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发行A股招股说明书(三)
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三) 第六节 业务与技术务与技术 一、发行人的主营业务及其变化情况 本公司主营业务为轴承及配件的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短圆柱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等通用轴承和铁路货车轴承。自公司设立以来,主营业务没有发生变化。 二、发行人所处行业基本情况 (一)轴承行业基本情况 1、行业概况 轴承是伴随人类工业文明的出现而开始步入历史舞台。十六世纪,西方开始兴起了工业革命,到了十八世纪中期,轴承作为独立的机械元件开始出现。 到二十世纪初,轴承技术进入了现代发展时期,开始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轴承行业。进入二十一世纪,轴承已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基础零部件,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应用十分广泛。轴承的主要功能是支承旋转轴或其它运动体,引导转动或移动运动并承受由轴或轴上零件传递而来的载荷,是典型的军民两用、量大面广类型的产品。 由于机械零部件生产的超前性,如下表所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近几年的快速增长,轴承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以更高的速度增长,为天马轴承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005年度 2004年度 2003年度 金额 增速 金额 增速 金额 增速 (亿元) (%) (亿元) (%) (亿元) (%) GDP 182,321 9.9 136,515 9.5 116,694 9.1 轴承行业销 520 16.59 446 39.38 320 18.08 售收入 轴承行业利 29 29.52 22.39 16.25 19.26 - 润总额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轴承行业网。其中,轴承行业2003年数据为全国内资企业数据,2004 年和 2005 年是含外资企业的全国轴承行业数据。2004年数据扣除外资企业销售收入后增长22.5%。 我国近代轴承制造业经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产量和规模一直很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轴承工业经过了奠基阶段、体系形成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后,形成以哈尔滨、瓦房店、洛阳三大轴承制造基地以及浙江、江苏地区民营轴承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到2005年末,轴承行业企业结构又有了新的变化,民营企业的销售收入已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 58.66%,比 2002 年占全行业的 40%增长了近 20 个百分点(资料来源: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信息部)。随着民营轴承企业快速发展,这一比例仍将进一步扩大。 “十五”期间,我国轴承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均提前超额完成。 指标名称 “十五”规划指标 2005年实际达到 完成率 销售额(亿元) 310 520 167.7% 工业增加值(亿元) 110 156 141.8% 轴承产量(亿套) 30 60 200.0% 出口创汇额(亿美元) 9-10 14.4 144.0% 资料来源:中国轴承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随着“十五”规划的落幕,我国轴承行业已经形成了产品门类基本齐全、生产布局较为合理的专业生产体系,并开始进入向世界轴承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 近十年来,我国轴承行业产量增长较为显著(见图3),轴承销售额仅次于日本、德国和瑞典,居世界第4位,已跻身于世界轴承生产大国的行列。但我国轴承行业的销售总量是由近2000家轴承企业承担的,而全球八大轴承制造商中最大的瑞典SKF公司的年销售额为45亿—50亿美元,仅此一家就超过了我国2004年所有内资企业392亿元(合40多亿美元)的销售总量。全球八大轴承制造商集中在瑞典、日本、美国、德国四个国家,八大轴承制造商所产生的经济总量占到全球轴承经济总量的75%—80%,而我国所有轴承企业的经济总量只占全球轴承经济总量的12%左右(以上资料来源:2005年8月8日中国工业报)。我国轴承行业已充分意识到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在轴承行业“十一五”规划中,国内轴承生产厂商将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投入,朝集团化、国际化发展,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现有的轴承行业分布格局。 资料来源:2004 轴承行业经济年报、中国轴承行业网。其中,轴承行业 2003 年及以前的数据为全国内资企业数据,2004 年和 2005 年是含外资企业的全国轴承行业数据。 2、短圆柱滚子轴承行业概况 根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的统计分类,轴承可分为滚子轴承(包括:短圆柱滚子轴承、调心滚子轴承、滚针轴承等)、球轴承(包括:深沟球轴承、调心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等)、关节轴承、外球面轴承、直线运动轴承、汽车等速万向节和其他轴承。近几年我国轴承行业年报企业生产的轴承产品的分类构成情况见下表。 单位:万套 2005年度 2004年度 2003年度 数值 占比 数值 占比 数值 占比 滚子轴承 23,969.90 12.83% 25,242.90 13.98% 22,883.08 14.28% 其中:短圆 2,081.64 1.11% 2,045.02 1.13% 1,697.10 1.06% 柱滚子轴承 球轴承 139,174.28 74.51% 133,599.25 73.97% 119,215.97 74.39% 关节轴承 910.00 0.49% 786.16 0.44% 642.70 0.40% 其他轴承 22,726.34 12.17% 20,976.11 11.61% 17,512.75 10.93% 合计 186,780.52 100.00% 180,604.42 100.00% 160,254.50 100.00% 资料来源:各年轴承行业经济年报。其中,由于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和2004年产量分别为95.33 万套和 60.26 万套,而2005 年产量为2105.7 万套,数据较为异常,故在2005 年统计数据中扣除了该公司的产量和产值数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球轴承在整个轴承行业中所占比重较大,约占 75%左右,而短圆柱滚子轴承属于轴承行业中的细分行业,在全部轴承行业中所占比重较小,仅为 1%左右。 2006年本公司共生产的通用轴承15,081,756套,其中短圆柱滚子轴承7,773,016套,占51.54%;深沟球轴承5,671,411套,占37.60%;其他通用轴承1,637,329套,占10.86%。由于短圆柱滚子轴承是本公司产量最大的通用轴承产品,而且本公司生产的深沟球轴承主要是用于满足短圆柱滚子轴承客户的配套需求,因此短圆柱滚子轴承是本公司的核心产品。根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的统计,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公司生产的短圆柱滚子轴承在全部轴承行业年报企业中市场占有率第一。 短圆柱滚子轴承可分为单列、双列和多列,能承受较大的径向负荷并适于在高速运转场合使用,主要应用在大中型电动机、机车车辆、机床主轴、内燃机、发电机、燃气涡轮机、减速箱、轧钢机以及起重运输机械等。 由于短圆柱滚子轴承客户相对较为分散,单个客户的订货量较小,难以组织大规模批量生产。而且生产短圆柱滚子轴承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高,工艺难度大,使得该行业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在轴承行业中,短圆柱滚子轴承的单价相对较高,单套产值在轴承行业中处于较高的水平。 单位:元/套 2005年度 2004年度 2003年度 滚子轴承 25.59 24.84 25.43 其中:短圆柱滚子轴承 64.50 61.37 71.85 球轴承 6.34 5.60 6.06 关节轴承 47.54 47.84 37.05 其他轴承 9.99 18.91 10.19 全部品种平均值 9.45 10.02 9.40 资料来源:各年轴承行业经济年报。其中,由于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和2004年产量分别为95.33 万套和 60.26 万套,而2005 年产量为2105.7 万套,数据较为异常,故在2005 年统计数据中扣除了该公司的产量和产值数据。 3、铁路货车轴承行业概况 本公司控股子公司成都天马主要生产铁路货车轴承,包括新造铁路货车轴承和大修铁路货车轴承两种,主要应用于铁路货车车辆,每一辆铁路货车需要安装八套铁路货车轴承。 新造铁路货车轴承的需求主要取决于每年新造的铁路货车车辆。1998年-2004年,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一直保持在每年500-600亿元左右,其中机车车辆投资约占30%左右,发展较为平稳。 为了扭转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的局面,满足经济发展需要,铁道部于2003年6月份,提出铁路建设跨越式发展战略,其主要目标是使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扩充,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高。2004年初,铁道部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铁路跨越式发展描绘具体蓝图。 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目标 主要内容 投资额总目标 未来15年,中国铁路投资将达到2万亿,年均投资大约 1333亿以上,是2004年铁路投资额的一倍以上。 今后5年,中国铁路营运里程新增1万公里,2010年达 路网规划总目标 到8.5万公里,比现有里程增长13%;到2020年,全国 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比现有里程增长33%。 新建4纵4横,共8条横贯中国的客运专线,实现繁忙 客货分离 线路客货分离;围绕十大煤炭基地强化煤炭通道建设; 发展集装箱运输,新建18个集装箱中心站和40个专门 办理站。 提高复线和电气化比 2010年铁路网营业里程中,客运专线约5000公里,复线 率 3.5万公里,电气化3.5万公里。2020年复线率和电气化 率均达到50%。 2007年4月将进行第六次提速,为满足提速需要,对现 车辆重载提速 有车辆进行提速改造;货车实现重载,2006年开始新购 车辆中64吨车将全部由70吨车代替。 资料来源: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道部部长讲话。 2006年1月7日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对“十一五”期间我国的铁路建设进行了规划,将到2010 年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高,主要内容如下: 单位:万公里 营运里程 客运专线 复线铁路 电气化铁路 2004年 7.4 0.05 2.5 2.5 原规划目标 8.5 0.5 3.5 3.5 新规划目标 9 0.7 4 4 随着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颁布,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出现了大幅的增加,2005年达到889.16亿元,比2004年增长72.21%。与此同时,机车车辆购置投资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05年机车车辆购置投资总额为263.80亿元,比2004年增长42.25%。 下表为 1998 年-2005 我国机车车辆购置投资总额和铁路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情况: 单位:亿元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铁路基本 562.50 570.37 517.40 509.30 623.52 533.47 516.32 889.16 建设投资 机车车辆 119.10 88.20 129.50 157.40 175.52 167.55 185.45 263.80 购置投资 占比 21.17% 15.46% 25.03% 30.91% 28.15% 31.41% 35.92% 29.67%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网站 在近几年我国的铁路机车车辆购置投资总额中,购置铁路货车车辆的数量最多。