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中集集团: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E:\7社会责任报告\2012年社会责任报告\素材收集\CIMC CSR2012_01(YB).jpg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中集集团自2008年首次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以来,连续第5年发布的企 业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本报告客观反映了集团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践行 社会责任,为社会及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 报告时间范围 2012年1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止(部分内容延伸至2012年以前)。 报告组织范围 集团、各产业板块及成员企业。 报告发布周期 每年发布一次,具体发布时间为每年3月或4月。 报告参考标准 本报告主要以《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第二版)》为标准构 建框架,同时也结合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的有关要求, 并适度参考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报告内容备注 1、根据集团管控模式的推进,对社会责任职责分工进行了梳理和调整; 2、为了便于表达,在报告表述中分别使用“中集集团”、“中集”、“集团”、 “我们”等称谓代替“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用“集装 箱板块”、“中集集装箱”、“中集车辆”、“海工板块”、“中集安瑞科”、 “安瑞科控股”、“金融板块”等称谓代替中集旗下相应产业板块。 目 录 . 总裁致辞-------------------------------------------------------------------------------------------03 . 概述-------------------------------------------------------------------------------------------------05 一、 公司概况---------------------------------------------------------------------------------------05 二、 经营理念---------------------------------------------------------------------------------------08 三、 近年获得的荣誉------------------------------------------------------------------------------12 . 管理体系-------------------------------------------------------------------------------------------13 一、 公司治理---------------------------------------------------------------------------------------13 二、 制度建设---------------------------------------------------------------------------------------17 三、 内部风险控制与审计------------------------------------------------------------------------18 四、 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22 五、 社会责任管理---------------------------------------------------------------------------------23 . 社会责任-------------------------------------------------------------------------------------------25 一、 科学发展---------------------------------------------------------------------------------------25 二、 公平运营---------------------------------------------------------------------------------------35 三、 环保节约---------------------------------------------------------------------------------------41 四、 安全生产---------------------------------------------------------------------------------------47 五、 顾客与消费者权益---------------------------------------------------------------------------50 六、 合作共赢---------------------------------------------------------------------------------------56 七、 和谐劳动关系---------------------------------------------------------------------------------58 八、 社区参与和发展------------------------------------------------------------------------------69 . 展望-------------------------------------------------------------------------------------------------73 一、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73 二、 2013年主要社会责任举措、计划--------------------------------------------------------74 . 附录--------------------------------------------------------------------------------------------------75 总裁致辞 企业作为社会成员,来自于社 会,回归于社会,企业与社会是一 种共存共荣的关系,因此,企业不 能脱离社会谈发展。随着企业规模 扩大,利益相关方对中集的期望在 提升,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 践行社会责任,不仅是社会发展的 大势所趋,也是中集作为一个社会 成员所应承担的义务,更是中集实现世界级企业理想的必由之路。 价值创造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源泉和物质基础,也是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存 在的首要职责。2012年,在经济低迷、市场下滑的挑战面前,中集坚持推进“升 级”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竞争优势,加强风险管控,推动管理变革,仍然 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企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为股东创造了价值,为地 方经济增添了活力,为员工创造了较好的回报。 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中集坚持“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继续完善产品 质量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科技人才培育,推动技术创 新和新产品开发,为物流和能源行业提供了值得信赖的产品和服务,为经济的有 效运行贡献了力量;我们与供应商携手推进战略合作,引领行业健康发展,营造 公平公正、“健康透明”的合作环境,成为业内受人尊敬的合作伙伴。 中集在发展,但我们清醒的意识到:低成本要素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维继, 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中集主动回应时代命 题,走在变革之前,推进产业升级。从2008年开始,中集就已加快了产业升级 的步伐,一是发展天然气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业务,发展金融、物 流等现代服务业务,二是改造我们的现有产业,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精细化实现 传统产业升级。我们用发展的思路破解发展中的挑战,努力培育新的增长能力和 发展模式。 升级战略的推进提升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管理变革使企业治理更规 范、更科学,管理文化转向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和流程,组织氛围更加阳光和简 单,业务责任主体更加明确,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使 更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得到开发和应用,使我们的产品和生产过程更环保、 说明: 麦总签吊 更绿色,同时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做出了表率;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和软硬件环境 的改造与升级,使员工的工作环境更安全、更健康;我们积极推进“以人为本、 共同事业”的文化理念,关心员工、爱护员工,追求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 发展。 2012年,中集投产已届30年。30年间,中集从蛇口走向世界,业务版图 不断扩大,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区域,中集企业在所到之处,遵守当地的法律, 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惯,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并积极参与社区公益,为当地 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应有的力量,赢得了尊重。 