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钛股份: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财务审计报告
原标题:宝钛股份: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财务审计报告 宝鸡钛业股 份有限 公司 审 计 报 告 希会审字 (20 2 1 ) 0391 号 目 录 一、审计报告 ……………………………… ( 1 - 5 ) 二、财务报表 (一)合并财务报表 1. 合并资产负债表 ……………………… ( 6 - 7 ) 2. 合并利润表 …………………………… ( 8 ) 3. 合并现金流量表 ……………………… ( 9 ) 4. 合并 股东 权益变动表 ……………… ( 1 0 - 1 1 ) (二)母公司财务报表 1. 母公司资产负债表 ………………… ( 1 2 - 1 3 ) 2. 母公司利润表 ………………………… ( 1 4 ) 3. 母公司现金流量表 …………………… ( 1 5 ) 4. 母公司 股东 权益变动表 ……………… ( 1 6 - 1 7 ) 三、财务报表附注 ……………………… ( 1 8 - 10 3 ) 四、 证书复印件 (一)注册会计师资质证明 (二)会计师事务所营业执照 (三)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证书 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Xigema Cpas(Special General Partnership) 希会审字 (202 1 ) 0391 号 审 计 报 告 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一、审计意见 我们审计了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钛股份”)财务报表,包 括2020年12月31日的合并及母公司资产负债表,2020年度的合并及母公司利润表、 合并及母公司现金流量表、合并及母公司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相关财务报表附注。 我们认为,后附的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 公允反映了宝钛股份2020年12月31日的合并及母公司财务状况以及2020年度的 合并及母公司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审计报告的“注 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部分进一步阐述了我们在这些准则下的责任。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我们独立于宝钛股份,并履行了职业道德方 面的其他责任。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 见提供了基础。 三、关键审计事项 关键审计事项是我们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本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 项。这些事项的应对以对财务报表整体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意见为背景,我们不 对这些事项单独发表意见。 (一)收入确认 1.事项描述 宝钛股份的主营业务是钛和钛合金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如财务报表附注 “五、(三十七)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所述,2020年度宝钛股份确认营业收入 433,769.94万元,较上年增长3.58%。宝钛股份收入确认政策为内销产品收入确 认需满足以下条件:公司已根据合同约定将产品交付给购货方或由购货方自提, 且产品销售收入金额已确定,已经收回货款或取得了收款凭证且相关的经济利益 很可能流入,产品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外销产品收入确认需满足以下条 件:公司已根据合同约定将产品报关、离港,取得提单,且产品销售收入金额已 确定,已经收回货款或取得了收款凭证且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产品相关 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收入是宝钛股份关键绩效指标之一,可能存在管理层调 节收入确认时点从而引起收入错报的风险,因此,我们将收入是否正确的计入恰 当的会计期间作为关键审计事项。 2.审计应对 (1)了解和评价管理层与收入确认相关的关键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有效 性; (2)结合产品类型对收入以及毛利情况执行分析程序,检查本期收入金额 是否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况; (3)选取样本检查销售合同,识别与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相关 的合同条款与条件,评价宝钛股份的收入确认时点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4)对本年记录的收入交易选取样本,核对发票、销售合同、出库单、签 收回执、出口报关单、提货单等资料,评价相关收入确认是否符合宝钛股份收入 确认的会计政策; (5)就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记录的收入交易,选取样本,核对出库单、客户 收货记录、出口提单及其他支持性文件,以评价收入是否被记录于恰当的会计期 间; (6)实施函证程序,对本期重要客户进行函证,并结合对应收票据检查、 存货监盘、收入截止测试等程序,以合理确定收入确认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 7 )评估管理层对收入的财务报表列报是否恰当。 (二)存货及存货跌价准备 1.事项描述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如财务报表附注“五、(七)存货”所述,宝钛股份 存货余额225,219.46万元,存货跌价准备金额2,830.63万元,存货账面价值 222,388.83万元,占资产总额的25.42%。存货计量的准确性对财务报表影响较为 重大,因此,我们将存货及存货跌价准备的准确性、存在及完整性作为关键审计 事项。 2.审计应对 (1)对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执行进行了评估; (2)对存货实施监盘,检查存货的数量、状况等; (3)实地查看宝钛股份生产工艺流程,获取成本核算规程,选取适当月份 的成本计算单进行重新计算; (4)对比分析宝钛股份存货周转率,毛利率,大类产品成本指标是否存在 异常; (5)分析在产品本年度各月份成本要素的数量及金额的波动情况并与上年 同期数据进行比对; (6)结合产量变动分析电、水、蒸汽的生产消耗是否正常; (7)了解宝钛股份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流程并评价其内部控制; (8)获取存货跌价准备计算表,对管理层计算的存货可变现净值所涉及的 重要假设进行评价,执行存货减值测试,检查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是否按照宝钛 股份相关会计政策执行,分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分、适当; (9)对2020年12月31日后已销售的部分存货,我们进行了抽样,对比分析 样本的实际售价与计算存货可变现净值时所采用的预计售价是否存在重大不一 致; (10)比较分析上年同期同类在产品至完工时仍需发生的生产成本,对管理 层估计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 四、其他信息 宝钛股份管理层(以下简称管理层)对其他信息负责。其他信息包括宝钛股 份2020年年度报告中涵盖的信息,但不包括财务报表和我们的审计报告。 我们对财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不涵盖其他信息,我们也不对其他信息发表 任何形式的鉴证结论。 结合我们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我们的责任是阅读其他信息,在此过程中,考 虑其他信息是否与财务报表或我们在审计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存在重大不一致 或者似乎存在重大错报。 基于我们已执行的工作,如果我们确定其他信息存在重大错报,我们应当报 告该事实。在这方面,我们无任何事项需要报告。 五、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管理层负责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并 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 重大错报。 在编制财务报表时,管理层负责评估宝钛股份的持续经营能力,披露与持续 经营相关的事项(如适用),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除非管理层计划清算宝钛股 份、终止运营或别无其他现实的选择。 治理层负责监督宝钛股份的财务报告过程。 六、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 我们的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获取合理保证,并出具包含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合理保证是高水平的保证,但 并不能保证按照审计准则执行的审计在某一重大错报存在时总能发现。错报可能 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 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在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运用职业判断,并保持职业怀 疑。同时,我们也执行以下工作: (一)识别和评估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 施审计程序以应对这些风险,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为发表审计意见 的基础。由于舞弊可能涉及串通、伪造、故意遗漏、虚假陈述或凌驾于内部控制 之上,未能发现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的风险高于未能发现由于错误导致的重 大错报的风险。 (二)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 (三)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及相关披露的合理 性。 (四)对管理层使用持续经营假设的恰当性得出结论。同时,根据获取的审 计证据,就可能导致对宝钛股份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是否存 在重大不确定性得出结论。如果我们得出结论认为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审计准则 要求我们在审计报告中提请报表使用者注意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如果披露不 充分,我们应当发表非无保留意见。我们的结论基于截至审计报告日可获得的信 息。然而,未来的事项或情况可能导致宝钛股份不能持续经营。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1617859924(1).png D:\公告\20210409\新建文件夹\审计报告-宝钛20\年报财务报表\1.jpg D:\公告\20210409\新建文件夹\审计报告-宝钛20\年报财务报表\2.jpg D:\公告\20210409\新建文件夹\审计报告-宝钛20\年报财务报表\3.jpg D:\公告\20210409\新建文件夹\审计报告-宝钛20\年报财务报表\4.jpg D:\公告\20210409\新建文件夹\审计报告-宝钛20\年报财务报表\5.jpg D:\公告\20210409\新建文件夹\审计报告-宝钛20\年报财务报表\6.jpg D:\公告\20210409\新建文件夹\审计报告-宝钛20\年报财务报表\7.jpg D:\公告\20210409\新建文件夹\审计报告-宝钛20\年报财务报表\8.jpg D:\公告\20210409\新建文件夹\审计报告-宝钛20\年报财务报表\9.jpg D:\公告\20210409\新建文件夹\审计报告-宝钛20\年报财务报表\10.jpg D:\公告\20210409\新建文件夹\审计报告-宝钛20\年报财务报表\11.jpg D:\公告\20210409\新建文件夹\审计报告-宝钛20\年报财务报表\12.jpg 财务报表附注 一、公司基本情况 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 易委员会以国经贸企改[1999]643号文批复,由宝钛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西北 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陕西公司、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和陕西省华夏物 业公司发起设立,于1999年7月21日在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总部位于陕西省 宝鸡市。公司现持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号为91610000713550723T的营业执照,注册资本 430,265,700.00元,股份总数430,265,700股(每股面值1元),均为无限售条件的流通 股份A股。公司股票于2002年4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法定代表人:王文生 住所: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开发区高新大道88号 本公司属有色金属行业。主要经营活动为钛及钛合金等稀有金属材料、各种金属复合材 料的生产、加工、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钛产品-钛材、外售半成品、深加工制品、新 产品钛及出口钛产品等。 