随着机车车辆购置投资总额的大幅增加,购置货车车辆的数量增幅也最大。下表为近几年我国铁路机车车辆购置投资总额的构成情况: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机车车辆购置投资总额(亿元) 175.52 167.55 185.45 263.80 购置机车(台) 833 805 756 659 购置客车(辆) 2,375 1,431 1,706 1,649 购置货车(辆) 27,610 26,991 17,678 30,000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网站 与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和机车车辆购置投资总额大幅增长相对应,随着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颁布,2005年铁路货车购置量比2004年增加69.7%。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的铁路及相关设备的投资已经走上快速增长的轨道,货车购置数量的大幅增加必将带动新造铁路货车轴承需求的大幅增加。 大修铁路货车轴承是由需求方提供一定数量的需维修的铁路货车轴承,经成都天马维修后,按约定的价格和数量返售给需求方。根据铁道部的相关规定,新造铁路货车轴承的额定使用寿命一般为五年,由生产企业给予五年的质量保证。新造铁路货车轴承五年使用期满后,铁道部要求对其实施强制维修,维修完成后的产品称之为大修铁路货车轴承,额定使用寿命为四年,由维修企业给予四年的质量保证。四年期满后,对其实施报废处理。因此,随着新造铁路货车轴承的需求大幅增加,预计大修铁路货车轴承的需求也会相应大幅增加。 此外,从1997年4月到2004年4月,全国铁路展开了五次大规模提速,并预计在2007年4月实施第六次大规模提速。随着铁道部铁路大提速的实施,铁路货车的运行速度和载重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根据铁道部制定的《铁路车辆“十一五”工作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国货车技术发展的总体框架是满足专用线开行两万吨、其它线路开行5000吨及以上列车要求,坚持重载、提速齐抓并重,单辆载重通用货车70吨,专用货车80 吨-120 吨,商业运行速度通用货车 120km/h,快运专用货车 160km/h 及以上。结合我国线桥基础状况,开展 28 吨、30 吨等轴重技术研究,增加通用货车轴重技术储备,适时发展大吨位长大货车。 “十一五”期间,通用货车全部按载重 70 吨、轴重 23 吨、时速 120 公里标准生产,完成既有货车 120km/h 提速改造,到“十一五”末,货车保有量预计达到 70 万辆,其中提速货车达到53万辆,占货车总保有量的76%左右。 铁路货车车辆的提速、重载改造对铁路货车轴承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导致铁路货车轴承的产品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新型重载提速铁路货车轴承的生产数量逐渐增加。 4、行业管理 (1)通用轴承方面 我国轴承行业经过五十多年发展,已经进入了多种类型轴承生产企业并进的格局,行业市场化程度很高,政府行政管理已相当弱化。目前,政府行政管理主要以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轴承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对轴承行业进行宏观调控。 轴承行业属于机械工业行业,目前中国机械联合会承担了机械行业的管理职能。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是由全国机械工业专业协会、中介机构和有关综合性企业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组织,负责组织、协调、代管机械工业全国性专业社团和中介服务机构。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是中国机械联合会会员单位,本公司是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会员。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的主要职能是在轴承行业范围开展行业调查、制定技术标准和行规行约等。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轴承产品的质量,在1986年成立了国家轴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它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授权认可的全国唯一的滚动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国家轴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各分中心对所辖企业组织每年二次的抽样工作,以促进我国轴承产品整体水平的提升。 (2)铁路货车轴承方面 成都天马为本公司控股子公司,主要生产铁路货车轴承。我国铁路轴承制造业的行业行政管理部门是铁道部,其主要负责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行业法律建设和实施行业质量管理与技术监督,并负责各类生产许可证的管理。 目前铁道部对铁路货车轴承生产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技术标准的制定 目前我国铁路货车轴承的技术标准由铁道部统一制定,各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图纸也由铁道部统一提供。各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水平、生产装备、质量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 ②资格认定管理 目前铁道部对铁路货车轴承生产企业实行严格的资格认定管理制度,铁路车辆生产企业和各铁路局只能向取得资格认定的铁路货车轴承生产企业进行采购。目前获得铁道部资格认定的铁路货车轴承生产企业共有六家,除本公司控股子公司成都天马外,其余五家分别为:瓦房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南口斯凯孚铁路轴承有限公司、富安捷铁路轴承(宁夏)有限公司、洛阳LYC 轴承有限公司、上海联合滚动轴承有限公司。 ③价格指导管理 目前铁路货车轴承的价格体系为:铁道部根据铁路货车轴承的行业供求状况、生产成本变化情况等制定铁路轴承的销售指导价格,各铁路轴承生产企业根据铁道部制定的指导价格与各铁路车辆生产企业和各铁路局签订相关合同,确定最终价格。 ④生产、需求协调管理 目前铁道部还根据行业规划的要求、行业供求状况等对铁路货车轴承的生产和需求进行协调管理,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或限制相关企业的生产供应。 ⑤质量检验、管理体系审核等的管理 由于铁路货车轴承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铁路货车车辆的安全性,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有可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铁道部对铁路货车轴承的质量检验非常严格,每季度都会公布相应的质量检验报告。此外,铁道部每年还会组织对铁路货车轴承生产企业的设备、质量控制和检验、管理体系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审核,排名靠后的企业将有可能被铁道部要求整顿并停止采购,甚至取消相应的资格。 5、产业政策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机械业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二十六个领域之一,而轿车轴承、铁路轴承、精密轴承、低噪音轴承制造属于其中重点发展的产品。 我国《轴承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轴承行业在“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行业发展全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推进自主创新和设计制造技术升级,推进大集团、“小巨人”企业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生产集中度,实现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2010年部分企业产品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平,为跻身世界轴承强国行列奠定基础;2020年实现由轴承生产大国迈入世界轴承强国行列的奋斗目标,为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作出贡献。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轴承行业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由于轴承属于机械行业中的基础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将带动轴承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振兴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国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已明确指出:振兴装备制造业,振兴重大技术装备、提升汽车工业水平、壮大船舶工业实力。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也要求我国拥有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使制造业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06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根据该意见,未来几年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大型矿山能源装备、大型施工机械、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新型纺织机械、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以及新型轨道交通装备等装备制造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并将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列车、新型地铁车辆的研发作为发展重点。 铁路轴承方面,除受以上产业政策影响外,还受益于国家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铁路车辆“十一五” 工作目标》等政策。《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十一五”发展规划》为铁路跨越式发展提出具体目标,随着铁路营运里程的大幅增加,对铁路货车车辆的需求将相应大幅提高,并将带动对铁路货车轴承需求的快速增长。为满足车辆提速要求,铁道部计划在2005 年-2007 年对现有30 万车辆进行更新改造,相应会大幅增加对本公司铁路货车轴承的需求。因此,我国铁路网的发展将在中长期内带动铁路轴承的持续发展。 (二)轴承行业市场情况 1、行业竞争状况 (1)通用轴承方面 通用轴承行业竞争激烈。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原有众多国有轴承生产企业的基础上,民营轴承企业开始不断进入轴承制造行业。截至到2004年,国内轴承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加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一共有927家(资料来源:中国轴承工业发展史)。我国轴承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研发力量等方面的限制,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大多生产中低端轴承产品,市场竞争也主要体现在中低端产品市场层面。但国内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已纷纷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如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加大对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生产线的研发投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引进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使轴承产品在质量上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跻身于高端轴承生产企业行列。 