额 1085.01亿元,所有者权益 412.52亿元(含少数股东权益 25.40亿元);2025年 1-3
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27.96亿元,利润总额 12.98亿元。

公司注册地址: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惠风七路 38号;法定代表人:刘金成。

三、债券概况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发行金额(亿元) 50.00 5.00债券余额(亿元) 50.00 5.00起息日 2025/03/24 2024/04/17
资料来源:Wind
四、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分析
202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各地区各部门着力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生产供给较快

2025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 1.2%。宏观政策持续发
力,一季度经济增长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信用环境方面,人民银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存款准
备金、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框架,下调政策利率及结构
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带动存贷款利率下行。推动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用好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坚持市场在汇率
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预期平稳。接下来,人民银行或将灵活把握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

下阶段,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维护股市楼市价格稳定,持续推进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对于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进入 4月之后,全球关税不确定性肆意破坏贸易链。预计财政和货币政策将会适时适度加码,稳住经济增长态势。中国将扩大高水
平对外开放,同各国开辟全球贸易新格局。

完整版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分析详见《宏观经济信用观察(2025年一季度报)》。

五、行业分析
2022-2024年,新能源汽车与储能行业发展带动锂电池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但增速逐年放缓。锂电池行业经历从产能不足到
结构性过剩的转变,碳酸锂价格剧烈波动,反映供需失衡加剧。行业竞争聚焦工艺水平与成本控制,集中度较高,中国企业占据全
球 65%以上市场份额。为应对国内结构性过剩,企业加速出海并拓展储能业务。中国锂、钴、镍资源高度依赖进口,海外政策加剧
供应链风险,资源价格波动对企业成本控制形成挑战。政策方面,国内政策限制锂电产能无序扩张,推动技术升级与绿色发展;海
外政策压力显著:美国 FEOC限制、欧盟《电池法》碳足迹要求、关税加码,迫使中企布局东南亚、欧洲等海外基地。

2024年,锂电池下游需求仍保持增长态势。动力电池方面,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1763万辆(同比增 26.1%),带动动
力电池装车量达 894.4GWh,但增速放缓。美国取消电动车补贴或抑制需求,叠加关税压力,促使企业加速海外产能布局。储能电
池方面,2024年全球出货量 301GWh(同比增 63%),头部企业主导市场。消费电池方面,2024年消费电子市场温和复苏,手机、
笔记本电脑出口回升。

2025年,锂电行业处于产能出清与转型调整期,具备产能全球化布局、多元化产品结构、资金与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更具
优势,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迭代和资源整合巩固市场地位,预计未来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同时需应对原材料波动与地缘政治风
险。完整版行业分析见《2025年锂电池行业分析》。

六、跟踪期主要变化
(一)基础素质
跟踪期内,公司产品线覆盖广泛,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保持了较强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优势,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
链和海外产能优势。

跟踪期内,公司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无变化。

公司产品线覆盖消费、动力、储能等多个领域。根据 SNE Research统计,2024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全球排名第 9,储能
电池出货量全球排名第 2。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公司在商用车电池国内市场份额为 12.15%,排名第
2。公司维持了较强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优势,并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截至 2024年底,公司拥有约 23万㎡研究院及 6068名
的国际化、跨学科综合研发团队,设立了 1个中央研究院和 6个专项研究院,涵盖从锂电池、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电池系统到
装备材料、移动能源技术等全面电池研发平台。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 30.60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6.29%,主要研发方向包括飞
行器电池、人形机器人电池技术、医疗电池、全固态电池等。2024年 12月,公司 60GWh超级工厂投产,核心产品 Mr.Big系列
600Ah+储能电芯可实现能量效率 96.2%,适配欧美长时储能政策导向。公司已建立了从镍钴锂资源到电池材料(正极材料、负极
材料、电解液)到电池生产、回收和再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布局,有利于保障供应安全。截至 2024年底,公司马来西亚工厂储能项
目按照既定规划稳步推进,预计 2026年初开始量产;公司在匈牙利德布勒森投资建设的乘用车大圆柱电池项目地面工程已完工,
预计 2027年建成投产。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公司海外产能的先发优势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储能市场的影响力和市
场占有率。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公司产品应用范围较广、全球化进程较领先。