公司本年度财务报表业经2021年4月8日召开的公司七届第十二次董事会批准报出。 本年度公司将宝钛(沈阳)销售有限公司、山西宝太新金属开发有限公司、宝钛华神钛 业有限公司和西安宝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宝鸡宝钛合金材料有限公司、西安宝钛航空材 料有限公司六家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本期新设全资子公司西安宝钛航空材料有限 公司,自成立之日起纳入合并范围。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一)编制基础 本公司财务报表以公司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 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根据本附注三列示的重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进 行编制。 (二)持续经营 本公司不存在可能导致对公司自报告期末起12个月内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 事项或情况。 三、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重要提示:本公司根据实际生产经营特点针对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收入确认等交易或事项制定了具体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本公司声明按照本附注“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三、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所述的编制基础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 整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 (二)会计期间 本公司会计年度为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三)营业周期 本公司的营业周期为12个月。 (四)记账本位币 本公司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五)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公司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 中的账面价值计量。公司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 份额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 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公司为合并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抵减权益性证券溢价收入,溢价收 入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公司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 企业合并而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被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本公司不一致的,本公司在合并日按照本公司会计政策进行 调整,在此基础上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认,编制合并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 和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被合并方的各项资产、负债,按其账面价值计量。合 并利润表包括参与合并各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所发生的收入、费用和利润。被合并方 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在合并利润表中单列项目反映。合并现金流量表包括参与合并各方 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的现金流量。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企业合并,为非同一控 制下的企业合并。 本公司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 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加上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为合并成本。购买日是指购买方实际取得对 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期。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按照公允价值 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 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对取得的被购买 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经复核后合 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除无形资产外的其他各项资产(不仅限于被购买方原已确认 的资产),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本公司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单独确认并 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无形资产,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并按公允价值计 量;取得的被购买方除或有负债以外的其他各项负债,履行有关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 出本公司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单独确认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取得的被购买方或有 负债,其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单独确认为负债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本公司编制购买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因企业合并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 债及或有负债以公允价值列示。 (六)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1.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包括本公司及本公司控制的子公司,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予 以确定。控制,是指本公司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 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一旦相关事实和情况的变化导 致对控制的定义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发生变化,本公司将进行重新评估。 受控制的子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由控制开始日起至控制结束日止包含于合并财 务报表中。 对于通过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在编制合并当期财务报表时,视同被合并 子公司在本公司最终控制方对其开始实施控制时纳入本公司合并范围,并对合并财务报表的 期初数以及前期比较报表进行相应调整。本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自本公司最终控制 方对被合并子公司开始实施控制时起将被合并子公司的各项资产、负债以其账面价值并入本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被合并子公司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纳入本公司合并利润表、合并现 金流量表。 对于通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在编制当期财务报表时,以购买日确定 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并自购买日起将 被购买子公司资产、负债及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纳入本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 在报告期内,本公司处置子公司,则该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 并利润表;该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 2.合并会计报表合并程序: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是母公司,以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 其他有关资料,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 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而成。母公司统一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使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的, 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 计政策另行编报财务报表。母公司统一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使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保 持一致。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 行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子公司少数股东应占的权益和损益分别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项目下和合并利 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下单独列示。 (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本公司将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确认为现金。本 公司将期限短(一般为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 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确定为现金等价物。 (八)外币业务 本公司对发生的外币经济业务,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 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因 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 额,计入当期损益。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 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 货币性项目是公司持有的货币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或者偿付负 债,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长(短) 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 (九)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方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方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当本 公司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确认相关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1.金融工具的确认和终止确认 当本公司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终止确认:(一)收取该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 权利终止。(二)转移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或在“过手协议”下承担了及时将 收取的现金流量全额支付给第三方的义务;并且实质上转让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 风险和报酬,或虽然实质上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但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的控制。 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的现时义务已经解除的,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该部分金融 负债)。 