30年来,中集已经发展成为多个行业的领先者,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发 展问题”,中集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将继续践行 企业社会责任,努力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使自身的存在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中集集团总裁 2013年3月21日 概述 、 一、公司概况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英文名称: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缩写: CIMC),是一家为全球市场提供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的企业集团,主要经营集 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化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空港设备等的制造和服务, 同时业务也广泛涉及到金融服务、物流器材及服务、轨道装备、房地产等领域。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中集集团已经成为根植于中国本土、在全球多个行业具有 领先地位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中国以及北美、欧洲、亚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拥 有150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超过6万人,初步形成跨国公司运营格局。 主要产业及情况介绍 1、集装箱产业 2011年1月,中集集团正式发文成立干货箱板块,2012年7月,在整合旗下 集装箱业务的基础上正式成立集装箱板块,2012年10月,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 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装箱/控股)正式注册成立,一期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 是中集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也是中集集团九大产业板块中规模最大的业务板块。 主要业务包括干货箱制造、冷藏箱制造、特种箱制造、模块化建筑、地板业务。 截止2012年12月31日,集装箱板块旗下拥有42家企业,员工27000多人。 中集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全系列集装箱产品,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供 应商,产品遍及北美、欧洲、亚洲等全球主要的物流系统。目前,干货箱具备了 年产超过240万TEU的生产能力;冷藏箱具备了年产量超过19万TEU的生产能 力;集装箱板块企业遍布国内的沿海、内陆港口,以及欧洲、澳洲、南美等地。 建立了分布于中国沿海的十多个干货箱基地;分布于青岛、上海、太仓、扬州的 冷藏箱制造基地;分布于新会、南通、扬州的特种箱生产基地;分布于江门、徐 州、嘉善、湖南、安徽等地的集装箱地板业务;以及分布在新会、扬州基地的模 块化建筑业务。 “安全、绿色、智能和轻量化”代表着中集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中集所倡 导的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的工业化理念为集装箱产业的延伸与发展赋予了崭 新的生命力,同时中集还在积极探索模块化建筑及集装箱房屋改造等新型商业模 式,推动产业升级。 2、车辆产业 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是中集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中集集团立足于专 用汽车行业的集团式企业。 中集车辆集团以“为全球市场提供一流陆路运输装备和服务”作为自己的发 展战略目标,主要经营各类专用汽车的制造、与专用汽车紧密相关的零部件和销 售服务等。经过多年发展,中集车辆产业已形成10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的专 用车产品线,产品包括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平板/栏板运输半挂车、低平板运输 半挂车、车辆运输半挂车、仓栅车、厢式车、罐式车、自卸车、环卫车、特种车 等。 中集车辆产业通过收购兼并和投资建设的方式,整合全球行业资源,实现规 模化扩张,已建立起覆盖北美、欧洲、澳洲、中东、东南亚以及中国大陆等区域 的27个生产、销售基地及研发中心,形成了全球互动、分布合理、互为支撑的 跨国运营格局,产品畅销美国、日本等主流市场。目前拥有员工约13000余人, 年产能力超过20万台,其综合规模及实力已跻身全球专用车行业前茅。 3、能化及食品装备产业 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3899.HK)是香港主板上市公司,隶属中国国际海 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能源化工食品装备板块(以下简称中集安瑞科), 该板块立足能源、化工、食品装备行业,通过研发、创新,为客户提供运输、储 存、加工的关键装备、工程服务及系统解决方案,全力打造CIMC ENRIC中集 安瑞科的业务品牌,现已拥有9大产品品牌、成员企业18家、员工9000人。 中集安瑞科在中国的石家庄、廊坊、南通、张家港、荆门、蚌埠、南京;在 欧洲的德国、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地拥有制造基地,建有一流的能源、化工、 食品装备生产线,拥有国际领先的研发中心,营销网络遍布中国及欧洲主要国家 并向其它区域延伸。 未来,中集安瑞科将依托强大品牌影响,倡导低碳经济理念,为能源化工食 品装备产业提供更环保、更安全、更平稳、更高效的产品和服务,努力成为全球 领先的能源化工食品行业关键装备制造商、工程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 全球能源、化工、食品装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为人类生活更加美好做 出杰出贡献。 4、海洋工程产业 中集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商之一,并始终在国际海洋工程市 场中参与全球竞争。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自升式钻井平台(Jack up)、半潜式钻 井平台(Semi-submersible)和海洋工程辅助船。中集已建立完整的“一个中 心,三个基地”的战略业务体系: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YCRO) 作为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总装、调试交付基地,龙口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 公司(LCRO)作为自升式平台的生产建造基地,海阳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 公司(HCRO)作为模块建造基地。本集团还拥有国家能源局授牌的国家能源海 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试验)中心,包括位于烟台的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 司和位于上海的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5、空港设备产业 中集的空港设备业务起步于1990年,现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专业公司,以机 场旅客登机桥、全自动航空货物及物流处理系统、站坪车辆、自动化立体停车库、 行李系统为主要产品。成员企业中集天达率先生产了接驳全球最大客机A380的 登机桥,并成为中国第一家登船桥制造商,产品遍及近五大洲七十多个国家和地 区。中集天达至今已向国内外近170个机场提供了3000多台品质优良的旅客登 机桥,登机桥产品和技术已完全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航空货物处理系统 的综合实力也稳居全球前三位。2012年1月中集天达入主民航协发机场设备公 司,成为国内机场摆渡车龙头制造企业,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至今,中集空港设备产业已申请的各项专利有240项,获得授权的有136项, 其中还有多项是在美国和欧洲申请并授权的发明专利,在世界同行业遥遥领先。 6、金融产业 中集集团金融板块始于2007年,由中集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中集融资租赁 有限公司两个业务单元组成。中集金融板块致力于打造与中集集团全球领先制造 业地位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手段,提高集团资金运用效 率和效益,协助集团产业战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竞争市场目标的实现,成为 集团利润的增长点。 7、物流产业 中集物流致力于为不同行业客户提供基于标准化物流装备包装物流服务方 案,以系列化标准物流装备产品和服务网络为依托,通过整合集团资源、技术和 服务,针对行业客户需求设计服务方案,满足行业供应链上包括产品包装、设备 租赁、代理采购、入厂物流、上线配送、成品发运等需求;基于遍布全国主要港 口的集装箱堆场网络,我们向客户提供包括船代、货代、订舱、报关报检、物流 金融等综合一体化港口物流服务;与此同时,我们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客户提供 覆盖集装箱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包括堆存、维修、国内旧箱租赁买卖、回收改造、 模块化建筑等。 基于以上业务的多年实践,中集在港口物流服务、物流服务网络、行业装备 物流服务、标准化物流装备设计制造、物流金融服务、港口集装箱服务等领域具 备了成熟的市场服务能力。围绕制造服务升级的总体战略思想,中集将现有服务 资源进行整合,整体提升服务运营能力。未来,中集将继续强化上述能力,开展 综合物流服务业务,打造网络化物流操作、物流信息化、集装箱循环利用三个基 础运营平台,发展基于标准化物流装备的行业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及相关特色服 务。 8、房地产 中集地产公司拥有500多名员工,下辖多个项目公司,涉及高端住宅、商 业、酒店以及全资控股的物业管理公司等。