图表 2 ? 部分锂电池企业 2024年对比

宁德时代 动力(乘用车为主)、储能、船 舶 381/93 76.33% 很高(矿、材料、回收全配置) 产能(德国、匈牙利、东南亚工 厂、北美技术授权) 客户(欧洲车企、储能全球客户) 供应链(匈牙利实现本地采购、 印尼镍资源) 融资(港股上市) 技术领先(CTP/麒麟电池)、规 模效应、全球化客户网络亿纬锂能 动力(商用车/乘用车)、储能、 消费电池 30/50 86.56% 高(矿产参股、材料、回收) 产能(匈牙利、东南亚工厂) 客户(欧洲车企、储能全球客 户) 供应链(印尼镍资源) 融资(计划港股上市) 储能增速最快、消费电池高毛 利、新兴市场布局(eVTOL/机 器人)国轩高科 动力(商用车为主)、储能、 两轮车 32/18 未披露 中(材料自研、矿产合作开发) 产能(德国、东南亚工厂) 客户(主要国内车企,部分欧 洲储能) 供应链(印尼镍资源、阿根廷 碳酸锂厂) 成本控制强(磷酸铁锂专精)、 海外政策红利(获摩洛哥/斯 洛伐克补贴)
资料来源:各公司年报等公开信息,联合资信整理
根据公司提供的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基本信用信息报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1300734122111K),截至 2025年 5月 8日,
公司无未结清或已结清的关注类和不良/违约类贷款。

截至本报告出具日,根据公司过往在公开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本息偿付记录,联合资信未发现公司存在逾期或违约记录。

截至本报告出具日,联合资信未发现公司本部在中国证监会证券期货市场失信信息公开查询平台、国家工商总局企业信息公
示系统、国家税务总局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栏、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和信用中国中存在不良记录。

(二)管理水平
跟踪期内,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无变化。公司主要管理制度连续,管理运作正常。

(三)重大事项
公司计划于港股上市。

2025年 6月 10日,公司发布《关于筹划发行 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提示性公告》称拟发行 H股股票
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以下简称“本次发行上市”)。2025年 6月 7日,公司召
开了第六届董事会第五十三次会议和第六届监事会第五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 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
公司上市的议案》《关于公司发行 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方案的议案》等与本次发行上市相关的议案。截至目
前,公司正积极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发行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除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五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相关议案
外,其他关于本次发行上市的具体细节尚未确定。

未来,若公司在港股上市成功,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高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
要,推进全球化战略。

(四)经营方面
1 业务经营分析
跟踪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变化不大,产品产销量同比大幅提升,产能利用率小幅上升,产品单价同比大幅下降,利润

跟踪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和经营模式无重大变化。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略有下降。其中,动力电池收入同比有所下
降,但出货量同比有所上升,主要系行业竞争激烈使得电池销售价格受到一定影响;储能电池收入有所增长,主要系用户侧需求快
速增长,公司出货量同比大幅提升所致;消费电池收入有所增长,主要系消费终端需求回暖,“国补”政策刺激下游消费需求所致。

从销售区域看,2024年,公司境内销售同比增长 3.78%,境外销售同比下降 11.35%,主要系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
所致。

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略有上升。其中,动力电池毛利率小幅上升,主要系原材料降价、商用车销售占比上升所致,
商用车电池单价低但标准化程度高、制造成本易控制,对毛利贡献较大;储能电池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系国内储能市场竞争激
烈,毛利率较低的大储项目(如电网侧)占比提升所致;消费电池毛利率有所提升,主要系原材料降价、生产稳定率及良率提升、
产品结构升级所致。

2025年 1-3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27.96亿元,同比增长 37.34%,主要系动力与储能电池出货量持续大幅增长所致;营
业利润率为 16.74%,同比下降 0.38个百分点。