对于以常规方式购买或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司在交易日确认将收到的资产和为此将承担 的负债,或者在交易日终止确认已出售的资产。 2.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 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本公司根据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 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 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以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 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计入 初始确认金额。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产生的、未包含或不考虑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款, 本公司按照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初始计量。 (2)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①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 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即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 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且公司管理此类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 为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本公司将其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该金融资 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摊销、减值及终止确认产生的利得或损 失,计入当期损益。 此类金融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债权投资和长期 应收款等。本集团将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的债权投资和长期应收款,列 示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取得时期限在一年内(含一年)的债权投资列示为其他流动 资产。 ②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 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即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 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且公司管理此类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 为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为目标的,本公司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 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该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利息收入、减值损失 及汇兑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其余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 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③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投资 初始确认时,本公司将部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 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本公司将其相关股利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 他综合收益。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将从其他综 合收益转入留存收益,不计入当期损益。 ④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包括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 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本公司将持有的未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 益的金融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在初始确认时,为消除或显著减少会计错配,本公司可将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 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3.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依据和计量方法 本公司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终止确认该金融 资产;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不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本公司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未保留对该金 融资产控制的,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并将转移中产生或保留的权利和义务单独确认为资产或 负债;保留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按照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继续确认有关金融 资产,并相应确认相关负债。 4.金融负债的分类和计量 金融负债于初始确认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金融 资产转移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或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所形成的金融负债、以摊余成本计 量的金融负债。 (1)金融负债的初始计量 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以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 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计入 初始确认金额。 (2)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 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含属于金融负债的衍生工具)和初始确认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 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交易性金融负债(含属于金融负债的衍生工具),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除与套 期会计有关外,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由本公司自身信用风险变动 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 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留存收益。其余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前述会 计处理会造成或扩大损益中的会计错配,将该金融负债的全部利得或损失(包括企业自身信 用风险变动的影响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②金融资产转移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或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所形成的金融负债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相关规定进行计量。 ③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除金融资产转移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或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所形成的金融负债、财 务担保合同外的其他金融负债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终止确认或摊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本公司的金融负债主要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包括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其他 应付款、借款等。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列示为流动负债;期限在一年以上但自资 产负债表日其一年内(含一年)到期的,列示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他列示为非流 动负债。 5.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抵销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以相互抵销后的净额在资产负债表内列示: 具有抵销已确认金额的法定权利,且该种法定权利是当前可执行的;计划以净额结算,或同 时变现该金融资产和清偿该金融负债。 6.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确定 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以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 融工具,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在估值时,本公司釆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 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选择与市场参与者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中所 考虑的资产或负债特征相一致的输入值,并尽可能优先使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在相关可观 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 7.金融工具的减值 (1) 金融工具减值计量和会计处理 对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 具投资等,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确认减值准备。本公司考虑有关过去事项、当前状况以及 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等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以发生违约的风险为权重,计算合同应收的 现金流量与预期能收到的现金流量之间差额的现值的概率加权金额,确认预期信用损失。 公司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金融工具的预期信用损失分别进行计量。 金融工具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的,处于第一阶段,本公司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 具未来12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金融工具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已 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的,处于第二阶段,本公司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 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减值准备;金融工具自初始确认后已经发生信用减值的,处于第三阶段, 本公司按照该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减值准备。 