中集地产充分利用中集集团在资金、 品牌、产业协同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自身在房地产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及优秀的 团队管理能力,近年来业务发展迅猛,具备了跨区域、多业态的综合开发能力。 数年来打造了一系列品质卓著的地产项目。在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方面,获得国 家、省、市赋予的多项殊荣。目前在珠三角深圳、江门、阳江及长三角上海、扬 州、镇江等多个城市开发和拥有十三个房地产项目,产品涉及普通住宅、别墅、 精装房、5A写字楼、星级酒店、商场等。 二、经营理念 使命: 为物流、能源行业提供高品质与可信赖的装备和服务,为股东和员工提供良 好回报,为社会创造可持续价值。 愿景:成为所进入行业的全球领先企业。 内涵包括: . 具有全球化品牌形象,成为在全球主流市场受推崇、尊敬和信赖的 品牌; . 对行业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变革创新做出了显著贡献,成为引领行业 持续健康发展的领先企业; . 拥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战略或商业运营模式,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 核心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 . 拥有追求卓越、持续改善的管理体系和方法,成为世界公认的卓越 企业; . 公司员工具有非常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成为代表全球先进商 业文化方向、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组织; . 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受到社会尊敬,成为能够协调各利益相关方 平衡发展的生态型企业。 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核心思想 内容诠释 诚信为本 诚实、忠诚、务实 . 我们坚持为人正直、坦诚相待,脚踏实地、志存高远,致力 于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 我们坚持言行一致,信守承诺,致力于营造一个相互信赖的 工作环境。 客户至上 更好、更快、更多 . 我们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开展一切工作,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 业化的解决方案; . 我们力求比竞争对手更强的服务能力,致力于为客户创造效 率更快、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的价值。 简明高效 效率、效能、效益 . 我们坚持责任清晰,权责明确,致力于运作流程简单化、组 织运行高效化,促进企业人均效能与整体工作效率的不断提 升; . 我们坚持有效沟通、快速响应,始终保持对外界变化的快速 反应的能力; . 我们坚持内部人际关系的简单明了,致力于专注工作目标达 成的内部人文生态。 创新无限 敢思、敢行、敢言 . 我们坚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致力于客户价值增长的创新; . 我们坚持突破禁锢,挑战传统,致力于引领行业发展潮流、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创新; . 我们坚持知识共享,协同进步,致力于提升全集团持续创新 和系统创新。 尽心尽力 敬业、责任、协同 . 我们坚持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致力于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 . 我们坚持以身作则,全力以赴,永葆激情,敢于承担更多责 任和风险,致力于打造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 我们坚持“一个中集”,集团利益最大化以及整体利益优先 于局部利益的基本准则,致力于提升企业的系统竞争力。 尽善尽美 进取、学习、超越 . 我们坚持努力学习,精益求精,持续改进,致力于企业的和 谐发展; . 我们坚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不断超越,致力于企业的持 续发展。 社会责任观 聚焦企业核心功能与使命,科学运营,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与服务。 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严格遵守经济、社会与环境三重底线,并且积极实践, 力求为行业生态改善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社会责任观内容延展 1、企业运营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是企业运营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运营与承担社会责任 是和谐统一而非相互对立或矛盾的关系。 1) 创造价值,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与服务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 前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要聚焦企业的核心功能与使命, 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与服务。这是企业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也 是企业的利润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企业通过价值创造合理合法 追求利润是一种完全正当的行为,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尤其中集作为 多个产业的行业领袖,更应该通过产品创新、新型工业化等科技手段,以及 产业价值链的流程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改造和优化产业价值链,突破制约 产业发展的人力、环保、能耗等瓶颈因素,既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也为企业赢取更大的发展机遇及利润空间。 2)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最重要的就是要秉持科学发展的理念,高效运营企业资 源,追求企业资源社会效应的最大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是要在开展现 有业务的基础上,增加额外的工作与负担,而是要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日常 的工作中,在严格遵守社会、经济与环境三重底线的同时,更要力求超越, 追求以更科学、更透明、更道德、更合规的方式来运营企业资源,以期最大 程度地发挥企业资源的社会效应。 3) 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各利益相关方诉求,不片面、过度追求短期利润,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诉求。企业与社会各利益相关方即便可能存在短期 的利益竞争,长远来说更多的是互利共生关系,因此恪守社会与环境底线, 关注、充分尊重并且尽量满足各利益相关方诉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 的必然选择。过度关注短期利润,无视诚信与道德准则、甚至突破法律底线, 不惜损害、侵吞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理权益,不仅伤害到企业社会生态,最 终也必将挤压甚至消灭企业的生存空间。 2、社会责任准则 . 遵守法规:在开展业务时, 自觉遵守业务所在国家和地 区的现行有效的法律及法规, 不侵害其他组织或个人的合 法权益; . 道德行为:尊重商业伦理, 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坚持诚 实、信用、公正和廉洁的道 德准则,并以此指导和不断 审视企业的经营决策与行为; . 科学发展:通过产品创新、新型工业化,以及产业价值链的流程整合与商业 模式创新等手段,探求和创造企业与社会的共享价值(共享价值——既有利 于企业,又有利于社会的价值),在促进产业及社会发展的同时,获得合理 的商业回报; . 多方兼顾: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密切关注并且尽量满足员工、合作方、 社区、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合理诉求,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及在其他国 家或地区运营时尊重当地习俗; . 以人为本:坚持“国强民富,共同发展”的理念,将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 性、积极性、创造性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以实现员工与企业及社会 的共同发展; . 开放透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及有关活动的开展,促使利益相关方能以积 极的方式了解、影响和参与企业的运营活动。 三、近年获得的荣誉 近几年集团层面获得的重大荣誉有: 获奖时间 奖项 2012年 中集荣登“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获“杰出企业奖”(第一财经) 2012年 中国500强企业,中集居73位(《财富》中文版) 2012年 “全球2000领先企业”第1382位(福布斯) 2012年 麦伯良总裁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财富》中文版) 2007年 “CIMC中集”集装箱荣获中国世界名牌称号 2007年 “中集”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2005年 “中集”集装箱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2004年 麦伯良总裁当选“2004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说明:此处只列举了集团层面近几年获得的一些重大荣誉,集团、各产业及成员 企业日常所获得的荣誉此处不再一一说明。 管理体系 一、公司治理 中集集团发展的30年,也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30年。