国外轴承生产厂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已高度集中,产生了世界八大著名轴承公司,即瑞典的SKF公司、日本的NSK、KOYO、NTN、NMB、NACHI公司、美国的TIMKEN公司、德国的INA公司。他们占据了大部分的高端市场份额。这些世界级的轴承制造商已瞄准我国巨大的市场,目前世界八大著名轴承制造商都已在我国合资或独资建厂,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其产品主要面对高端轴承市场。 另一方面,虽然轴承行业内的竞争异常激烈,行业生产集中度较低。但随着行业整合的不断进行,市场份额已开始逐渐向少数优势企业集中,轴承行业的生产集中度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如下表所示,近几年轴承行业内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加,这些企业的销售收入总和占轴承行业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也逐渐提高。 2005年度 2004年度 2003年度 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家数 66 56 35 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的收入总和(亿元) 277 192 152 轴承行业销售收入总和(亿元) 520 446 320 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的收入总和占轴承 53.27 43.05 47.5 行业全部收入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轴承行业网。其中,2004 年和 2005 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家数统计仅包括内资企业,2003 年轴承行业销售收入总和为全部内资企业轴承销售收入总和。 此外,由于民营企业具有历史包袱轻、管理体制较为灵活等优势,加上部分国有轴承生产企业也在向民营企业转制,使得近几年民营轴承企业取得了更为迅速的增长,在全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根据中国轴承行业协会的统计,国有(含国有控股)、民营、三资在轴承行业中的销售收入构成比例已由2002 年的4:4:2 逐渐演变为2003 年的3:5:2、2004 年的2.5:5.5:2和 2005 年分别为 2:5.9:2.1,民营企业逐渐在整个轴承行业的竞争格局中逐步取得一定的优势。 预计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通用轴承行业无论是在中低端产品市场还是在高端产品市场都将在市场、管理、技术、产品、价格等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 (2)铁路货车轴承方面 相对于通用轴承行业,目前我国铁路货车轴承行业内的竞争激烈程度有所缓和。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由于在铁路运输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因素,任何产品质量问题都可能带来重大安全事故,因此铁道部对于铁路产品的质量要求极高,只有获得铁道部的资格认定才能进入铁道部的采购体系,从而形成了进入该行业的壁垒,相对减弱了行业内的竞争; 二是由于我国2004 年开始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铁路投资出现了大幅的增长,铁路营运里程快速增加,铁路货车车辆的需求大幅提高,导致铁路货车轴承的需求也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行业出现供不应求的大好形势,进而缓和了行业内的激烈竞争。 2、市场容量 (1)通用轴承方面 从市场需求方面来看,在“十五”期间,我国轴承市场需求总量增长较快,“十五”规划制定的轴承产品销售收入310亿元、产量30亿套的目标提前两年实现,并提前一年实现了轴承行业“十五”规划出口创汇9亿—10亿美元的目标,“十五”期间产品销售收入为“九五”末期的1.89倍,轴承产量为2.26倍(资料来源: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信息部)。 根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信息部的统计,2005年全国轴承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 520 亿元,较 2004 年同期增长 16.59%,完成轴承产量 60 亿套,较 2004年同期的49.3亿套增长21.70%。根据中国轴承行业网的统计,2006年1-4月份,全国轴承行业9l家参与汇总的企业集团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3.13亿元,同比增长 21.54%;工业销售产值 92.33 亿元,同比增长 23.17%;工业增加值27.11 亿元,同比增长 26.89%;91 家企业共计生产轴承 6.85 亿套,较去年同期增加 1.120 亿套,同比增长 19.53%;轴承销售量为 6.79 亿套,较去年同期增加0.85亿套,同比增长14.43%。 由于轴承行业是机械工业行业重要基础件之一,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机械工业行业是轴承行业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 在“十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行业发展迅速。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2004年全国机械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711亿元,比2003年同比增长27.41%,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的机经网有关报道,2005年机械工业利润总额为2,140.8亿元,同比增长11.26%,预计在2006年机械工业行业全年产销增长速度将为15%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将为15%左右;利润总额增长速度将为5-10%;出口创汇增长速度将为20%左右。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提出了“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按照这一战略目标,我国将继续加大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能源设备和环保节能设备、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在“十一五”期间还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如南水北调、淮河治理、公路铁路投资、城镇化建设、奥运项目、上海世博会等。上述领域的发展都将持续拉动机械工业的发展,进而带动轴承工业的发展。 中国轴承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内外市场对我国轴承的需求,其数量已不是主要矛盾,需求重点是增加轴承品种,扩大高精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及专用轴承的生产能力,把替代进口作为行业的又一个新增长点。 其中,国内市场需求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各类主机配套需求,二是各种机械设备的维修需求。2005 年国内需求达到了47 亿套,比上年增长了 14%。“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速度为 7.5%,考虑到机械零部件生产的超前性,预计“十一五”期间国内市场对国产轴承的需求增长在 10%左右,2010 年国内市场对国产轴承需求量预计为76 亿套,相应销售额约为760 亿元。在总需求中,需求量较大的主机有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电动机、拖拉机、农用车等;对轴承性能要求较高的主机产品有铁路车辆、轧钢机械、矿山机械、起重机械、石油化工机械、工程机械和机床等。 出口需求方面,近年来我国轴承出口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2005 年出口轴承创汇 14.38 亿元,轴承出口率以金额计约为 20%。目前世界轴承市场总规模约为300 亿美元,2010 年预计可达405 亿元。根据我国轴承出口现状和市场发展形势,预计“十一五”期间,轴承出口年增长速度为 8%。 综合来看,2010年我国轴承国内需求量为106亿套,比2005年增长125.53%。减去同期预计进口轴承26亿套,国内尚需生产80亿套(销售额840亿元)方可适应主机配套、机械维修和出口需求。因而,轴承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在中国轴承行业“十一五”规划中,对未来通用轴承产品主要应用领域所需配套与维修轴承的需求预测如下: 单位:万套 主机名称 2005年轴承需求量 2010年轴承需求量 增长 汽车 45,600 73,000 60.09% 拖拉机 10,500 15,000 42.86% 农业机械 3,800 5,400 42.11% 重型机械 11,500 16,800 46.09% 其中:轧钢机械 556 矿山机械 3,900 起重机械 3,800 通用机械 15,700 22,600 43.95% 工程机械 7,200 10,200 41.67% 机床工具 3,200 4,600 43.75% 电动机 21,800 31,800 45.87% 合计 119,300 179,400 50.38% (2)铁路货车轴承方面 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政策的相继颁布,为我国未来铁路行业的大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以上政策的计划以及铁道部部长的讲话,未来一段时间将是我国铁路行业持续加大投资的时期,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亿元 投资总额 2004年 2005年 2006年预计 未来的规划 到2020年,将投资2 中长期铁路网 516.32 889.16 1,600 万亿元,年均投资大 规划 约1,333亿元以上 “十一五”期间铁路投 铁路行业十一 516.32 889.16 1,600 资达到1.25万亿元, 五发展规划 平均每年投资2,500 亿元 资料来源:《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铁道部部长讲话上表显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铁路投资相对于2004 年以前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按照机车车辆购置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约为 30%粗略计算,机车车辆购置投资也将会随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随着机车车辆购置投资的大幅提高,铁路货车车辆的新造数量和运行中的数量都将会出现较大增加,相应带动对新造铁路货车轴承和大修铁路货车轴承需求的快速增加。 根据铁道部制定的《铁路车辆“十一五”工作目标》,到“十一五”末,我国货车总保有量预计达到 70 万辆,其中提速货车达到 53 万辆,占货车总保有量的76%左右。而根据铁道部《2005 年铁道统计公报》,截至2005 年我国仅有26.5万辆货车满足提速要求。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至少新增提速货车26.5 万辆,年均增加 5.3 万辆,按每辆货车需八套轴承计算,年需新造铁路货车轴承40 多万套。 另外,根据中国轴承行业“十一五”规划,目前我国铁路货车车辆的年生产能力约为50,000辆,年修理货车的能力约为55,000辆,按每辆货车需八套轴承计算,年需要铁路货车轴承的数量约为840,000套。预计到2010年,我国铁路轴承年需求总量为180万套,其中铁路货车配套与维修轴承共需120万套,比目前增长约42.86%,市场前景较为广阔。 总体来看,预计本公司的轴承产品在“十一五”期间仍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速度较快。 3、技术水平 轴承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更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我国轴承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行业标准、教育培训、技术开发、工艺装备和检测仪器的研发制造等体系,轴承企业的研发能力已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在国产轴承产品中,高精度、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高端轴承产品仍依赖大量进口。