图表 3 ? 2023-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及毛利率情况(单位:亿元)
2023年  2024年  2024年收入变 化(%) -20.08 16.44 23.44 0.87 -0.35
收入 239.84 163.40 83.62 0.97 487.84占比(%) 49.16 33.50 17.14 0.20 100.00毛利率(%) 13.58 17.02 23.73 99.14 16.64收入 191.67 190.27 103.22 0.98 486.15占比(%) 39.43 39.14 21.23 0.20 100.00毛利率(%) 14.21 14.72 27.58 95.42 17.41 
注:尾差系四舍五入所致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司年报整理
跟踪期内,公司仍采用以销定产与提前备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对上下游的结算方式和结算账期变化不
大。跟踪期内,公司对原材料主要采取零库存管理方式。公司将生产所需原材料相关品种碳酸锂和铜的预计采购进行套期,以此来
规避公司承担的原材料采购市场价格的波动。2024年,公司原材料采购量随产品产量增长;受市场供需错配影响,主要原材料采
购均价整体大幅下降。2024年,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的 32.84%,采购集中度尚可。公司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
中关联方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 4.02%,主要系向金泉新材料及其子公司采购电池级氯化锂、正极材料、碳酸锂等。公司主
要供应商变化系公司根据自身需求调整所致,不存在严重依赖单一供应商的情况。

图表 4 ? 公司原材料采购情况

项目 采购量 采购均价 采购量 采购均价 采购量 采购均价 采购量 采购均价 采购金额单位 万吨 万元/吨 万吨 万元/吨 万吨 万元/吨 亿㎡ 元/㎡ 亿元2023年 16.18 10.57 7.57 3.29 6.95 3.38 9.87 0.21 0.052024年 31.73 4.06 10.71 2.08 9.93 1.89 13.89 0.12 0.07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2024年,公司产能持续增长,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均有所增长,产能利用率为 86.56%,同比上升 1.92个百分点,主要系当期
产能爬坡、产品产销量增长所致。截至 2024年底,公司具备动力储能电池产能 112.9GWh(上年同期 84GWh)。2024年,公司向

图表 5 ?公司主要产品产销情况

项目 销售收入 出货量 销售均价 销售收入 出货量 销售均价单位 亿元 GWh 元/Wh 亿元 GWh 元/Wh2023年 239.84 28.08 0.85 163.40 26.29 0.622024年 191.67 30.29 0.63 190.27 50.45 0.38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司年报整理
2024年,公司销售债权周转次数、存货周转次数和总资产周转次数分别为 3.01次、6.94次和 0.50次;其中,销售债权周转次
数和总资产周转次数同比有所下降,主要系应收账款账期延长、总资产规模增加所致;存货周转次数同比小幅提升,主要系原材料
降价导致库存商品账面价值下降。

2 未来发展
公司在建项目主要为产能建设,待投资规模大,资本支出压力大,筹资压力仍较大。在建工程投产后,公司行业地位及竞争
力有望保持。

截至 2024年底,公司在建项目主要为产能建设项目,包括电池产能与材料产能。截至 2024年底,公司主要在建项目尚需投资
382.9亿元,未来可使用募集资金 25.0亿元,还需自筹 357.9亿元,自筹资金来源为利润返投、银行融资、上市公司再融资、发债
融资等,待投资规模大,资本支出压力大。2025年 3月,“亿纬转债”成功募资 50.00亿元,为公司在建产能提供了较大支持,但
公司筹资压力仍较大。未来若公司于港股上市成功,或将进一步减轻公司筹资压力。

公司当前产能利用率已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在建产能投产后,公司生产能力将大幅增长。其中,湖北荆门的储能超级工厂
(60GWh)全面投产后,有利于公司主导大容量储能标准制定,并继续维持其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的行业地位;马来西亚及匈牙
利工厂投产,有利于公司降低出口成本、及时满足海外客户需求;青海地区的工厂为锂盐加工基地,投产后有利于公司降本增效、
提升供应链安全。综上,在建工程投产后,公司全球化水平有望提高,产业链一体化程度有望提升,供应能力及成本管理能力有望
增强,行业地位及竞争力有望保持。

图表 6 ? 截至 2024年底公司重要在建工程

项目地点 华南地区 华中地区 华东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境外地区 合计预算数(亿元) 96.39 300.32 16.29 111.75 16.63 153.38 694.76工程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 90.91% 73.95% -- 34.47% 10.08% 8.67% --工程进度 尚在建设中 尚在建设中 基本已完工 尚在建设中 尚在建设中 尚在建设中 --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五)财务方面
公司提供了 2024年财务报告,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该财务报告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
计结论;公司提供的 2025年一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截至 2024年底,公司合并范围内子公司共 37家,较 2023年底增加 8家;
截至 2025年 3月底,公司合并范围内子公司共 38家,较 2024年底新设 1家。新设子公司对公司合并报表影响不大,公司财务数
据可比性较强。