凭 借先天的中外合资基础,以及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深圳的地理位臵,集团逐渐形 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股本结构 1994年1月17日,经深圳市证券管理办公室深证办复[1994]22号文批准, 本公司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1,200万股A股和向境外投资者发行1,300万股B 股,发行完成后,本公司股本总额为8,900万股。本公司B股股票和A股股票 分别于1994年3月23日和1994年4月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批准,2012年12 月19日,本公司所有B股通过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 司主板上市并挂牌交易(H股)。 目前公司发行总股本为2,662,396,051股,其中A股1,231,915,542股,H 股1,430,480,509股。股本结构表如下: 股权架构图 招商局国际(中集)投资有限公司和COSCO Container Industries Limited是 本公司两大股东。 本公司实际控制人与本公司之间的产权和控制关系图如下: 均衡的股权结构和权 力制衡的董事会决策机制, 是中集集团长期稳定发展 的基石之一,保证了公司 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界 线清晰,在很大程度上避 免了一股独大的种种弊端。 当各方利益发生冲突时, “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是 解决矛盾、协调冲突的共同基础。公司经营管理层能以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 作为日常经营决策的标准,董事会成员的专业能力,保证了董事会决策的公正和 科学,确保公司持续稳步发展。公司股东利益和投资回报才有坚实的基础。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中集集团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保证充分行使各自职能并且相互制衡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公司严格按照《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 《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的要求,确保所有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享有平等地位, 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公司股东大会的中小股东参与程度较 高,公司通常都安排董事、管理层与 参会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现场沟通 与交流的时间。以下对近五年股东大 会除两大股东外的其他中小股东参会 情况进行了统计: 股东大会届次 参会股东人数 代表股份 201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 460 195,137,342 201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 287 196,036,070 2011年年度股东大会 206 183,773,529 201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137 159,032,935 201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136 210,000,660 2010年年度股东大会 292 325,848,212 201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 103 241,910,035 201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188 240,096,467 2009年年度股东大会 127 192,893,745 2009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 99 3,065,364 200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95 194,560,628 2008年年度股东大会 94 147,427,102 200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80 304,469,744 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负责执行股东大会决议,制订公司重大方针和发 展规划。董事会下设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及提名 委员会,各委员会依据相应的工作细则,分别承担公司重大工作事项讨论与决策 的职能。公司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现有3位独立董事,分别来自财会、法律和 文化传播领域,具备专业能力和较高的声誉,能够对董事会的运作提供专业的帮 助和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对于需要独立董事发表意见的信息披露、重大投资、 关联交易、对外担保、股权激励、人员选聘等重大事项均出具书面意见函,独立 董事的职责履行能够得到制度的保障。 公司监事会负责监督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以及公司董事、公司经理和其他高 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合法合规性。 各权力主体依据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议事规则、总裁工作细则 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发挥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实施公司治理。股东大会、 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和责任得以充分履行,并相互制衡,有效地维护了股东和 公司利益,保证公司持续发展。 根据中国证监会、深圳证监局、深圳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联合交易所的上市公 司治理规范要求,本公司积极按时完成监管部门要求的公司治理整改、专项检查、 制度建设等事项。2012年,开展投资者保护宣传工作;积极落实现金分红有关 工作,制订了《股东回报规划》、《贯彻落实分红有关事项的工作方案》。本公 司董事、监事最佳实践入选深圳上市公司协会、深圳证监局拟印发的《深圳上市 公司独立董事、监事会最佳实践案例汇编》。公司连续第四年在推动规范自律工 作方面获得深圳证监局的公开表彰。 二、制度建设 2012年,中集进一步巩固集团、各产业及成员企业制度体系建设的统一规 范,深入开展多层次的制度建设进程。通过强化制度的意见征集、审议、仲裁和 审批程序及其他相关要求,有效遏止了“部门化”思维,推进民主决策,让最有 实战经验的人发表意见,让业务相关部门充分参与机制建设等,起到了极大的推 动作用。 在2011年推动以35项重大制度为核心的制度化建设进程之后,2012年, 集团配合集团的分层管理大趋势,以及对于风险控制、效率提升的要求,进一步 深化制度的梳理诊断和整改,同时各产业、企业同时按照集团的要求进一步深入 开展自身的制度体系检讨与完善。通过一年的努力,集团内部各公司新建、修订 制度都超过50余项,进一步完善了集团的经营管理体系。 三、内部风险控制与审计 内控体系建设历程 中集内控体系建设创新特色和成果 经过内控体系建设几年的实践和积累,公司创建了一套符合自身特点和要求 的先进的风控体系。推动了35项内控基础制度、129项专业制度的建设及更新; 推动100多家子公司完成24个内控主流程模块,包括独创的知识产权、用工风 险、生产制造等内控流程模块的建立;设计了中集内控体系建设“三步走”方法 论;编制了一套独具中集特色的培训教材,开展全员、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训; 编制了融合制度体系、控制流程、风险管理为一体的内部控制手册;制定了一套 完整的用于项目组织、管理、交流跟踪的工作模板;打造了一支专业过硬、初具 规模的内控队伍。为企业的健康运营、顺利渡过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的保障 作用。 2012年内控内审主要工作 2012年初,按照战略升级、分层管理的基本思路,中集统一部署了内控人 才育成体系、层层编 制内控手册、内控达 标工程和KRI关键风 险指标E化等四项内 控重点工作,推动内 控工作进一步深入、 长效开展,形成了公 司各职能条线、业务 单元、企业共同检查、 督促、承接,内控体 系全面落实的格局。 为加强内控基 础,改善控制环境,公司建立了内控内审专题门户,提供内外部法律法规制度查 询、培训课件、内控工作动态和投诉举报渠道公示等信息资料,为公司内控内审 工作提供一个经验交流、资源分享、宣贯传播的渠道,倡导注重风险管理、诚信 为本的企业文化,努力营造“人 人学内控、事事有内控”的良好 氛围。 内控审计作为中集集团5S 管控体系的重要一环, 对战略、 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 行审计认定,审计结果作为对组 织和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充分发挥了“内审是矛、内控是 盾”的监督保障作用。 得益于前期内控工作打下 的坚实基础,中集作为沪深两市第一家申请B转H股的公司,向香港联交所提 供的包括内控情况在内的各项申请材料得到认可,半年内实现了B转H股成功 上市。 2012年主要内控内审丼措及成效 内控方面 审计方面 . 中集成为主板上市公司内控规范试点样板; . 内控体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 内控四项重点工作按计划取得进展; . 完成四家试点企业内控手册编制发布,初 步完成分层内控手册编制指南; . 明确内控达标工程管理机构和职责,制定 项目推进计划和方案,编写设计了内控达 标工程认证审核办法、审核标准和细则 等; . 集团总部培育会计、审计、评估、IT、工 程、法律等多个职业的复合型内控高端人 才团队初步成型;向下属业务单元输出中 高端内控人才,制订内部人才培育方案 等; . 完成五家试点企业KRI指标体系梳理及一 家企业的KRI预警信息系统需求调研; . 独立设计针对欧美企业的外文内控模板工具, 开创海外企业遵从中国上市公司内控规范的先 例,提升海外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 工程内控事前介入,创造效益、防范风险。 . 完善反舞弊机制,公司内控内审门户网站公示 投诉举报的渠道和有关注意事项,有力地推动 了反舞弊工作,在公司营造“对舞弊零容忍” 的氛围。 . 内控、内审融合,事半功倍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发现问题,为管理层提供解决方案和建议,促 进集团业务发展、效益提升。 . 