公司利用可获得的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包括前瞻性信息,通过比较金融工具在资产负 债表日发生违约的风险与在初始确认日发生违约的风险,以确定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 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 于资产负债表日,若公司判断金融工具只具有较低的信用风险,则假定该金融工具的信 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对于在资产负债表日具有较低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本 公司假设其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 未显著增加,按照未来12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减值准备。 本公司对于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以及较低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按照其未扣除减 值准 备的账面余额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对于处于第三阶段的金融工具,按照其账面 余额减已计 提减值准备后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对于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形成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应收款项融资, 无论是否存在重大融资成分,本公司均按照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本公司对信用风险显著不同的金融资产单项评价信用风险,如:与对方存在争议或设计 诉讼、仲裁的应收款项;已有明显迹象表明债务人很可能无法履行还款义务的应收款项等。 除了单项评估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外,本公司依据信用风险特征将应收款项划分为若干 组合,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由此形成的损失准备的增加或转回金 额,作为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对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损失准备抵减该 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账面价值;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的债权投资,公司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其损失准备,不抵减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2) 按组合评估预期信用风险和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金融工具 项目 确定组合的依据 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方法 其他应收款—应收押金保证 金组合 款项性质 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 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通过违约 风险敞口和未来12个月内或整个存续期 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其他应收款—应收暂付款组 合 其他应收款—备用金组合 (3) 按组合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应收款项 ① 具体组合及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方法 项目 确定组合的依 据 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方法 应收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组合 票据类型 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 测,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整个存续期预 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应收票据-商业承兑汇票组合 应收款项融资-银行承兑汇票 组合 票据类型 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 测,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整个存续期预 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应收款项融资-商业承兑汇票 组合 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特征组 合 账龄组合 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 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编制应收 账款账龄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 对照表,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② 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特征组合的账龄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 项目 确定组合的依据 1年以内 5% 1-2年 10% 2-3年 15% 3-4年 30% 4-5年 50% 5年以上 100% (4)对于单项风险特征明显的应收款项,根据应收款项类似信用风险特征(债务人根据合 同条款偿还欠款的能力),按历史款项损失情况及债务人经济状况预计可能存在的损失情况, 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十)应收款项融资 对于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且公司管理此类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为 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为目标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本公司将其分类为应 收款项融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应收款项融资采用实际利率法确 认的利息收入、减值损失及汇兑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其余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十一)存货 1.存货的分类 存货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 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发出存货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3.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及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按照单个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 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该存货的估计 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在 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 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 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对应的成本进 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 4.存货的盘存制度 公司存货采用永续盘存制。 5.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 低值易耗品的摊销采用一次摊销法。 (十二)合同资产 1.合同资产的确认方法及标准 本公司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 因素的,确认为合同资产。本公司拥有的无条件(即,仅取决于时间流逝)向客户收取对价的 权利作为应收款项单独列示。 2.合同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的确定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 本公司对合同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的确定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与本附注“九、金融工具 减值”一致,比照应收账款计提减值准备。 (十三)长期股权投资 1.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类 长期股权投资包括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以及投资企业对 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 2.初始投资成本确定 (1)通过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①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 承担债务或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 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 与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 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合并方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 关管理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②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公司按照确定的企业 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 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 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 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费用,计入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2)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①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包括 购买 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等必要支出,但所支付价款中包含的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 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应收项目,不构成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②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为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但不包括应自被投资单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③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④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换等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按照相关会 计准则规定确定。 ⑤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建,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按照评估价值调整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评估价值作为改制时的认定成本。 3.