截至 2024年底,公司资产总额较上年底小幅增长,资产流动性较弱。其中,货币资金较上年底有所下降,主要系产能建设支
出规模较大所致,货币资金中受限资金 5.53亿元,受限程度很低;应收账款较上年底有所增长,主要系部分客户账期延长所致;
存货规模较上年底有所下降,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下跌所致;长期股权投资较上年底小幅增长,主要系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权益
法下确认投资收益 4.03亿元所致;固定资产较上年底大幅增长,在建工程较上年底大幅下降,主要系华中地区工厂转固所致。公
司资产受限账面价值为 20.71亿元,受限比例很低,资产质量好。截至 2025年 3月底,公司资产规模有所增长,货币资金大幅增
长,主要系可转债募集资金到账所致。

图表 7 ? 公司资产主要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2023年底 2024年底 2024年同比变 化(%) 3.26 -13.72 5.40 -16.86 9.27 3.16 39.41 -33.77 6.93 
金额 占比(%) 367.86 38.99 105.06 11.13 124.28 13.17 63.16 6.69 575.69 61.01 144.11 15.27 217.48 23.05 140.53 14.89 943.55 100.00金额 占比(%) 379.85 37.65 90.65 8.98 130.99 12.98 52.51 5.21 629.06 62.35 148.67 14.74 303.18 30.05 93.08 9.23 1008.91 100.00    
     金额 432.60 134.35 128.08 53.02 652.40 149.76 302.24 109.95 1085.01
注:占比指占资产总额的比例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司财务报告整理
图表 8 ? 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2023 70.43 18.18 16.10 39.39 144.11跟踪期内,公司负债总额有所增长,债务负担尚可,2027年存在一定集中偿付压力。

截至 2024年底,公司负债总额较上年底有所增长。其中,应付票据大幅下降,应付账款有所增长,应付款项总额较上年底变
化不大,主要系公司前期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兑付,电子债权凭证结算比例增加所致;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长期借款之
和较上年底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新增长期借款支持日常周转经营及新建项目建设所致;应付债券较上年底大幅下降,主要系公司
全资孙公司 EVE BATTERY INVESTMENT LTD.公开发行的可交换债券到期偿还所致。截至 2025年 3月底,公司负债规模有所增
长,主要系“亿纬转债”发行所致。

图表 9 ? 公司负债主要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2023年底 2024年底
   
项目
化(%)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流动负债 378.92 67.24 398.38 66.52 5.14 392.68 58.39
应付票据 61.98 11.00 34.09 5.69 -45.00 28.01 4.16
应付账款 239.87 42.57 255.12 42.60 6.36 265.27 39.45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
40.45 7.18 61.38 10.25 51.74 57.89 8.61
动负债

应付债券 24.57 4.36 5.00 0.83 -79.66 52.20 7.76
负债总额 563.50 100.00 598.91 100.00 6.28 672.49 100.00

应付债券 24.57 4.36 5.00 0.83 -79.66 52.20 7.76
负债总额 563.50 100.00 598.91 100.00 6.28 672.49 100.00

2026年 59.09 -- 59.092027年 90.63 5.00 95.632028年 29.09 -- 29.092029年及 以后 25.94 47.20 73.14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司财务报告整理
截至 2024年底,公司所有者权益 409.99亿元,较上年底增长 7.88%,主要系利润积累所致。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
占比为 91.66%,少数股东权益占比为 8.34%。在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资本公 积和未分配利润分别占 4.99%、44.71%和 41.50%,
所有者权益结构稳定性较强。截至 2025年 3月底,公司所有者权益规模与结构较上年底变化不大。

跟踪期内,公司盈利指标较稳定,费用管理较好,投资收益对利润总额影响不大。与同行业所选公司相比,公司盈利指标表
现较好。

公司跟踪期内盈利情况详见章节“(四)经营方面”分析。2024年,公司费用总额同比增长 5.38%,主要为管理和研发费用,
期间费用率为 10.74%,费用管理情况较好;投资收益对利润总额影响不大。2025年 1-3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27.96亿元,
同比增长 37.34%;实现利润总额 12.98亿元,同比增长 17.10%,主要系产品出货量增加所致。利润增幅不及收入,主要系受价格
战影响产品单价有所下降,且马来西亚工厂投产初期汇兑损失和摊销费用增加所致。