在轴承制造技术方面,制造工艺和工艺装备技术发展缓慢,车加工设备数控率低,磨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全国仅有 250 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老企业中作为生产主力的仍是传统设备。对轴承寿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的先进热处理工艺和装备,如控制气氛保护加热、贝氏体淬火等覆盖率低,许多技术难题攻关未能取得突破。轴承钢新钢种的研发,钢材质量的提高、润滑、冷却、清洗和磨料磨具等相关技术的研发,不能适应轴承产品水平和质量的要求。因而造成工序能力指数低,一致性差,产品加工尺寸离散度大,产品内在质量不稳定而影响轴承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以上资料来源于全国轴承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了扩大在高端市场的份额,我国一些资金、技术实力较为雄厚的轴承企业都在不断加大对研发力量的投入,如制定了比行业标准更为苛刻的企业内部标准,以确保轴承几何精度进一步提高;执行更高的振动噪声等级规范,生产出“低噪音”、“静音”轴承,同时这些企业也开始重视对轴承基础技术和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4、行业利润水平 根据轴承工业协会的统计,近三年全国轴承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如下: 2005年度 2004年度 2003年度 销售收入(亿元) 520 446 320 利润总额(亿元) 29 22.39 19.26 其中,2004 年全国轴承行业销售收入比 2003 年增长 39.38%,利润总额比2003年增长16.24%,2005年销售收入比2004年增长16.59%,利润总额比2004年增长29.52%。 从发行人和轴承行业上市公司来看,2004 年6 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2003年增长 19.84%,利润总额增长32.43%;2005 年6 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2004年增长 17.9%,利润总额增长32.12%。 发行人及同行业上市公司报告期内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06年度 2005年度 2004年度 主营业务 利润 主营业务 利润 主营业务 利润 收入 总额 收入 总额 收入 总额 发行人 100,699.65 22,823.71 58,903.20 11,471.12 39,730.22 7,173.80 龙溪股份 37,725.09 9,103.76 45,712.64 9,808.94 31,304.11 7,008.98 轴研科技 13,857.43 2,449.15 16,622.87 2,604.75 12,766.94 2,117.31 西北轴承 32,900.81 1,005.87 35,136.10 876.94 30,285.53 502.05 瓦轴 132,213.78 4,098.11 164,909.99 4,056.68 156,453.43 4,364.11 襄阳轴承 19,950.54 1,222.16 24,222.64 585.52 22,522.53 1,089.02 合计 306,339.70 34,264.36 345,507.44 29,403.95 293,062.76 22,255.26 ================续上表========================= 2003年度 主营业务 利润 收入 总额 发行人 30,062.07 4,054.31 龙溪股份 29,316.42 5,877.50 轴研科技 10,588.84 1,841.97 西北轴承 28,448.09 284.49 瓦轴 124,648.74 3,962.51 襄阳轴承 21,476.75 784.18 合计 244,540.91 16,804.96 [注]:以上数据(除发行人外)均来源于上述公司定期报告。2006 年:除发行人为年报数据外,其余各上市公司尚未公布2006 年报,故仍采用2006 年 1-9 月份的数据。 此外,根据对轴承行业上市公司的统计,我国轴承行业毛利率一般在 20%-40%左右。 毛利率[注] 2006年度 2005年度 2004年度 名称 发行人 31.92% 31.23% 29.34% 龙溪股份 38.38% 37.55% 41.67% 轴研科技 34.67% 33.21% 31.64% 西北轴承 28.75% 20.24% 21.60% 瓦轴 16.21% 17.01% 19.46% 襄阳轴承 21.15% 27.11% 23.00% [注]: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以上数据(除发行人外)均来源于上述公司定期报告。2006年:除发行人为年报数据外,其余各上市公司尚未公布2006年报,故仍采用2006年1-9月份的数据。 由于我国近几年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轴承行业下游产业快速增长,对轴承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使得轴承行业近三年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利润总额也不断增加,同时轴承行业毛利率近几年一直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5、轴承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通用轴承方面 根据我国轴承行业“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轴承行业的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行业发展全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推进自主创新和设计制造技术升级,推进大集团、“小巨人”企业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生产集中度,实现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2010 年部分企业产品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平,为跻身世界轴承强国行列奠定基础;2020 年实现由轴承生产大国迈入世界轴承强国行列的奋斗目标,为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作出贡献。 到2010 年我国轴承行业发展的总量目标如下: 指标名称 “十五”规划 2005年达到 2010年达到 销售额(亿元) 310 520 840 轴承产量(万套) 30 60 80 工业增加值(亿元) 110 156 252 轴承品种(种) 10000 10000 15000 轴承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优化目标为,培育2-3个年销售额50亿元以上和10个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大集团企业,20个产品有特色、年销售额3亿元以上的“小巨人”企业,6-8个规模化经营的轴承套圈毛坯、钢球、滚子、保持架和密封件等零部件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生产基地。行业生产集中度CR30达到 60%。 轴承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目标为,优先发展汽车轴承、铁路轴承、冶金轧机轴承、石油机械轴承、工程机械轴承、数控机床轴承和风力发电机轴承等为重点主机配套的高精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重点开发第三代、第四代轿车轮毂轴承单元,准高速、高速铁路客车、机车轴承,提速重载铁路货车轴承,办公机械及新一代家电产品用静音轴承,特殊材料轴承、特殊工况下使用的轴承,航空、航天、计算机、机器人等高新技术轴承。 轴承行业技术结构调整和优化目标为,通过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设计制造技术水平,使产品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上一个大台阶。 2020年我国实现世界轴承强国目标的主要标志为:主要产品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达到同期国外大公司同类产品水平;重大装备配套轴承实现国产化;设计和制造技术达到同期国外大公司水平;有一批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有3-5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行业生产和销售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行业生产集中度 CR30 达到 80%以上; 有2-3家内资控股企业进入世界轴承销售额前10名。 (2)铁路货车轴承方面 从需求增长来看,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十一五”发展规划》,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铁路建设投资将会持续出现大幅的增长,随着铁路投资的加大,铁路营运里程和与之相配套的铁路货车车辆也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进而带动铁路货车轴承的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 从产品结构来看,铁道部要求“十一五”期间通用货车全部按载重70 吨、轴重23 吨、时速 120 公里标准生产,完成既有货车 120km/h 提速改造,到“十一五”末,货车保有量预计达到70 万辆,其中提速货车达到 53 万辆,占货车总保有量的 76%左右。同时结合我国线桥基础状况,开展 28 吨、30 吨等轴重技术研究,增加通用货车轴重技术储备,适时发展大吨位长大货车。铁路货车车辆的提速和重载改造,相应的增加了对新型提速重载货车轴承的需求,铁路货车轴承的产品结构逐步发生变化。 (三)影响本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支持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机械业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二十六个领域之一,而轿车轴承、铁路轴承、精密轴承、低噪音轴承制造属于其中重点发展的产品。上述重点发展的四类轴承产品均为本公司主要研究和生产的产品。本次产业政策的调整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我国《轴承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轴承行业在“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行业发展全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推进自主创新和设计制造技术升级,推进大集团、“小巨人”企业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生产集中度,实现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2010 年部分企业产品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平,为跻身世界轴承强国行列奠定基础;2020 年实现由轴承生产大国迈入世界轴承强国行列的奋斗目标,为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作出贡献。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轴承行业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2)制造业大力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振兴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国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已明确指出:振兴装备制造业,振兴重大技术装备、提升汽车工业水平、壮大船舶工业实力。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也要求我国拥有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使制造业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06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根据该意见,未来几年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大型矿山能源装备、大型施工机械、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新型纺织机械、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以及新型轨道交通装备等装备制造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并将时速 200 公里以上高速列车、新型地铁车辆的研发作为发展重点。 