汇编发布季度审计警示,使风险得到及时揭示, 教育提醒干部,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2012年内控内审获得的重要荣誉 1、2012年深圳证监局的105号文指出中集集团等企业已按要求全面完成内控 建设。中国证监会选择中集内控案例入编《中国内控年鉴》。 2、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向中集颁发“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百强企业 奖和杰出领袖奖”两项大奖。 3、《中国会计报》以整版篇幅对中集内控经验进行了系列报道;“内控中 国行-广东站”高峰论坛邀请中集内控总协调人发表主题演讲,得到与会者高度 评价。 中集内控内审工作下步计划及愿景 随着中集战略升级、分层管理进入新的阶段,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 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发生的变化,内部风险控制及相应的体系制度将需要随着情 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中集将继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继续推进内控四项重点 工作,与公司相关职能条线配合,深入开展专业领域风险控制和审计调查,注重 运行效果,强化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未来中集将充分发挥内控审计在集团战略管控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并进一步 扩展为包括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合规遵从的三位一体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四、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 依法真实、准确、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确保披露的信息充分、合规、公平 中集遵守《公司法》、《证券法》、《公司章程》、《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履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指定董事会秘书负责 信息披露工作,制定了《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信息披露遵循“充分披露信息原 则、合规披露信息原则、投资者机会均等原则、诚实守信原则、高效低耗原则、 互动沟通原则”,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通过指定的报刊、网站等信息 平台披露有关信息,并持续改善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2012年,公司根据信息披露法规,完成了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的披露,确 保投资者能及时、公平、准确、完整地了解公司的真实状况。本公司连续第四年 在推动规范自律工作方面获得深圳证监局的公开表彰。 重视投资者关系,维护与投资者的沟通与交流 2012年,中集继续重视并致力于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从保护中小投 资者利益出发,在日常工作和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采取创新措施,加强与广大 股东、投资者的全方位有效沟通。公司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公司章 程》、《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手册》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围绕“回答投 资者关注、解除投资者困惑、树立投资者信心”的工作宗旨,一方面认真做好日 常接待工作,耐心答复投资者电话咨询,并有侧重的参加境内外券商的年会及专 题会议,以及策划公司推介活动,保持与机构投资者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另一方 面,及时回复“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的网上提问,坚持耐心、客观、全面与中 小投资者沟通,避免选择性披露,确保中小股东公平、公正获取公司信息的权益。 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率先实施了B股转H股。公司担当了探索解决长期以 来B股问题的“破冰”角色,为中国资本市场重大创新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有利于保护股东的中长期利益。在项目实施期间,开通了专门咨询信箱,增加专 门人员应对大量的咨询电话;在证券媒体刊发B股现金选择权专题问答。 2012年公司接待基金、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类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 者的来访、调研、工厂参观共计约56次。其中6月接待了多家券商、基金等机 构投资者参与的大规模集体调研,参观公司海洋工程装备、能源化工装备新业务 的生产基地。9月27日,由深交所、深圳证监局组织的“走进上市公司投资者 开放日”活动第19期在本公司成功举行,这是主板上市公司第一站活动。来自 多家券商的50余名投资者参加了此次活动。公司管理层参与了与中小投资者和 股东的交流、互动。通过上述持续、全面、深入、多层次的沟通,取得较好效果。 五、社会责任管理 中集集团将社会责任工作融入企业发展战略,按照新的管控模式,完善社会 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工作体系,构建了以战略决策、技术创新(环保节约)、 安全生产、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内控等为核心的专业管理委员会,建立制度、流 程、分工、运行为一体的管理机制,为持续深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工作奠定了管理基础。附:中集集团社会责任管理职能一览表 责任单位 社会 责任项目 董 事 会 经 营 班 子 总 裁 办 公 室 战 略 发 展 部 人 力 资 源 部 企 业 管 理 部 科 技 管 理 部 财 务 管 理 部 审 计 监 察 部 法 律 事 务 部 采 购 管 理 部 资 金 管 理 部 集装 箱营 运事 业部 信 息 管 理 部 总部 其它 职能 部门 产 业 成 员 企 业 备注 社会责任体系规划与建设 ▲ △ △ △ △ △ △ △ △ △ △ △ △ △ ▲ ▲ 公司治理结构 ▲ △ △ △ 公司治理结构有关内容按公司章程由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确定 制度建设 ▲ △ △ △ △ △ △ △ △ △ △ △ △ △ ▲ ▲ 内部风险控制与审计 △ △ △ △ △ △ △ ▲ △ △ △ △ △ △ ▲ ▲ 信息披露 ▲ △ ▲ ▲ ▲ 总裁办、审计监察部分别对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等有关信息的披露负责 经营理念与社会责任观 ▲ ▲ ▲ △ △ △ △ △ △ △ △ △ △ △ △ △ △ 科学规划 ▲ △ ▲ △ △ △ △ △ △ △ △ △ △ △ ▲ ▲ 科技创新与新型工业化 △ △ ▲ ▲ ▲ ▲ 信息管理部参与负责有关的信息系统建设,如ERP系统等 信用建设 △ ▲ ▲ ▲ 责任投资 △ ▲ ▲ ▲ 反对商业贿赂 △ ▲ ▲ ▲ ▲ ▲ 采购管理部负责采购过程中的反商业贿赂行为 公平竞争 △ △ ▲ ▲ ▲ ▲ 各业务板块负责在各自领域的公平运营 尊重产权 △ △ ▲ ▲ △ △ ▲ ▲ 集团层面物质产权有关事宜由战略发展部负责;知识产权方面由科技管理部负责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 ▲ ▲ ▲ 主要是参与和推动行业标准建设方面 环保节约 △ ▲ ▲ ▲ 安全生产 △ ▲ ▲ ▲ 产品质量与安全 △ ▲ ▲ ▲ 责任营销 △ ▲ ▲ ▲ ▲ 包括倡导责任消费、以及顾客与消费者隐私保护;各业务板块负责在各自业务领域的有 关事宜;总裁办负责重大战略客户的有关事宜 顾客投诉和争议处理 △ ▲ ▲ ▲ ▲ 各业务板块负责各自业务的有关事宜;总裁办负责重大战略客户的有关事宜 经销商权益保障及社会责任监督 △ ▲ ▲ 供应商权益保障及社会责任监督 △ ▲ ▲ ▲ ▲ 和谐劳动关系 △ ▲ ▲ ▲ ▲ ▲ 总裁办公室参与负责文娱活动组织及有关的员工沟通工作;集团企管部负责与安全精益 有关的职业健康与安全部分内容 社区参与和发展 △ ▲ ▲ ▲ 备注:表中▲表示“负责”或“重点参与”,▲表示负责其中的特定部分;△表示“参与”或“支持” 社会责任 一、科学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传统的制造业过度依赖于“高能耗、高产出、高排 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对社会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日趋明显和严重。中国政 府这几年一直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中集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增长,也果断 选择了产业转型升级之路。2008年开始,中集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一是发展 天然气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业务,发展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务, 二是改造我们的现有产业,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精细化实现传统产业的同步升级。 2012年,在中集集团投产30周年之际,中集集团提出了未来五年可持续发展战 略。 1、中集未来五年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战略目标 力争2017年企业规模接近财富世界500强水平,力争全集团达到跨越千亿 元,力争净利润接近百亿元;建成产业运作与资本运营一体化,制造与服务一体 化,国内与国际经营一体化,保持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增值。 (2)发展思路 提出 “稳中求进,战略聚焦” 的战略发展主题词,中集将在总体稳健发展 的基础上,聚焦现有业务,发挥多业务协同效力,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对进入新 产业保持谨慎态度。未来五年将努力打造“2x2”愿景,一是聚焦物流与能源装 备领域,形成两大产业集群,二是从以制造为重点延伸到“制造+服务”的双重 业务核心。 