图表 12 ? 公司盈利指标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 13 ? 公司现金流变化情况
2023年 487.84 406.64 49.56 6.09 48.29 16.32% 7.41% 11.89% 10.16%2024年 486.15 401.49 52.23 6.07 46.38 16.99% 6.74% 10.30% 10.74%2025年 1-3月 127.96 106.00 13.88 1.15 12.98 16.74% -- -- 10.85%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司财报整理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司财报整理
规模有所增长,主要系新增长期借款所致。2025年 1-3月,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同比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投资活动现金仍为净流
出;筹资活动现金大额净流入,主要系发行可转债所致。

图表 14 ? 2024年同行业公司财务指标对比

营业总收入(亿 元) 486.15 3620.13 353.92 277.52 560.21净利润(亿元) 42.21 540.07 11.54 5.91 5.20销售毛利率(%) 17.41 24.44 18.00 15.89 15.18净资产收益率 (%) 10.30 19.75 3.86 1.69 1.63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次) 3.81 5.65 2.41 3.54 4.00
注:为便于比较,本表所有数据均采用Wind计算数
资料来源:Wind
与同行业所选公司相比,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较高,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偏弱,总资产周转次数较高。

2 偿债指标变化
公司短、长期偿债指标表现有所弱化但仍非常强,具备直接融资渠道,间接融资空间非常充裕。

图表 15 ? 公司偿债指标

指标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经营现金/流动负债(%) 经营现金/短期债务(倍) 现金类资产/短期债务(倍) EBITDA(亿元) 全部债务/EBITDA(倍) 经营现金/全部债务(倍) EBITDA/利息支出(倍) 经营现金/利息支出(倍)2023年 97.08 80.41 22.90 0.69 1.30 70.06 4.20 0.29 8.82 10.93
注:经营现金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同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司财报整理
2024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对短期债务覆盖程度较高,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覆盖程度非常高,EBITDA和经营现金净流
入对全部债务的覆盖程度较高,对利息支出的覆盖程度很高。2024年,公司 EBITDA为 80.35亿元,同比增长 14.68%,主要由折
旧(占 30.59%)、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占 7.95%)和利润总额(占 57.73%)构成。整体看,公司偿债指标表现非常强。

截至 2024年底,联合资信未发现公司存在达到披露标准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联合资信未发现公司存在对外担保事项。

公司为 A股上市公司,具备直接融资渠道。截至 2025年 3月底,公司银行授信额度为 1090.3亿元(上年同期为 1015.8亿元),
已使用 312.0亿元,间接融资空间非常充裕。

3 公司本部主要变化情况
公司本部主要从事消费电池和动力储能电池业务,所有者权益结构稳定性强,债务负担尚可。

截至 2024年底,公司本部资产总额 351.04亿元,流动资产占 35.42%,货币资金为 19.34亿元;负债总额 147.03亿元,流动
负债占比 62.07%;全部债务 96.35亿元,短期债务占 44.93%,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为 32.08%,债务负担尚可;所有者权益为 204.01
亿元,权益稳定性强。


(六)ESG分析
公司建立了系统化的 ESG管理机制,ESG表现良好,对其持续经营无负面影响。

公司发布了《亿纬锂能 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环境维度,公司制定了清晰的碳中和路线图(2030年运营碳中和、2040年价值链碳中和),并通过数字化平台 E-Carbon强化
碳足迹管理。报告期内实施 268项节能项目,光伏发电量达 104,602MWh,废弃物转化率显著提升(荆门基地获 UL2799铂金认
证)。循环经济方面,构建"废旧电池-材料-电池"绿色供应链,2024年使用再生金属 891吨。

社会责任聚焦员工与供应链。公司建立覆盖全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培训体系(人均培训 43.6学时),安全投入突出(开展 7,789
场应急演练)。供应链管理实施"TREE"可持续体系,将 ESG风险纳入供应商评估,本地化采购占比达 47.64%。冲突矿产管理机制
完善,并通过产业协同助力乡村振兴(如南非户储项目促进能源转型)。

治理层面形成董事会决策、委员会督导、部门执行的三级架构。ESG绩效与高管薪酬挂钩(占比 2%),反腐败体系覆盖 69个
风险岗位(2024年处理舞弊事件 6起)。数据安全获 ISO 27001认证,知识产权管理严格(累计专利授权 6293件)。双重重要性议
题识别流程规范,22项议题中科研创新、气候变化等 7项兼具财务与影响双重重要性。