一系列有利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纲要、政策的出台,将对我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4年我国GDP达到了16万亿元,人均GDP已达到了1,486美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导致消费结构升级,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等政策的出台,必将对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制造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期,同时也为轴承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以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 “十一五”发展规划》、《铁路车辆“十一五”工作目标》等政策的制定为铁路轴承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根据上文的分析,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以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十一五”发展规划》、《铁路车辆“十一五”工作目标》等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我国铁路行业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规划的实施将使铁路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随着铁路营运里程以及铁路货车车辆的快速增加,铁路货车轴承的需求也将会实现大幅增长。 (4 )主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为轴承行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机械工业各主机行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对轴承需求量大的汽车、摩托车、农用车、电机、计算机、家用电器、自动化办公机械等主机行业的高速发展,为轴承行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同时,由于主机的性能、寿命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对轴承产品的精度、性能和寿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促进轴承行业的技术进步。 (5)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将带动轴承工业发展 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和大江大河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对成套施工设备和工程装备将有一个较大的需求,相应也会带动和促进轴承工业的发展。 2、不利因素 (1)低端轴承生产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制约轴承行业发展 我国低研发能力、低创新能力以及低制造水平的轴承生产企业过多,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轴承产品结构中普通、低档轴承的比例较高。这些企业往往通过恶性的价格竞争获取市场,制约了轴承行业的健康发展。 (2)受到世界著名轴承制造商产品的冲击 国外轴承生产基本上集中在八大轴承制造商。2004年全世界轴承约30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世界八大轴承制造商占75%~80%。德国1家公司轴承生产销售额占其全国总量的90%,日本5家占其全国总量的90%,美国1家占其全国总量的56%。而我国10家最大的轴承企业,销售额仅占全行业的24.7%,前30家的生产集中度也仅为37.4%(数据来源:2005年8月29 日中国工业报)。 目前世界八大著名轴承制造商都已在我国合资或独资建厂,实现本土化后,他们在技术、规模方面继续领跑的同时也会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我国轴承厂商将会受到更大的挑战。 (四)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通用轴承方面 (1)设备和资金障碍 轴承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激烈。靠手工作坊模式参与市场竞争的时代早已过去,轴承行业已属于资金、技术高度密集化的行业。进入轴承生产领域需要大量的先进生产设备及试验、检测设备和仪器,同时需要大量的生产加工厂房。所以,新进入本行业者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 (2)技术和研发障碍 我国轴承行业已不再处于简单仿制的初级阶段,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轴承主机用户对轴承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这一趋势,企业需要特别重视轴承制造技术研究和开发,要建立一支技术水平高、研发力量强的团队,开发出具有先进水平的轴承制造新工艺、新设备,并加强对测控技术的研究。因此,本行业对新进入者有一定的技术和研发障碍。 (3)人力资源障碍 随着对轴承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该行业需要大量的优秀科研人员,以保证企业研发水平的先进度。同时该行业需要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并且某些关键工艺岗位需要有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优秀技术工人才能胜任,而这些优秀技术工人的培养需要几年的时间。所以,本行业对新进入者有一定的人力资源障碍。 2、铁路货车轴承方面 进入铁路货车轴承行业,除面临以上障碍外,还会面临以下障碍: (1)市场进入障碍 由于铁路运输的特殊性,安全性因素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铁道部对铁路轴承的质量非常关注,轴承生产厂商需要获得铁道部的资格认定才能进入铁道部的采购体系。并且铁道部还定期组织对各轴承生产商的轴承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查,如果出现不能通过铁道部检查情况,将有可能被暂停甚至取消该资格。由于该项制度的存在,使得铁路轴承行业存在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 (2)技术和设备障碍 由于铁路轴承的生产不完全相同于通用轴承,并且铁路轴承的质量要求要大大高于通用轴承,因此竞争者要进入铁路轴承生产领域必须有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此外,由于铁路轴承对质量要求较高,铁路轴承对关键生产设备的要求也较高。由于铁路投资的快速加大,目前各铁路轴承生产企业也纷纷加大了投资力度,使得铁路轴承关键生产设备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形势。仅以目前国内铁路轴承生产最先进的“爱协林”热处理设备为例,从订货到交货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因此,竞争者要进入该行业还将面临设备方面的障碍。 (五)发行人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1、同行业竞争情况 (1)通用轴承方面 本公司将产品定位在替代进口,即生产高精度、高附加值、高可靠性、高科技含量和低振动、低噪音、低摩擦的“四高三低”产品。产品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场,面对的竞争对手主要是以国内三大传统轴承生产企业为主的众多轴承生产商和世界八大轴承制造商及他们在国内的合资厂商。 国内方面:国内轴承生产厂家较多,截至到2004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加上年产品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一共有 927 家(资料来源: 中国轴承工业发展史)。但由于有前述四方面的行业壁垒存在,大多数厂商还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的生产上,有实力从事中高端产品生产的厂商相对较少。本公司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为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洛阳轴承集团、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振华轴承总厂、天水海林轴承厂、苏州轴承厂有限公司等轴承生产企业,以及世界八大轴承制造商在国内的合资公司。 其中: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38年,是中国最大的轴承制造与销售企业,拥有子公司22家,总资产40亿元,占地216万平方米,员工1.2万人。公司的主导产品为工业轴承、等速万向节和高精密滚珠丝杠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机床机械、冶金石化、军工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领域(资料来源: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页http://www.zwz-bearing.com/index.asp)。根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的统计,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销售收入为227,145万元。 洛阳轴承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轴承制造企业之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铁路车辆、摩托车、工程机械、石油机械、机床电机、医疗器械、国防军工、航天航空等领域。洛阳轴承集团在国内30多个城市设有销售公司,形成了完整的销售体系,其拥有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在全国排名第85位,年开发新产品 350 多种。目前,洛阳轴承集团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和洛阳 LYC 轴承有 限公司(资料来源:洛阳轴承集团主页http://www.lycbearing.com)。根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的统计,洛阳轴承集团2005年销售收入为125,979万元。 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是我国轴承行业三大生产基地之一,现有总资产36.7亿元,年生产能力8000万套。可成系列生产九大类型、各种精度等级6,000余个规格和品种的轴承。拥有专业化的成品和配件分厂20多个,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年平均开发新产品 200 余种(资料来源: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http://www.hrbbrg.com.cn)。根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的统计,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2005年销售收入为108,824万元。 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58年的福建省龙溪轴承厂,公司是生产经营关节轴承、深沟球轴承、AG轴承、精密圆锥滚子轴承和汽车配件的专业厂家,公司主要业务是生产、经营关节轴承、深沟球轴承和汽车配件(转向横拉杆)等机械基础件、配套件产品,同时,通过子公司福建省永安轴承有限责任公司从事AG轴承、精密圆锥滚子轴承的生产和经营。公司主营核心产品为关节轴承等特种轴承,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各类机械设备,并为包括国防、科研等在内的重要工程配套。公司主营核心产品关节轴承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60%以上,产品80%以上出口,出口量占全国73%以上,生产能力、生产量及出口量在国内名列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近60%,居全国首位。2005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712.64万元,实现利润总额9,808.94万元。