2、2012年经营业绩: 2012年,在经济低迷、市场下滑的挑战面前,经过中集人的共同努力,仍 然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尽管销售收入和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可喜的 是,中集能化食品装备产业的销售规模和盈利能力再创新高,其他业务板块也均 有较好的业绩,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盈利手段更加多元,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 强。而这个业绩的背后,是中集集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产业升级、战略 升级的阶段性成果。 表:集团近三年主要财务数据 年份 项目 2010 2011 2012 资产总额(千元) 54,130,649 64,361,714 62,992,380 营业收入(千元) 51,768,316 64,125,053 54,334,057 利润总额(千元) 3,674,607 5,022,706 2,907,380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千元) 3,001,851 3,690,926 1,939,081 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平均) 20% 21% 10% 纳税总额(中国地区)(千 元) 836,510 1,822,534 1,548,427 利息支出(千元) 459,595 662,761 746,048 注:1、本表中货币单位为人民币; 2、详细财务数据可查阅与本报告同期披露的《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2012年度报告》。 持续创新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中集深刻认识到进行科技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落 实科学发展观、参与国际竞争、实现中集世界级企业愿景的必要条件。中集始终 坚持“创新无限”的核心价值观,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不断发 展和完善科技管理体系。在集团近年的战略升级和业务转型过程中,确立了以“创 新推动价值增长”为导向的“技术牵引型”科技创新机制,进一步促进了新产品、 新技术、新工艺和装备的研究开发,以及符合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的引进和 孵化。同时中集也在不断完善创新成果的发掘、激励和推广机制,加快科技成果 转化,打造中集的科技品牌。通过科技创新,带动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价值提 升,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集团产业分布格局,中集确立了“研究院”和“技术中心”相结合的研 发体系,目前,中集集团技术中心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此外还在下属9大核 心业务产业设立了25家集团级技术中心,其中5家研究院,20家技术分中心,依 托强大的研发组织,把领先的技术转化成客户的竞争优势和商业成功。 项目 2012年 营业收入(亿元) 543.34 研发投入(亿元) 19.02 研发投入比例(%) 3.5 2012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重 2012年中集研发总投入为19.02亿元人民币,集团3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 参与了有关新产品的开发以及生产技术工艺的升级和改造。截至2012年12月 31日,中集累计申请专利3015件,其中,海外专利254件,中国专利2761件。 累计已获得授权专利2029件,其中发明专利468件。2012年,中集申请中国 专利419件,PCT国际专利申请2件,海外专利5件。 项目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申请量 当年专利申请量 241 217 278 351 419 当年发明申请量 112 103 92 120 111 授权专利 当年授权的专利累计 964 1169 1386 1814 2085 当年授权的发明累计 87 144 240 423 474 2008-2012授权专利与发明专利柱状图 目前中集共有21家企业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2012年中集天 达和大连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分别入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此外,2012年集团共有90项科技项目获得政府支持,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 省部级项目29项,共计获得政府专项支持经费6852.79万元。 新型工业化 2012年中集集团技术创新方面各类获奖情况 . 中集木业 “竹木复合结构理论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国 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中集天达“全自动航空货物处理系统”项目荣获2011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安瑞科集成公司第四次荣获廊坊开发区“重要贡献奖”; . …… 中集长期致力于 制造技术的创新和发 展,尤其在集装箱等 传统产业,已经在制 造技术方面形成较强 的竞争优势。2012年, 中集在新型工业化领 域继续阔步向前,南 方中集集装箱“梦工厂”生产线的建成和投产,成功实现了集装箱产业转型升级; 中集木业与南京林业大学等联合开发的“竹木复合结构理论研究与应用”项目, 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生产环境,也实现了产品在安全、节约、循环 利用等方面的大幅提升;其他产业如能化及食品装备产业的低温装备生产线的改 造优化,空港产业全自动航空货物处理系统开发等等,都体现了集团在新型工业 化领域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 案例: 中集“梦工厂” 随着社会的进步,公众以及政府对企业在环保节约、劳工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 高,集装箱作为传统的“三高”产业,面临的形势日趋严重。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实现 传统产业的与时俱进,中集集团提出了“梦工厂”的概念并在南方中集开始建设。 “梦工厂”的设计建造以“安全环保”、“技术领先”、“精益规划”、“优质高 效”为原则,不仅集成了多年来中集在集装箱制造方面的先进技术与经验,还广泛借鉴 了汽车行业的先进做法和理念。与传统的集装箱生产线相比,南方中集“梦工厂”大大 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并且全面搭建了MES(Manufacture Executive System)制造 执行系统,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于一体。环保方面,梦工厂采用国际先进的 生化处理系统,通过废水的循环利用,最终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 人性化的作业配置,大大降低了生产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环境的舒适性, 同时在经济效益方面,“梦工厂”也表现良好:在占地面积及用工基本不变(略有增加) 的情况下,产能提高了50%,单箱电耗降低近20%,单箱成本下降明显。 目前南方中集“梦工厂”运行效果良好,而中集新的“造梦”行动已经起航,太仓 中集冷藏物流装备有限公司的建设工作已经启动,围绕冷箱新工厂“环保绿色”、“安 全人性”、“技术创新”、“高效低耗”、“性价精益”的设计理念,新厂投建严格遵 循高层次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以期打造集科学、先进、环保、 绿色,体现当今行业最高水准的中集冷箱“梦工厂”,同时实现制造技术“十五年不落 后”。 2012年6月20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 峰会)上,南方中集“梦工厂”作为2012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可持续发展----中国 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世界讲述了中国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如何由粗放制 造向精益制造转变,探索出一条绿色、高效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 新未来。 . 案例: 智能集装箱及其物联网系统的产业化应用 作为物流运输装备核心的集装箱,在现代快速物流、货运安全、货运监管、国际反 恐和智能供应链的行业需求下,迫切需要智能化、信息化,即实现集装箱在供应链和物 联网下的可视、可监测、和可控制。 “智能集装箱及其物联网系统的产业化应用”项目,是以智能集装箱以及基于智能 集装箱的物联网为基础,开展产业化应用。 智能集装箱物联网公共数据平台与服务系统,通过RFID阅读器、智能集装箱安全 设备(CSD)阅读器、2G/3G/WLAN/卫星通信等方式实现数据采集和上传,通过智能集装 箱物联网公共数据平台与服务系统的后台信息与网络系统可实现对集装箱的“箱”“货” “流”等信息流和物流的实时跟踪,意味着集装箱从发货到收货的全过程的监管,集装 箱在整个供应链下是透明的,从而大大提高了集装箱运输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并可消除 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的错箱、漏箱,提高通关速度。 本项目承担单位中集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企业,全球领先的智能集装箱 研发中心,开发了系列化的智能集装箱,除智能普通货物集装箱外,还开发了智能罐式 集装箱和智能冷藏集装箱,是智能集装箱领域最系列化、最全面、最成熟研发中心。 本项目将在前期开发的系列化智能集装箱及其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结合第三代移动 通信(3G),特别是TD-SCDMA等移动通信技术和北斗导航等全球导航技术,以及 GIS,基于机器到机器(M2M)、机器到系统(M2S)的理念,利用软件即服务(SaaS)、 平台即服务(PaaS)等技术,开发和实施智能集装箱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 以智能集装箱及其物联网平台为基础,开展行业试点和应用。