后续计量及损益确认方法 (1)公司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的 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公司按应享 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2)公司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 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 值份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按 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 账面价值;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 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 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公司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 被投资单位以后实现净利润的,在其收益分享额弥补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恢复确认收益 分享额;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 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 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企业不一致的,按照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 务报表进行调整,并据以确认投资损益;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 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采用权益法核 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 处置该项投资时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 4.确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依据 共同控制指本公司作为合营方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共有的控制。在确定是否构 成共同控制时,一般以以下情况作为确定基础:(1)任何一个合营方均不能单独控制合营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2)涉及合营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的决策需要各合营方一致同意;(3) 各合营方可能通过合同或协议的形式任命其中的一个合营方对合营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管 理,但其必须在各合营方已经一致同意的财务和经营政策范围内行使管理权。 重大影响指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 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本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 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股份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表 明该种情况下不能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不形成重大影响。 5.减值测试方法及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公司期末按照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成本的, 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再转回。 (十四)投资性房地产 1.投资性房地产分类 投资性房地产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 产。投资性房地产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 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 2.投资性房地产计价 投资性房地产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减累计减值准备、预计残值后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或摊销。 投资性 房地产处置,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终止确认该项投资 性房地产。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将处置收入扣除其 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3.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公司期末按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可 收回金额低于账面成本的,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再转回。 (十五)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指公司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 的有形资产。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 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类别 折旧方法 折旧年限(年) 预计残值率 (%) 年折旧率 房屋及建筑物 年限平均法 25-40 3.00 3.880-2.425 自控设备 年限平均法 8 3.00 12.125 电子设备及其他 年限平均法 10 3.00 9.700 通用测试仪器设备 年限平均法 12 3.00 8.083 运输工具 年限平均法 12 3.00 8.083 工业炉窖 年限平均法 13 3.00 7.462 机械设备 年限平均法 14 3.00 6.929 动力设备 年限平均法 18 3.00 5.389 传导设备 年限平均法 28 3.00 3.464 特种设备 年限平均法 25 3.00 3.880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认定依据、计价和折旧方法 (1)固定资产的计价 固定资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 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 业人员服务费等。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 额,除按照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 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 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 第17号——借款费用》处理。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按照 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和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分别按照相关规定确定。确定固定 资产成本时,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为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后续 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扣除其账面价 值;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固定资产的减值测试方法、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公司期末按固定资产的成本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成本的,按其 差额计提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再转回。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认定依据、计价方法 满足下列标准之一的租赁,本公司即认定为融资租赁: ①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本公司。 ②本公司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 资产的公允价值。 ③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但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这里的“大部分” 掌握在租赁期占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75%以上(含75%)。 ④本公司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 值(90%以上)。 ⑤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改造,只有公司才能使用。 在租赁期开始日,本公司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 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 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对于融资租入资产,本公司采用与自有应折旧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计提折旧。 公司在分摊未确认的融资费用时采用实际利率法。 (十六)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为在建中的房屋、建筑物、待安装或正在安装机器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 1.在建工程的计价 按实际发生的支出计价,其中:自营工程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等计 量;出包工程按应支付的工程价款等计量;设备安装工程按所安装设备的价值、安装费用、 工程试运转所发生的支出等确定工程成本;更新改造工程按更新改造前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 值、更新改造直接费用、工程试运转支出以及所分摊的工程管理费等确定工程成本。 2.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时点 建造的固定资产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工程实际成本等, 按估计的价值结转固定资产,次月起开始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对固定资产 原值差异作调整,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可从如下几条来判 断: (1)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完成; (2)固定资产与设计要求、合同规定要求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与设计要求、合同 规定或者生产要求不相符的地方,也不影响其正常使用。 (3)该建造的固定资产支出金额很少或者不再发生。 符合上述一条或者几条时,公司将该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并开始计提折旧。 3.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公司期末按在建工程的成本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成本的,按其 差额计提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再转回。 (十七)借款费用 1.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原则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 费用,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为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 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同时满 足以下条件的,才能开始资本化: (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 2.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期间 资本化期间为从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到停止资本化时点的期间,借款费用暂停资本 化的期间不包括在内。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 时,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后所 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3.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量 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 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 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 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 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 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资本化率根据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计算确定。借款存在折价或者 溢价的,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 在资本化期间内,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不超过当期相关借款实际发生的利 息金额。 