(资料来源:龙溪股份定期报告) 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建厂于1968年,1993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公司股票“襄阳轴承”于1996年底在深交所上市。公司现有员工2300人,总资产7.4亿元,净资产4.5亿元,占地面积818亩,主要设备2000多台套,可生产12个类型2000多个品种的公制轴承和英制园锥轴承,年生产能力超过3000万套,是国内最大的汽车轴承专业生产厂家,是我国轴承出口五大基地之一。 公司拥有全国唯一的专门从事汽车轴承研究、设计、开发的汽车轴承研究所和国家级汽车轴承技术中心,公司技术中心被原国家经贸委确认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5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222.64万元,实现利润总额585.52万元。(资料来源: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主页http://www.zxy.com.cn)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机械行业百强企业之一、全国轴承行业六家大型一档企业之一、西部地区最大的轴承厂家、全国轴承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公司能够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最新技术标准生产各种类型、外径40毫米至2250毫米的滚动轴承3000多种,产品广泛用于铁路、石油、冶金、矿山、汽车、化工、建筑、农机、机床、电机、工程机械等行业的主机配套和维修。主导产品是铁路货车轴承、石油机械轴承、冶金轧机轴承、矿山机械轴承、重型汽车轴承和工程机械轴承。产品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产业政策,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畅销国内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是国家出口基地企业,拥有进出口自营权,产品外销欧、美、亚、非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136.1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876.94万元。(资料来源: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主页http://www.nxz.com.cn)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轴承行业唯一的国家一类科研院所洛阳轴承研究所转制而来,轴研所是我国轴承行业技术创新的龙头和重要基地,改制后,公司承继了轴研所自成立以来积累的科研成果并进一步加以发展,拥有了一批先进实用的专有技术和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主导产品。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轴承、电主轴、轴承专用工艺装备和检测仪器等三大类,具体有航天特种轴承、精密机床轴承、磨用电主轴、数控电主轴、磨超自动生产线、精密冷辗机等等,其特点是“高、精、尖、特、专”,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和高速精密机床等国内高端市场。2005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22.87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604.75万元。(资料来源:轴研科技定期报告)上海振华轴承总厂是上海轴承(集团)有限公司(SBC)的主体企业,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员工600余人,年产各类轴承600万套。公司以“建设汽车特殊轴承基地”为战略目标,积四十年轴承制造经验,专业生产深沟球轴承、短圆柱滚子轴承、向心角接触球轴承、推力球轴承和汽车、电梯、钻机、割草机等专用轴承,其中汽车轴承占60%以上。其中汽车发动机张紧轮、离合器轴承、变速器轴承、减震器轴承、转向节主销轴承和转向机轴承等,已广泛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汽股份汽车齿轮总厂、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采埃孚转向机有限公司、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合肥江淮汽车有限公司配套供货。产品还销往欧、美、日、澳、东南亚等国际市场。“SX”上新牌汽车张紧轮和变速箱轴承是“上海市名牌产品”。(资料来源:上海振华轴承总厂主页http://www.sbczhbearing.com)天水海林轴承厂始建于1966年,是中国轴承行业大型骨干企业、中国首批机电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企业,最大的圆锥滚子轴承专业制造商、中国机械500强企业之一和甘肃省机电产品出口龙头企业。2001年11月,天水海林轴承厂改制成立了甘肃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有职工2000多人,年生产和销售额分别为四亿多元人民币。天水海林轴承厂主要生产公英制圆锥滚子轴承、园柱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和轮毂单元轴承,品种已达两千多个。其中,圆锥滚子轴承是天水海林轴承厂的主导产品,产能、产量、质量、技术水平均居行业首位。海林轴承广泛用于国内外汽车、电机、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冶金石化、军工、以及各类变速箱、齿轮箱和机床等行业的主机配套市场。(资料来源:天水海宁轴承厂主页http://www.hlbearings.com) 苏州轴承厂有限公司(SBF)是滚针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和滚针的专业公司。苏州轴承厂有限公司(SBF)成立于1958年,于2003年4月从国有企业改制成以自然人为主的股份制企业。公司占地52,000m,员工500多人,注册资本为1700万元。公司位于苏州高新区,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90公里、浦东国际机场130公里。苏州轴承厂有限公司引进了美国Torrington公司的滚针制造技术,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滚针轴承专业工艺设备。公司建立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由德国莱茵(上海)公司认证的ISO9001/2000和QS9000质量体系认证。公司的主要客户有东风汽车公司集团、一汽集团、松下、海尔、博世和伟世通等公司,涵盖了汽车行业、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和机床等行业。接近四分之一的产品出口欧洲、美国、韩国和东南亚地区。(资料来源:苏州轴承厂有限公司主页http://www.sbfcn.com)虽然本公司与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各有优势,但仍不可避免的存在相当程度的竞争。 国外方面: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国外轴承生产厂商高度集中,产生了SKF、NSK、KOYO、NTN、NMB、NACHI、TIMKEN、INA 八大公司,他们占据了大部分的高端市场份额。随着本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业务的不断开拓,将会面临激烈的竞争。 (2)铁路货车轴承方面 目前获得铁道部资格认定的铁路货车轴承生产企业共有六家,根据2005年10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运输局“关于对铁路货车滚动轴承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第二方审核情况的通报(运装管验【2005】378号)”,2005年六家铁路货车轴承生产企业的综合排名如下: 名次 企业名称 第一名 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 第二名 瓦房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名 北京南口斯凯孚铁路轴承有限公司 第四名 富安捷铁路轴承(宁夏)有限公司 第五名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第六名 上海联合滚动轴承有限公司 各主要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如下: 瓦房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3月20日以发行B股的方式在深圳交易 所上市,代码200706。公司经营范围为轴承、机械设备、汽车零配件及相关产品的制造和销售,机械设备和房屋的租赁,轴承和相关机械设备及计量仪器、仪表的检测。2005年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4,909.99万元,实现净利润3,084.03万元。 北京南口斯凯孚铁路轴承有限公司是SKF集团和中国铁道部与1996年建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即“北京南口斯凯孚铁路轴承有限公司”。公司位于北京市西北的南口镇。SKF为合资公司的控股方,负责公司的管理。SKF已将合资公司改造成为世界级的铁路滚动轴承制造厂,向中国国内和国际铁路工业提供高质量的轴承装置。截止2002年底,合资公司已生产了总计156万套圆锥轴承(TBU),其中99万套新造轴承,57万套大修轴承。(资料来源:SKF中国主页http://www.skf.com/portal/skf_cn/home/skfchina?contentId=079622&lang=zh)富安捷铁路轴承(宁夏)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宁夏西北富安捷铁路轴承有限公司。2001年12月18日,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代码000595)与FAG公司(FAG在2002年并入舍弗勒集团)签署协议,合资组建宁夏西北富安捷铁路轴承有限公司:FAG以技术、专有技术和现金出资434.52万欧元,占注册资本的51%;西北轴承以机器设备、厂房、办公用房和土地使用权出资417.48万欧元,占注册资本的49%。合资公司成立后连续两年亏损,市场大幅萎缩。2003年12月17日,西北轴承与FAG签署协议,以人民币2787万元的价格将持有合资公司的49%股权转让给德方。成为德方独资企业的宁夏西北富安捷铁路轴承有限公司更名为富安捷铁路轴承(宁夏)有限公司。(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2006年8月23日)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是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轴)和永城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永煤)共同出资,将主业资产和核心业务重组后成立的并由永煤集团控股的新公司,是洛轴轴承主业业务的继承和延续,现有员工8600余人,拥有专业生产厂13个,职能部室15个。公司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制造九大类型、各种精度等级的1万多个轴承品种,具有较为完善的产品研发、检测控制和技术创新体系,并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轴承制造企业之一,是我国目前最大、最精轴承诞生地,也是国内轴承产品尺寸最广、用途覆盖面最宽、品种最齐全的生产基地。(资料来源: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http://www.lyc-sale.com/default.asp)上海联合滚动轴承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是由上海滚动轴承厂和美国天胜控股轴承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经营的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金780万美元,中外股权比例各为50%。公司目前在职职工861人,资产总额16,482.51万元,所有者权益5,547万元。上海联合滚动轴承有限公司地处闵行工业区,占地10万平方米,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大型圆锥圆柱滚子轴承和各类特大型轴承的专业生产工厂。产品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工程机械、机床电机、电站、铁路、矿山油田及国防科研等领域。(资料来源:上海联合滚动轴承有限公司,http://www.subc.com.cn/intro.asp)本公司将不断加大对铁路轴承的技术投入,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精度,继续扩大本公司的市场份额。 