本项目将开展三个行 业的应用:一是海关;二是危化品运输和仓储行业;三是食品冷链的运输。 通过目前已经初步商业化应用的智能集装箱及其系统,通过行业典型的规模应用示 范,形成行业成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整个行业技术、服务模式和监管模式的升级 和革新。通过试点和应用,探索出成熟的应用模式、规范和标准,最终形成行业的解决 方案,引领行业的技术和应用革新。 . 案例 南通罐箱“MES制造执行系统”开发 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客户和市场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现了JIT(Just In Time)、BTO(面向订单生产)等新的生产模式。企业要从最基础的生产管理上提升 竞争力,通过连续信息流实现企业信息集成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 了实现上述目标,保持公司产业的与时俱进,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后 面简称“南通罐箱”)于2011年初提出了“MES制造执行系统”开发项目,并于2011 年正式启动和实施。 南通罐箱“MES制造执行系统”的开发以“整体监控”、“统筹优化”、“快速响 应”、“自动高效”为原则,不仅集成了多年来南通罐箱的先进技术与经验,还广泛借 鉴了面向离散型制造业的过程控制系统的先进做法与理念,以数字化、透明化、智能化 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快速反应、有弹性、精细化的制造环境。 与传统的罐箱生产模式相比,“MES制造执行系统”的实施提高了南通罐箱的敏捷 化制造水平,减少了公司内部没有附加值的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是通过信息传 递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统筹优化,可以在最短的时 间内掌握生产现场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快速的应对措施,保证生产计划得到合理 而快速的修正,改善了物料的流通性能,提升了排产效率,提高了生产回报率、及时交 货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同时任意视角和环节的前追后溯功能,使得故障及时定位和责 任明确界定,实现了集自动化、数字化、系统化、信息化于一体的现代生产管理模式。 目前,“MES制造执行系统”正在南通罐箱生产线实施,后续将围绕其“自动监控”、 “统筹安排”、“整体优化”、“快速响应”、“弹性高效”的实施理念,将项目研究 成果在集团内推广应用,推进集团敏捷制造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制造管理技术的飞跃式发 展。 MES系统界面图 . 案例: 新会中集高效高强度轻量化多式联运装备 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新会中集自2001年以来,共投入了约1亿人民币用于该项目的开发,主要用于生产 线改造、工艺研究、新材料开发、样箱制作等方面。本产品在设计上通过大量使用热轧 高强钢,实现箱体减重25%的目标。其中采用的1.0~1.2mm 700Mpa 热轧高强耐候薄板 为世界首创;耐疲劳环保型木地板的开发,延长了地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地板的维护 保养成本,Oak 条木地板国产化及生产线的建立,降低了条木地板的采购成本,缩短了 采购周期;超高强耐候钢焊接工艺及生产线优化,通过超高强耐候钢焊接电流、电压、 焊接速度以及高强焊丝的优化,并对焊接生产线进行优化以满足高效高强度多式联运装 备的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能; 2013年1月25日,广东省科技厅在新会组织并主持召开了该项目的科技成果鉴定会, 鉴定结论为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案例: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作为劳动密集型制造类企业,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一直是中集技术发展的重 要内容。随着技术进步和用工环境的变化,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随之而来的生产自动化 将成为中集未来制造技术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手段。经过多年努力,工业机器人目前 已在新会中集、深圳专用车、西安中集等单位得到应用,洛阳凌宇已开始自主进行机器 人技术的研究和探索。2012中集集团与松下集团共同组建的“焊接与自动化”联合实验 室投入运行,部分成果已在集团内实际应用。 信用建设 中集与国内外知名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集团 财务稳健,项目投资审核制度严格、资金管理制度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完善, 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水平,保障了公司资产、资金安全。而且,中集严格遵守 国家相关税收法规及政策,自觉依法经营,诚信纳税。 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上,中集与汇丰、花旗、渣打、南洋商业银行、荷兰 安智银行等外资商业银行,交行、招行、建行、中行等中资商业银行,并与中国 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家政策性银行、中信保等国有政策性保险公司, 保持着长期、稳定、互信的合作关系。中集是上述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重点优质客 户或总行级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在支持营运资金需求、国际结算、资金交易产品、 项目收购、出口保理、买方信贷、融资租赁、公司理财业务等各业务领域深入开 展全面的合作。 鉴于中集集团在营运资金流动性管理上的出色表现,荣获渣打银行2012年 营运资金最佳流动性管理奖项。中集集团是大型装备制造行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 企业。 责任投资 中集集团成功的对外投资实践始终坚持两种责任统一的原则,即始终坚持实 现股东价值增值的责任和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相统一。追求良好的投资回报 是投资的逻辑起点,而追求利润目标以外的社会价值则是企业获得长期发展并实 现基业长青的动力源泉。中集集团的责任投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强化技术升级,加大环保投入,将投资活动与产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紧密 结合 近年来中集集团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开展对成熟产业的技术升级,这些投资 不仅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产出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 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节约了资源和能耗,降低了劳动强度,使产业发展与周边环 境、与劳动者和谐共生。比如集装箱产业的全面自动化高效流水线,投入很大, 但在产出效率上以及减轻劳动强度上已绝非是传统工艺可以比拟。其它诸如水性 漆应用、有机废气治理、焊烟除尘等项目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中集集团以实际 行动诠释着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企业集团在产业发展和社会责任中所付出的努力。 2、引领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用过的集装箱重新组装搭建就成为一种建筑物,这不仅有效利用了废旧集装 箱,还节约了建筑材料及能源的重复投入,是循环经济的代表性产业。该产业在 国外已发展了很多年,在建筑、矿山、学校、宾馆、餐厅等领域广泛使用。其特 点是灵活组合、坚固抗震并可反复拆装搭建。但在我国该产业的发展既无相关规 范,也无技术标准,使产业发展受到局限。中集集团作为集装箱行业的领军企业, 主动承担起了行业的社会责任,组织开展国家集装箱模块化组合房屋技术规程的 编制,该技术规程在2012年已通过国家级专业评审,将很快向社会发布。这不 仅推动了行业发展,更为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积极倡导绿色建筑,在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同时努力践行企业的社会责 任 中集集团早年投资建设的集团研发中心项目就通过了国际“绿色建筑”认证 (简称LEED认证),成为倡导绿色环保理念的社会典范。2012年中集集团在 山东烟台又投资建设了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项目,该项目在建筑材料、施工组织、 节约能源、环境品质、可持续性等各方面都按照国际环保认证要求严格把关,成 为当地第一个通过国际认证的“绿色建筑”,受到了当地政府、周边社区和公众 的欢迎。这种环保理念的实践在中集的投资活动中无处不在,充分体现了中集集 团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4、在海外投资领域,恪守三项原则 中集集团在海外投资领域一直表现活跃,海外投资的主要方式为跨国企业并 购。无论是收购荷兰博格公司还是收购德国TGE公司,中集集团在操作这样的 跨国企业并购项目时,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收购价格问题,更多的是对自身作为国 际投资者,圆满地解决好如何按照所在国的法律遵行社会责任治理结构、履行在 劳工、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社会责任问题,同时又能充分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 从过去中集成功操作跨国并购的经历来看,中集在履行国际投资者的社会责 任方面做得较为出色,这主要是因为中集在进行海外投资时恪守以下三项原则: 一是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做所在国守法的企业公民。中集下属的所有国外 企业中,至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在所在国有过违法历史和违法记录;二是海外企 业的“本土化”经营。“本土化”经营的优势在于,既可以为企业在所在国获得 足够的发展资源,又利于企业在所在国获得社会认同;三是尊重当地的社会文化 和价值观。