在资本化期间内,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汇兑差额,予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 条件的资产的成本。 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 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予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 产的成本;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后 发生的,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一般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在 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 3 个月的,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在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直至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重新开始。如果中断是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 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必要的程序,借款费用的资本化继续进行。 (十八)无形资产 1.计价方法、使用寿命、减值测试 (1)无形资产的确认 无形资产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 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 够可靠地计量。 (2)无形资产的计价方法 无形资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 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 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 间的差额,除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 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政府补助和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按照相 关规定确定。 (3)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和期限 公司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为有限的,估计该使 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 经济利益期限的,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自可供使用时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无形资产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按不超过合同规定 的受益年限摊销;合同没有规定的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按不超过法 律规定的有效年限摊销;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也有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按不超 过受益年限与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摊销;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 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按实际受益年限摊销。 无形资产为土地使用权的,按可使用年限平均摊销。 无形资产为采矿权的,按核准的使用年限平均摊销。 其他无形资产以成本入账,按受益期分期平均摊销。 具体摊销年限如下: 项目 摊销年限(年) 土地使用权(注) 49.25-50.00 专有技术 5.00 软件 10.00 商标权 10.00 注:按获取的土地使用权证规定的期限或与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签订的土地购买协议中规 定的使用年限确定。 公司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 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公司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 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估计其使用寿命,进行摊销。 (4)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期末对无形资产逐项进行检查,若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按单项项目计提无形 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再转回。 2.内部研究开发支出会计政策 公司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为获取并理 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为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 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 置、产品等。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内部研究开发项 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 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无形资产产生经 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 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证明其有用性;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 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 能够可靠地计量。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满足上述条件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 但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 (十九)长期资产减值 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使用寿命有 限的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有迹象表明发生减值的,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对 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进 行减值测试。商誉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该等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将资产的 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 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二十)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指本公司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 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受益期限超过1年的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 内分期平均摊销,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 限内平均摊销。公司期末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检查,如果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 的,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二十一)合同负债 本公司将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部分确认为合同负债。同一合 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以净额列示。 (二十二)职工薪酬 1.短期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 本公司在职工为本公司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 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本公司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按规定提取的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 经费,在职工为本公司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规定的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计算确定相应 的职工薪酬金额。 职工福利费为非货币性福利的,如能够可靠计量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2.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1)设定提存计划 本公司按当地政府的相关规定为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在职工为本公司提 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按以当地规定的缴纳基数和比例计算应缴纳金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 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2)设定受益计划 本公司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确定的公式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 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减去设定受益 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设定受益 计划存在盈余的,本公司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设定受益计划 净资产。所有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包括预期在职工提供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的十二个 月内支付的义务,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 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予以折现。 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服务成本和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计入当期损 益或相关资产成本;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并且在后续会计期间不转回至损益。在设定受益计划结算时,按在结算日确定的设定受益计 划义务现值和结算价格两者的差额,确认结算利得或损失。 3.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本公司在不能单方面撤回因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所提供的辞退福利时,或确认 与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或费用时(两者孰早),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 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 4.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向职工提供的其他长期福利,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按照设定提存计划的有关规定 进行会计处理;除此之外的其他长期福利,按照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为 简化相关会计处理,将其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确认为服务成本、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 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以及重新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等组成项 目的总净额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二十三)收入 本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钛及钛合金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1.