2、发行人的核心竞争力及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的竞争优劣势 发行人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行人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 发行人的主要管理层大多具有近二十年的轴承行业从业经验,在轴承的制造、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能够更及时的洞察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轴承生产工艺和制造水平。 (2)发行人具有体制和企业文化方面的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发行人已经形成了一套切合自身发展的运行机制,并于2005 年被评为全国轴承行业管理先进企业。良好的运行机制保证了发行人在经营决策、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发行人还树立了“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提高全体员工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形成了一个齐心协力、不断进取的大集体。 (3)发行人已经形成了自身的核心技术 目前发行人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优化设计,发行人创新性的将对数曲线设计技术应用到轴承套圈及滚动体的生产中,目前国内同行中只有少数企业能掌握这项技术。 二是工艺创新,主要包括:锻造成套套打工艺、以辗代车工艺、冷处理的稳定工艺、以管代锻工艺、高速冷墩工艺、磨削数控化工艺等,这些工艺创新大大提高了发行人的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 三是材料选用研究方面,公司的“精密冷辗用轴承钢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攻关项目,并以显现了初步的效果。 (4)发行人的销售网络和营销队伍是发行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 针对短圆柱滚子轴承客户相对较为分散,单个客户的订货量较小,难以组织大规模批量生产的特点,发行人在全国建立了 13 个销售分、子公司,通过它们将原来较为分散的需求集中起来,使得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与此同时,这些销售网络和营销队伍还能及时将市场信息反馈回来,使得发行人能够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合力安排生产,从而在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发行人的竞争优、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用轴承方面 国内方面,发行人现在的竞争对手主要是以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洛阳轴承集团、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为主的传统轴承生产企业。他们都具有更长的历史积累,具有品种全、人才多,技术积累丰富、在一些军工产品等方面更是具有优势;但是,随着国内轴承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加以及外资轴承厂商的进入,轴承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近几年他们的优势地位逐渐减弱。 与他们相比,发行人产品结构优势更为明显。发行人是短圆柱滚子轴承生产方面的龙头企业,产品附加值相对较高。由于该产品属于轴承行业中的细分市场,生产技术难度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进入壁垒,而且发行人的产品主要以替代进口为目标,产品档次和价格相对更为高端,因而受行业内部价格战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相对于哈、瓦、洛三家传统轴承生产企业,发行人没有历史包袱,人员也相对大大减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从而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国外方面,发行人的竞争对手主要是世界八大轴承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品牌和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与发行人相比,他们在航空轴承、精密大型轴承以及轴承精度和寿命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目前的轴承行业高端市场主要被他们所占据。 与他们相比,发行人具有价格上的优势。目前市场上产品质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进口轴承产品价格要比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高2-5 倍。发行人还具有成本上的优势,尤其是人力成本方面,发行人要大大低于国外厂商。此外,发行人还具有机制上的灵活性。相对于世界八大轴承生产企业及他们在国内的独资或者合资企业,他们的决策链更长,在面对变化的市场情况时,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进行有效的调整。 (2)铁路货车轴承方面 目前铁路货车轴承共有六家生产企业,其中北京南口斯凯孚铁路轴承有限公司和富安捷铁路轴承(宁夏)有限公司是外资企业。根据铁道部的统计,2005年及 2006 年发行人控股子公司成都天马综合评比总分连续第一,2005 年以来在铁道部每季度公布的质量评比中成都天马一直保持第一,且市场占有率也实现了第一。因此发行人在铁路货车轴承方面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3、发行人的竞争优势 (1)技术和装备优势 公司历来重视对技术力量的投入,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多年来把其做为一项战略举措来执行。公司先后引进多名轴承设计、制造、工艺工装等方面的高级工程师,经过持续不断的投入和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个以省级技术中心为龙头的技术研究发展体系,现有具有高级职称的教授和高级工程师 10 人。 2003年,公司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先后获得了 19 项专利。 公司围绕开发“四高三低”产品定位要求,不断加大研发力量的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并从轴承钢材料、工装模具开发、滚子制造、套圈制造、热处理、检测等生产全过程,进行了多系列、持续的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形成了公司独特的技术优势: 轴承钢材料方面,针对以前使用的轴承钢会使少量工件产生微裂纹及热处理后变形量超标等问题,公司投入大量研发力量,进行了精密冷辗用轴承钢的开发与应用的项目攻关,公司的“精密冷辗用轴承钢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攻关项目。 工装模具开发方面,公司目前已经实现了全部工装模具的自主研发制造,主要设备均为数控专用磨床。自主开发的模具大大提高了公司轴承生产的精度和效率,生产的稳定性和轴承的质量也得到了更好的保证。此外,相对于外部采购模具,公司自主研发制造模具还能大大节约成本。 针对短圆柱滚子轴承行业小批量、多品种,外部采购配件组织生产较为困难的特点,公司主要通过自配的方式克服这一困难。目前公司轴承配件的自配率已经达到 95%以上。在轴承配件的滚子制造方面,公司能稳定生产对数曲线滚子,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公司的轴承寿命延长数倍以上,并在整体性能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此外,公司还将这一技术应用到铁路轴承滚子的生产过程中,并使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套圈制造方面,公司购买了德国“ 巴德杜本”冷辗机,在国内中大型轴承的生产过程中率先采用了冷辗技术。这一技术的使用使得公司的轴承寿命提高 3-5 倍以上,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20% 以上。公司的“轴承套圈冷辗工艺及装备”属于轴承行业“十一五”开发并推广应用先进工艺及装备项目。 热处理方面,公司在通用轴承的生产过程中采用国内领先的“热-冷处理工艺”,在热处理过程中加入冷处理工艺,使得轴承的加工精度更趋稳定。在铁路轴承的生产过程中,公司全部采用国际领先的“爱协林”热处理生产线,使得铁路轴承的质量更为稳定,效率也大大提高。由于公司在轴承生产热处理方面的领先优势,公司的“可控气氛淬火、渗碳工艺及装备”属于轴承行业“十一五”开发并推广应用先进工艺及装备项目。 目前,公司拥有大量的数控自动化生产设备,主要生产工艺达到数控精密加工要求。公司还先后增加了国际先进的英国泰勒粗糙度轮廓仪、圆度仪器以及国内领先的测振仪等仪器设备,大大提高了公司质量检测水平,为公司轴承产品的高质量提供了保证。 此外,公司还具有针对短圆柱滚子轴承生产工艺的特点,对标准生产设备进行改造从而制造出专门适合公司轴承生产过程的非标准设备的能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行业内居于领先地位。 “十五”期间,公司还参与了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组织的“滚子轴承减振降噪”技术攻关项目,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十一五”期间,公司除继续参加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组织的“滚子轴承减振降噪”技术攻关项目外,还将参加“轴承仿真设计和试验技术”、“提高铁路和轧机轴承寿命和可靠性设计制造技术”、“精密冲压保持架设计制造技术”、 “圆锥圆柱滚子和套圈滚道凸度合理组配函数曲线的设计制造技术”等轴承生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这些技术的研发成功和推广应用将会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技术优势。 (2)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坚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意识,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行规范化的质量管理。2005年12月,公司“TMB”牌系列轴承又获得“产品质量国家免检”的称号。公司设立了质量控制部和体系管理部,严格按照公司《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执行质量管理。公司在进货、生产、最终产品、成品发货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并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2000、QS-9000:1998、ISO/TS16949等质量标准认证,并建立了能达到ISO10012二级计量体系要求的产品检测中心。公司的短圆柱滚子轴承和深沟球轴承获得了中国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的CQC产品认证证书。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司文件执行质量承诺,包括: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并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公司控股子公司成都天马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产品质量水平大幅提升,其生产的铁路货车轴承具有较强的质量优势。2005 年以来,在铁道部每季度公布的轴承故障发生率统计中,成都天马一直保持着最低的故障发生率。下表为2005 年以来铁道部每季度公布的各企业故障发生率情况: 名次 2005年1季度 2005年2季度 2005年3季度 2005年4季度 1 成都天马 成都天马 成都天马 成都天马 (0.0164%) (0.0372%) (0.0240%) (0.0131%) 2 富安捷 斯凯孚 富安捷 斯凯孚 (0.0207%) (0.0381%) (0.0268%) (0.0242%) 3 上滚 富安捷 斯凯孚 富安捷 (0.0257%) (0.0449%) (0.0282%) (0.0317%) 4 斯凯孚 上滚 上滚 上滚 (0.0285%) (0.0600%) (0.0543%) (0.0500%) 5 洛轴 洛轴 洛轴 洛轴 (0.0511%) (0.0782%) (0.0812%) (0.0564%) 6 瓦轴 瓦轴 瓦轴 瓦轴 (0.1108%) (0.2012%) (0.1666%) (0.1697%) 名次 2006年1季度 2006年2季度 1 成都天马(0.0108%) 成都天马(0.0098%) 2 斯凯孚(0.0358%) 斯凯孚(0.0243%) 3 上滚(0.0360%) 洛轴(0.0340%) 4 富安捷(0.0386%) 富安捷(0.0352%) 5 洛轴(0.0482%) 上滚(0.0416%) 6 瓦轴(0.1966%) 瓦轴(0.2049%) 注:上表中:瓦轴指瓦房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斯凯孚指北京南口斯凯孚铁路轴承有限公司、富安捷指富安捷铁路轴承 (宁夏)有限公司、洛轴指洛阳LYC 轴承有限公司、上滚指上海联合滚动轴承有限公司。 