一定意义上说,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才,成功经营海外投资企业的基 础是成功经营当地的人才。而要成功获得经营所需的人才,尊重当地文化和价值 观是基础。正是因为恪守了上述三项原则,充分展现了中集在海外投资领域作为 负责任的国际投资者形象,中集集团才能在跨国企业并购的舞台上不断获得成功, 彰显中集在企业国际化道路中强大的生命力。 二、公平运营 反对商业贿赂 中集集团坚决杜绝商业贿赂和其他腐败行为,陆续制定了《中集集团领导与 敏感岗位人员廉洁从业警示集》、《中集集团干部及敏感岗位人员监察制度(试 行)》、《中集集团监察投诉举报管理办法》、《中集集团员工手册-职务行为 准则》等相关制度,在员工入职时即要求在充分理解公司制度的基础上,签字承 诺遵守制度。 《中集集团监察投诉举报管理办法》为员工、供应商、经销商、客户、第三 方和社会公众提供了投诉举报电话、电子邮箱、信箱等投诉举报渠道,并建立了 举报人保护机制,鼓励举报舞弊案件,努力营造“对舞弊零容忍”的氛围。2012 年,在公司内控内审门户网站公示了投诉举报的渠道和有关注意事项。对于接到 的举报事项,均由审计监察部进行专门调查或督办。 2012年,国际航运巨头、世界500强企业马士基根据其选择合格供应商的规 定,审计了中集合规和反腐政策与实践情况后,反馈:“我们发现,中集集团的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和政策与AP穆勒-马士基集团的行为准则一致。” 中集将干部的廉洁自律监察情况纳入了干部晋升和评优程序中,如发现存在 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采取一票否决。同时为了实现阳光采购,防止过程中的商 业贿赂行为,中集还制定了《廉洁协议》,要求在与供应商合作前三方签署,明 确反商业贿赂责任,作为约束双方行为的法律依据。 自2012年开始,每年12月份,集团总部、 业务单元及成员企业组织本单位部门长以上 干部及存在廉洁从业风险的专业岗位人员(如: 工程、采购、销售、财务、人力资源、审计人 员等),签署《关于遵守公司廉洁政策的声明》, 警钟长鸣。 为了建立起廉洁教育的长效机制,公司还 开发了一套中集特色的反舞弊培训教材,培训 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对新任经理进行“中集 干部的护身宝典-廉洁从业警示集”的培训, 并刻录成视频教材,便于相关人员随时学习; 对新员工进行“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的培训,其中包括对销售、采购等典型商业贿赂案件的剖析和警示,并做成形式 生动活泼的动漫教材。 守法经营、公平竞争 中集一贯遵守业务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坚持以公平的方式在市场上 参与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中集尊重各有关企业、组织的物质或知识产权, 在业务开展的国家和地区,坚决执行相应国家或地区关于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 和相关政策,不参与侵犯产权的活动。2012年,中集全年未发生因违反竞争法 规或侵犯他人产权而受到处罚或诉讼的案例。 在采购方面,为倡导、建立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中集通过建立《中集集团 采购管理制度》来规范采购业务操作,如对于原材料采购,要求至少3家供应商 进行比价;对于项目类物料,尽可能采用招投标形式采购,最大程度达到公平、 公开、公正。 通过建立《中集集团供应商管理制度》来规范供应商准入门槛,并且固化了 供应商在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环境、诚信经营、环保、安全生产和员工职业健康 等方面的要求,将我们的社会责任管理理念及管理要求传达给供应商,推动供应 商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促使更多的合作伙伴积极参与到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中来。 中集安瑞科与供应商合作的前提是共赢,并要求下属企业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 法规,供应商相互间的竞争是公平的,基于质量、价格、规模、服务、交期对供应 商做出客观的评价,并根据此来调整订单份额。 推劢行业健康发展 集装箱产业 作为集装箱行业的领先者,中集集装箱板块遵循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 发展理念,引领行业走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1、通过技术革新,开发和引进机械化、自动化设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大幅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2、顺应节能、环保、低碳的社会要求,推广水性漆、环保集装箱木地板等 环保材料在行业里的应用,降低VOC(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排放。 此外,集装箱板块不仅自觉遵守行业标准与规范,而且还积极参与行业标准 或规范的制定,为有关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板块参 与了ISO/TC104国际集装箱标准制修订和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同 时,也是ISO/TC104、COA、IICL、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重要成员。 以集装箱板块为主体,作为全国集装箱标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主任委员单 位为交通部科学教育司)、且担任副主任委员一名,委员12名(共30名),代 表中国参与多项集装箱国际标准制定,并有ISO注册专家2名,共主导/参与制修 订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规范12项。 2012年集装箱板块主持和参与标准制定统计明细 标准号 标准名称 标准类别 发布机构 GB/T 19536 集装箱底板用胶合板 国家标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ISO 1496-1:1990 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第 1部分:通用货物集装箱 国际标准 ISO ISO 1496-5:1991 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第 5部分:平台式和台架式集装箱 国际标准 ISO 能源化工食品装备产业 作为行业的领先者,中集安瑞科担任了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委会移动容器分 会委员单位,出任委员4人、专家3人,担任全国锅容标委/低温容器工作组 (SAC/TC262/WG1)组长单位,并出任组长1人,组员3人,维护行业利益,引 领行业低温容器技术发展,组织行业标准宣贯培训,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中集 安瑞科不仅自觉遵守行业标准规范,而且还积极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 近年来中集安瑞科主持或参与修制订压力容器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7 项,如: GB/T 18442-2011《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JB/T 4783《低 温液体汽车罐车》、JB/T 4784《低温液体罐式集装箱》、GB 18564.1-2006《道 路运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 第1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等,积极引领行 业技术进步和推动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车辆产业 中集车辆集团作为国内交通运输装备的制造商,自觉遵守国家或行业标准与 规范,同时作为全国汽车标委会专用车分委会和全国汽车标委会挂车分委会的副 秘书长单位,还积极参与了国家或行业标准及规范的制修订工作,将国外的标准 及先进技术吸纳进入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为车辆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了 积极贡献。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类别 备注 1 GB 6420《货运挂车系列型谱》 国标 主持制修订 2 GB/T26774-2011《车辆运输车通用技术条件》 国标 主持制修订 3 GB12676《商用车辆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国标 参与制修订 4 GB 28373-2012 N和O类罐式车辆侧倾稳定性 国标 参与制修订 5 GB12676《商用车辆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国标 参与制修订 6 JT/T389《厢式挂车技术条件》 部标 主持制修订 7 JT/T789《道路甩挂运输车辆技术条件》 部标 参与制修订 8 QC/T23《鲜奶运输车》 行标 主持制修订 9 QC/T 449-2010《保温车、冷藏车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 行标 主持制修订 10 《煤炭运输车》 行标 主持制修订 11 《道路运输易腐食品与生物制品冷藏车要求及试验方法》 行标 主持制修订 12 《垃圾车》 行标 参与制修订 13 《吸污车》 行标 参与制修订 14 QC/T563《加油车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 行标 参与制修订 15 WB/T 1046-2012《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 行标 参与制修订 16 QC/T《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紧急切断阀技术 条件与试验方法》 行标 参与制修订 为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中集车辆还积极参与了国家交通运输部组 织开展的甩挂运输推荐车型工作。公司于2011年至2012年先后组织了19个车 型参与推荐车型申报工作。经过对标、试验验证、专家评审等审核环节,最终有 9款车型荣获国家交通运输部“推荐车型”称号,成为了行业的引领者和标杆, 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倡导的“甩挂运输”模式的发展。(未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