七、债券偿还能力分析
公司经营现金流和 EBITDA对“亿纬转债”保障程度很高。考虑到未来转股因素,公司对“亿纬转债”的保障能力或将增强。

截至 2025年 5月 23日,“亿纬转债”余额为 50.00亿元,将于 2031年到期偿付。2024年,公司 EBITDA、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入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亿纬转债”余额的 1.61倍、7.62倍和 0.89倍,对“亿纬转债”保障程度很高。考虑到未来
转股可能,公司实际债务负担可能低于测算值。

八、跟踪评级结论
+
基于对公司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及债项条款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评估,联合资信确定维持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 AA,维持
+
亿纬转债”的信用等级为 AA,评级展望为稳定。
附件 1-1 公司股权结构图(截至 2025年 3月底)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附件 1-2 公司组织架构图(截至 2025年 3月底) 资料来源:公司提供


附件 1-3 公司主要子公司情况(截至 2024年底)


附件 1-3 公司主要子公司情况(截至 2024年底)


资料来源:公司提供

附件 2-1 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公司合并口径)

附件 2-1 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公司合并口径)
财务数据

163.95 124.28 1.42 63.16 144.11 217.48 140.53 943.55 20.46 32.72 380.05 125.69 168.67 294.36 487.84 406.64 17.78 48.29 70.06 337.97 374.61 86.76 -59.21 0.31176.26 130.99 1.39 52.51 148.67 303.18 93.08 1008.91 20.46 34.18 409.99 129.60 181.80 311.40 486.15 401.49 13.96 46.38 80.35 354.84 380.77 44.34 -73.10 14.00
财务指标

3.60 5.46 0.55 69.28 16.32 7.41 11.89 30.74 43.65 59.72 97.08 80.41 22.90 1.30 8.82 4.203.01 6.94 0.50 72.99 16.99 6.74 10.30 30.72 43.17 59.36 95.35 82.17 11.13 1.36 10.29 3.88
注:1.公司 2025年一季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2. “--”表示指标不适用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司财报整理

附件 2-2 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公司本部口径)

附件 2-2 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公司本部口径)
财务数据

56.52 22.28 16.05 10.04 173.20 22.56 1.89 323.99 20.46 0.00 195.72 41.71 45.55 87.26 92.61 72.90 0.73 2.44 4.57 79.33 114.58 21.12 -25.20 0.1341.49 36.63 25.29 8.59 183.34 25.31 3.13 351.04 20.46 0.00 204.01 43.29 53.05 96.35 116.07 96.49 0.82 19.06 21.41 86.64 116.45 -21.62 2.73 0.31
财务指标

3.32 5.84 0.28 85.67 20.93 1.64 1.28 18.88 30.84 39.59 145.05 132.33 26.76 1.35 2.15 19.113.22 10.36 0.34 74.65 16.49 7.29 9.59 20.64 32.08 41.88 136.25 126.84 -23.69 0.96 9.14 4.50
注:”--”表示指标不适用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司财报整理

附件 3 主要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

增长指标

经营效率指标

盈利指标

债务结构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注:现金类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款项融资中的应收票据 短期债务=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应付票据+其他短期债务 长期债务=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租赁负债+其他长期债务
全部债务=短期债务+长期债务
EBITDA=利润总额+费用化利息支出+固定资产折旧+使用权资产折旧+摊销 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支出+费用化利息支出


附件 4-1 主体长期信用等级设置及含义
联合资信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划分为三等九级,符号表示为:AAA、AA、A、BBB、BB、B、CCC、CC、C。除 AAA级、CCC
级(含)以下等级外,每一个信用等级可用“+”“-”符号进行微调,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级。

各信用等级符号代表了评级对象违约概率的高低和相对排序,信用等级由高到低反映了评级对象违约概率逐步增高,但不排
除高信用等级评级对象违约的可能。

具体等级设置和含义如下表。


附件 4-2 中长期债券信用等级设置及含义
联合资信中长期债券信用等级设置及含义同主体长期信用等级。

附件 4-3 评级展望设置及含义
评级展望是对信用等级未来一年左右变化方向和可能性的评价。评级展望通常分为正面、负面、稳定、发展中等四种。




  中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