2005年10月,在铁道部运输局对铁路货车滚动轴承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第二方审核中,成都天马综合评价排名第一。 (3)品牌优势 公司把品牌战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有计划的实施,在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做好工作,并不断的进行总结和改进。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公司“TMB”天马牌轴承先后被评为杭州市名牌产品、浙江省名牌产品;而“TMB”商标也先后被评为杭州市著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公司生产的“TMB”牌汽车、火车矿山用滚动承载轴承于2005年9月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公司的品牌已在行业中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4)营销网络优势 公司根据客户对轴承产品的品质需求、功能需求、外延需求、价格需求等划分不同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区域,并据此在国内大中城市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其中包括上海、西安、合肥、武汉、宁波、温州6个销售子公司以及沈阳、天津、淄博、无锡、重庆、郑州、广州7个销售分公司。 公司的营销网络不仅仅只是一个销售网络,更是服务网络、商情网络、宣传网络和客户网络的有机集成。通过网络的商情功能,各地的市场信息能准确、快速反馈到公司,公司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营销战略,从而形成了市场与公司互动的良好局面;通过网络的宣传功能,可以与客户近距离、有针对性地展开宣传,提高公司的知名度;通过该网络,公司建立了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公司迅速掌握客户的需求和产品销售情况,并以最快的速度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反应。 经过多年的运营,营销网络的合理布局已经显示出强大的优势,为公司产品迅速占领市场,不断提高市场份额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5)服务优势 公司重视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公司在销售前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从专业的角度为其提供合理建议;在销售中为客户提供代办运输及相关服务,派专人辅助客户办理进货检验等相关工作;公司与营销网络同步建立了全国性的售后服务体系,在各个销售公司都配备了技术服务人员,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工作人员会在一个工作日内给予明确的答复,必要时会在48小时内委派技术人员上门处理。良好的服务为公司赢得了一大批长期稳定的客户,将公司的知名度转化为满意度,同时也有力的支持了公司产品在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方面不断扩大。 (6)管理优势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大部分都具有近二十年的行业技术经验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经过多年的摸索,在消化吸收众多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公司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较为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在决策管理上,公司实行扁平式管理,在信息传递和决策程序上实现高效上传和快速决策,从而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满足多变市场的需要。在成本费用管理上,公司实行从严控制。在生产过程中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原料消耗,节约制造费用,通过技术改造优化生产工艺;公司对各项成本费用实行科学预算,把指标落实到各个部门、车间、班组及个人,有效控制了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公司还特别注重细节管理,在行业内率先推行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和品牌管理等,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的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并逐步走向国际化。企业管理体系趋于简洁,突出个性;在管理方法和手段运用上,不断向国际水准迈进。2005年公司被评为全国轴承行业管理先进企业。 由于上述优势的存在,使得公司的整体综合优势突显,在2004年全国轴承行业经济效益指标评比中名列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第二(资料来源:2004年轴承行业经济年报)。 4、发行人的竞争劣势 公司的竞争劣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融资渠道单一劣势:近几年来公司快速发展,不断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以及引进高级人才,这些举措都依赖于大量资金的支持,仅靠单一的间接融资渠道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2)国际市场开拓劣势:国际高端轴承产品市场份额大部分由八大轴承制造商所占据,虽然近几年来公司国际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与世界八大轴承制造商相比在品牌知名度、企业规模、资金实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劣势。 5、本公司市场份额变动情况及趋势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连续三年快速上升(按2004年、2005年、2006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计算;2005年比2004年增长48.26%,2006年比2005年增长70.96%),市场份额逐年扩大。 (1)通用轴承方面 针对短圆柱滚子轴承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技术难度高等特点,发行人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创新,成功进入这一毛利较高的细分行业,并发展成为该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首先,针对该产品生产技术难度大的困难,发行人一方面加大在该行业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成功克服了技术难关;其次,针对该行业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批量小,生产组织难的特点,发行人采用完善整个生产环节,主要通过自配的方式成功解决了这一难点;第三,针对该产品客户订货批量小、客户分散、销售不易的特点,发行人通过建立多个销售分、子公司的方式贴近目标客户市场,将原先较为分散的市场份额逐步集中到发行人手中,再加上发行人积累的品牌优势,最终获得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根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的统计,发行人近几年的短圆柱滚子轴承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发行人属于短圆柱滚子轴承市场中的龙头企业,竞争优势较为明细。报告期内发行人及轴承行业统计年报中主要竞争对手的短圆柱滚子轴承的生产情况见下表: 名称 产量(万套) 所占比重 2005年度 全部轴承行业年报企业产量[注] 2,081.64 100.00% 第一位 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700.28 33.64% 第二位 上海振华轴承总厂 544.79 26.17% 第三位 苏州轴承厂有限公司 168.68 8.10% 第四位 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119.81 5.76% 第五位 天水海林轴承有限公司 117.04 5.62% 前五位企业合计 1,650.60 79.29% 2004年度 全部轴承行业年报企业产量 2,045.02 100.00% 第一位 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652.12 31.89% 第二位 天水海林轴承有限公司 404.83 19.80% 第三位 上海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212.16 10.37% 第四位 慈溪市振兴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183.5 8.97% 第五位 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149.57 7.31% 前五位企业合计 1,602.18 78.34% 2003年度 全部轴承行业年报企业产量 1,697.10 100.00% 第一位 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605.04 35.65% 第二位 上海(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185.9 10.95% 第三位 上海振华轴承总厂 155.63 9.17% 第四位 襄阳汽车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121.17 7.14% 第五位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95.33 5.62% 前五位企业合计 1,163.07 68.53% 资料来源: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编制的各年轴承行业经济年报。其中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数据为该公司实际产量数据。 [注]:全部轴承行业年报企业中,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和2004年产量分别为95.33万套和60.26万套,而2005年产量为2105.7万套,数据较为异常,故在2005年排序和产量统计中扣除了该公司的数据。 随着“十一五”期间国家对机械制造业扶持力度继续加大、国家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实施以及轴承行业生产集中度的提高,国内市场对轴承的需求量仍会保持强劲的上升态势。 公司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同时,本次募集资金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公司在研发、生产能力、营销、管理等方面优势,从而有利于公司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2)铁路货车轴承方面 根据铁道部运输局(运装货车电【2006】1442号)铁路传真电报,为了保证21吨轴重轴承的需求,铁道部将2006年7月份至12月份生产21吨轴重轴承的数量与2007年25吨轴重轴承(353130B型)的份额挂钩,并对2006年7月份至12月份各轴承生产企业新造21 吨轴重轴承的生产任务规定如下: 名称 合计 每月 瓦房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14万套 不低于2.2万套 成都天马 14万套 不低于2.2万套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7万套 不低于1.1万套 富安捷铁路轴承(宁夏)有限公司 6万套 不低于1万套 北京南口斯凯孚铁路轴承有限公司 2万套 不低于3000套 上海联合滚动轴承有限公司 从恢复生产开始每月 不低于6000套 合计 43万套 - 根据以上数据,成都天马铁路货车轴承目前的市场占有率约为 30%左右。 转四 中财网
![]() |