收入确认的一般原则 本公司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合同中包含两项或多项履约义务的,本公司在合同开始日,按照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 或服务的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按照分摊至各单项履约 义务的交易价格计量收入。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本公司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履约义务;否则,属于在某一时点 履行履约义务: (1)客户在本公司履约的同时即取得并消耗本公司履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2)客户能够控制本公司履约过程中在建的商品。 (3)本公司履约过程中所产出的商品具有不可替代用途,且本公司在整个合同期间内 有权就累计至今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款项。 对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本公司在该段时间内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履约 进度不能合理确定时,本公司已经发生的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按照已经发生的成本金 额确认收入,直到履约进度能够合理确定为止。 对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本公司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点确认收 入。在判断客户是否已取得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本公司会考虑下列迹象: (1)本公司就该商品或服务享有现时收款权利,即客户就该商品负有现时付款义务。 (2)本公司已将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拥有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 (3)本公司已将该商品的实物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实物占有该商品。 (4)本公司已将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取得该商品 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 (5)客户已接受该商品或服务。 (6)其他表明客户已取得商品控制权的迹象。 本公司已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服务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 的其他因素)作为合同资产,合同资产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计提减值。本公司拥有的、无 条件(仅取决于时间流逝)向客户收取对价的权利作为应收款项列示。本公司已收或应收客 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服务的义务作为合同负债。 同一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以净额列示,净额为借方余额的,根据其流动性在“合 同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中列示;净额为贷方余额的,根据其流动性在“合同负 债”或“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中列示。 2.收入确认的具体方法 (1)钛和钛合金等产品销售合同,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履约义务。内销产品收入确认 需满足以下条件:公司已根据合同约定将产品交付给购货方或由购货方自提,且产品销售收 入金额已确定,已经收回货款或取得了收款凭证且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产品相关的 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出口产品收入确认需满足以下条件:公司已根据合同约定将产品报关、 离港,取得提单,且产品销售收入金额已确定,已经收回货款或取得了收款凭证且相关的经 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产品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金属商品贸易销售合同,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履约义务。收入确认需满足以下条 件:公司依据客户提出的商品需求自主报价,通过市场寻求产品供应商,按照客户需求及合 同约定公司将商品运输至指定地点并由客户接收,产品质量问题按合同约定由公司承担相应 责任。 (二十四)合同成本 合同成本包括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及合同履约成本。 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是指本公司不取得合同就不会发生的成本(如销售佣金等)。 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本公司将其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本公司为取得合同 发生的、除预期能够收回的增量成本之外的其他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合同履约成本 本公司对于为履行合同发生的成本,不属于除收入准则外的其他企业会计准则范围且同 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作为合同履约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 (1)该成本与一份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关,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 费用(或类似费用)、明确由客户承担的成本以及仅因该合同而发生的其他成本; (2)该成本增加了企业未来用于履行履约义务的资源。 (3)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 该资产根据其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是否超过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在存货或其他非流动资 产中列报。 2.合同取得成本 本公司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 增量成本是指本公司不取得合同就不会发生的成本,如销售佣金等。对于摊销期限不超过一 年的,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3、合同成本摊销 上述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采用与该资产相关的商品或服务收入确认相同的基础,在 履约义务履行的时点或按照履约义务的履约进度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4、合同成本减值 上述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账面价值高于本公司因转让与该资产相关的商品预期能够 取得剩余对价与为转让该相关商品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的差额的,超出部分应当计提减值准 备,并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计提减值准备后,如果以前期间减值的因素发生变化,使得上述两项差额高于该资产账 面价值的,转回原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但转回后的资产账面价值不超 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资产在转回日的账面价值。 (二十五)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是指公司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 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只有在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以及能够收到时,本公司才确认政府补助。本公司收 到的货币性政府补助,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收到的非货币性政府补助,按照公允价 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 本公司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返还的,如果存在相关递延收益,则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 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不存在相关递延收益时,直接将返还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与企业日常活动有关的政府补助计入“其他收益”,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计入营 业外收入。 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判断依据及会计处理方法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本公司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 府补助; 公司收到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在收到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 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判断依据及会计处理方法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公司收到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用于补偿本公司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 则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如果用于补偿本公司已发生 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十六)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公司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1.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公司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 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同时具 有以下特征的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确认: (1)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 (2)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公司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 件的,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未来很可能获 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公司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 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公司应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 税确认为负债。除以下交易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公司应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 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1)商誉的初始确认; (2)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 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应的递延 所得税负债。但是,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除外: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 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3.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当期和以前期间形成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资产),按照税法规 定计算的预期应交纳(或返还)的所得税金额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根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 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 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 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 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4.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 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 值。 公司企业所得税采用按季计算年终汇算清缴的缴纳方法。 (二十七)租赁 1.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为承租人时,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将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确认为当 期损益,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有租金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公司为出租人时,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将租金确认为当期损益,发生的初始 直接费用,除金额较大的予以资本化并分期计入损益外,均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有租金在 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方法 融资租赁,为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所有权最终 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 满足以下一项或数项标准的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 权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 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但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 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 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 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并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的差额 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 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分摊。 对租赁资产按照与自有应折旧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计提折旧。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 满时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在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 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 内计提折旧。 或有租金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二十八)持有待售资产 1.划分为持有待售的依据 本公司将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组成部分(或非流动资产)确认为持有待售类别: (1)根据类似交易中出售此类资产或处置组的惯例,在当前状况下即可立即出售; (2)出售极可能发生,即企业已经就一项出售计划作出决议且获得确定的购买承诺, 预计出售将在一年内完成。有关规定要求企业相关权力机构或者监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出售的, 应当已经获得批准。 确定的购买承诺,是指企业与其他方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购买协议,该协议包含交 易价格、时间和足够严厉的违约惩罚等重要条款,使协议出现重大调整或者撤销的可能性极 小。 2.持有待售的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初始计量或在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时,其账面价 值高于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的,将账面价值减记至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 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 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 后续资产负债表日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增加的,以前减记 的金额予以恢复,并在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后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内转回,转回金额计 入当期损益。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前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对于持有待售的处置组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先抵减处置组中商誉的账面价值,再 根据处置组中各项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账面价值。持有待售的处置 组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后续转回金额,根据处置组中除商誉外各项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所占 比重,按比例增加其账面价值。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中的非流动资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持有待售的处置组 中负债的利息和其他费用继续予以确认。 公司终止确认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时,将尚未确认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 益。 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因不再满足持有待售类别的划分条件而不再继续划分为持有待售 类别或非流动资产从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移除时,按照以下两者孰低计量: (1)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前的账面价值,按照假定不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情况下本应 确认的折旧、摊销或减值等进行调整后的金额; (2)可收回金额。 (二十九)安全生产费 公司按照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 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的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并计入成本费用,同时记 入“专项储备”科目。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 形成固定资产的,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 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 的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 (三十)分部报告 公司以内部组织结构、管理要求、内部报告制度等为依据确定经营分部。公司的经营分 部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组成部分: 1.该组成部分能够在日常活动中产生收入、发生费用; 2.管理层能够定期评价该组成部分的经营成果,以决定向其配置资源、评价其业绩; 3.能够通过分析取得该组成部分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会计信息。 (三十一)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前期差错更正的说明 1.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原因 注 财政部2017年7月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根据国家会计准则修 并要求单独在境内上市的企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新旧 准则衔接规定,公司对可比期间信息无需调整。 订内容进行调整 (1)执行新收入准则对公司2020年1月1日合并财务报表的主要影响如下: 项目 资产负债表 2019年12月31日 新收入准则调整影响 2020年1月1日 预收款项 110,293,424.23 -110,293,424.23 合同负债 99,315,131.16 99,315,131.16 其他流动负债 167,645,083.13 10,978,293.07 178,623,376.20 (2)执行新收入准则对公司2020年1月1日母公司财务报表的主要影响如下: 项目 资产负债表 2019年12月31日 新收入准则调整影响 2020年1月1日 预收款项 85,320,459.86 -85,320,459.86 合同负债 77,215,162.70 77,215,162.70 其他流动负债 167,017,771.98 8,105,297.16 175,123,069.14 (3)与原收入准则相比,执行新收入准则对2020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影响如下: 受影响的资产负债表项目 影响金额2020年12月31日 合并报表 母公司报表 预收账款 -134,989,932.56 -123,953,040.58 合同负债 124,712,559.46 114,945,398.42 其他流动负债 13,850,600.30 12,580,869.36 受影响的利润表项目 影响金额2020年度 合并报表 母公司报表 营业成本 13,958,648.33 8,359,397.70 销售费用 -13,958,648.33 -8,359,397.70 (4)执行新收入准则调整执行当年合并年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情况: 项目 2019年12月31日 2020年1月1日 调整数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888,384,237.07 888,384,237.07 交易性金融资产 813.00 813.00 应收票据 1,090,348,664.67 1,090,348,664.67 应收账款 1,195,959,236.97 1,195,959,236.97 应收款项融资 138,703,505.81 138,703,505.81 预付款项 55,146,122.97 55,146,122.97 其他应收款 6,027,772.86 6,027,772.86 存货 2,110,451,982.11 2,110,451,982.11 项目 2019年12月31日 2020年1月1日 调整数 合同资产 其他流动资产 13,295,639.80 13,295,639.80 流动资产合计 5,498,317,975.26 5,498,317,975.26 非流动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15,139,931.25 15,139,931.25 投资性房地产 140,315,497.01 140,315,497.01 固定资产 2,153,309,465.14 2,153,309,465.14 在建工程 134,282,878.42 134,282,878.42 无形资产 131,271,090.01 131,271,090.01 长期待摊费用 26,179.24 26,179.24 递延所得税资产 23,842,637.07 23,842,637.07 其他非流动资产 4,891,127.00 4,891,127.00 非流动资产合计 2,603,078,805.14 2,603,078,805.14 资 产 总 计 8,101,396,780.40 8,101,396,780.40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1,046,738,200.00 1,046,738,200.00 应付票据 106,000,000.00 106,000,000.00 应付账款 743,760,735.96 743,760,735.96 预收款项 110,293,424.23 -110,293,424.23 合同负债 99,315,131.16 99,315,131.16 应付职工薪酬 39,224,174.57 39,224,174.57 应交税费 37,514,302.51 37,514,302.51 其他应付款 24,705,210.50 24,705,210.50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未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